人民網>>傳媒>>24小時滾動新聞

石川榮:告訴你這些年《故宮在台灣》

2013年12月03日10:12    來源:新華社    手機看新聞
原標題:石川榮:告訴你這些年《故宮在台灣》

  新華社台北12月2日電(記者何自力)在台北故宮工作45年的石川榮2日推出新書——《故宮在台灣》,講述1949年至2000年故宮文物從台中到台北、從深藏到公展的人和事。

  是60多萬件?還是23萬多件?

  “寫這本書,當然有種使命感。”已退休10年的石川榮說,學商科的他在台北故宮博物院編了30年預算,職業生涯的最后5年成為故宮參事,“這是很難得的機會。”

  石川榮的書從大陸運台文物存於台中糖廠倉庫寫起,他把這以清點為主的16年日子稱為“默默的看管年代”。

  1948年12月第一批320箱,1949年1月第二批1680箱,1949年2月第三批972箱,共計2972箱運台文物暫存於台中糖廠倉庫。

  經過3年清點,屬北京故宮的文物總計23.2萬余件。

  眾所周知,台北故宮保存文物60余萬件。在石川榮的書中,讀者可以找到答案:1975年,台北故宮在藏品點檢時發現器物類多寶格一組實際內含10件或上百件文物藝術品,屬書畫類的冊頁,各為獨立畫作,於是逐件登錄以利保存,計件單位的改變,運台文物的數量也發生改變。

  石川榮還在書中透露,故宮庫房在上世紀50年代制定的一項管理守則,已成沿用至今的慣例:文物箱件的啟閉,必須有兩人以上在場,工作完畢文物必須歸置原箱,由組長釘固簽封,每組工作情形須作開箱記錄,以備查考。

  台北故宮主體建筑名叫“中山博物院”

  石川榮的書中透露,1965年8月,台北故宮外雙溪新館建造完工,建筑物命名為“中山博物院”,借以紀念孫中山。

  如今人們來到台北故宮,遠遠地就能領略其偉岸氣勢。斜弧屋頂,翠綠屋瓦,彩繪斗拱,彌勒底座,顯示出中國傳統宮廷式建筑的精美。

  豎立在故宮正館一樓的孫中山座像,為法國雕塑家朗度斯基創作。雕像基座四面為“討袁護國”“商討革命”等浮雕。

  新館選定於11月12日孫中山誕辰紀念日開幕,展出文物1563件。當天,孫科為孫中山銅像揭幕。

  妙趣橫生的故宮名人

  在新書首發式上,台北故宮前副院長林柏廷說,石川榮一直住在故宮宿舍,上班的事他知道,下班的事他也知道。石川榮擷取12位名人,讓人們看到故宮文化的另一面。

  “怒氣寫竹、喜氣畫蘭”的葉公超、因漏雨浸泡《四庫全書薈要》而丟了烏紗帽的孔德成、為故宮捐輸私藏的秦孝儀、過世后將住所摩耶精舍交由故宮管理的大師張大千……

  專程前來的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鄭欣淼稱,故宮文物經過血與火的洗禮運到台灣,也使故宮文化對台灣社會文化的發展起到積極導向作用。《故宮在台灣》將大時代的側面,從個人角度,生動細膩地呈現,豐富了故宮院史,很有特色。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