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4期

舞蹈節目的拍攝要點

張德榮

2013年12月16日13:30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舞蹈取源於生活,來自勞動,藝術應用十分廣闊,具有很強的大眾娛樂性,以其他藝術形式難以比擬的獨有魅力,成為大型電視文藝演出的支柱性節目種類。本文旨在了解舞蹈節目的規律和特點,研究和把握拍攝錄制舞蹈節目的技藝手段,探索如何張揚帶有個性的拍攝方式。

舞蹈攝錄方式、特點與應用

電視節目一般採用兩種方式錄制,一是ENG系統,也就是單機系統,用一台攝像機進行拍攝,此法大多用來拍攝新聞節目。另一種方式是EFP系統,也就是電子現場制作,採用多台攝像機同步一次合成,俗稱多機拍攝。本文討論的電視錄制方式特指EFP。

多機拍攝的電視信號以現場直播和錄播的形式記錄傳送。現場直播是多機拍攝的主要成象方式,電視觀眾觀看的畫面和現場完全是實時的,不允許有任何重復和差錯,這對電視導播、攝像和音視頻及微波技術人員都有很高的要求。

EFP具有機位多,直觀,快速,便捷,一次成形的優點,節目的還原性和真實性很強,藝術表現力豐富。目前常用的錄制系統一般配備6—8個訊道,可以在拍攝現場分布在不同的位置,形成多元的拍攝角度,對舞蹈節目的演出空間進行立體表現。

觀眾在劇場觀看舞蹈時,不論坐在哪一個位置,隻能從自己所在的那個角度和層面去欣賞節目。有些舞蹈的特殊造型和動作雖然也能讓正方向的觀眾看到,但不能從最佳角度俯視,而電視可以通過使用搖臂、探頭等直接從高機位俯拍,感染力大增。

舞蹈節目錄制程序

1.熟悉節目

電視接觸到的舞蹈種類相當豐富,形式多樣,面對芭蕾舞、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現代舞、社交舞蹈、古典舞蹈、軍旅舞蹈、戲曲舞蹈、舞劇等不同風格的舞蹈種類,如何把握不同的拍攝表現方法,如何掌握單、雙、三和群舞等人數不同的舞蹈的錄制要點,取決於攝像人員的電視創作意識,來源於對舞蹈節目充分的熟悉和了解。

在錄制之前,攝錄人員應盡可能多看節目,與舞蹈編導溝通,對舞蹈的過程有較為詳細的了解,特別是對舞蹈情節的變化與發展、人物的交流與相互反應、領舞與群舞的關系、每一組動作和造型的長度等都要心中有數,從中找出鏡頭的創作空間,哪些地方可以推,哪些地方可以拉,哪些地方鏡頭可以進行特殊運動,哪些地方可以運用特技等。是否需要全部進行分鏡頭准備,視情況而定,但主要的關鍵部分要在鏡頭裡表現出來。

2.布置機位

正確的機位布置決定了電視轉播錄制的成敗。用多少個機位,架設在什麼位置應根據晚會的性質來決定,如果是舞蹈專場,可考慮方便表現舞蹈節目,如果是綜藝性晚會,可以考慮各類節目的兼容。舞蹈一般在晚會節目中佔據重要地位,可以成為布機的基本依據。舞蹈場面和表演區比較大,演員數量也多,可以多用一些機位。如果舞蹈中呈前景式的造型較多,應當架設硬性軌道或軟性軌道,便於移攝。舞台上的演區分布較廣,特別是在后部演區和較高台階上也安排了表演和造型的情況下,可以在舞台上的合適位置架設機器。機位的多少要從實際出發,以免相互穿幫影響拍攝。

機位的遠近要考慮現場運作的方便,更要依據鏡頭配備情況進行合理安排。如果機位不能離得太近,而又需要拍攝大量的中近景甚至特寫畫面,就需運用長焦距遠攝鏡頭。如在近距離需要表現較大的場面,或需要表現較為夸張的具有沖擊力的畫面,可以使用合適的廣角鏡頭。

3.節目拍攝

各個機位的攝像師在導播的指揮下,分別從自己的角度面向舞台攝取畫面,所拍攝的鏡頭在景別上應當相互有所區別,導播根據自己所需要的畫面進行切換,從而完整地記錄舞蹈的全過短。錄制的過程也是二度創作的過程,導播根據先期的案頭准備並結合實錄的狀態發出指令,每一機位的攝像適時觀看機器上的反送畫面,明確導播同步切換的實時畫面是哪一個機位的信號。對於將要切換到的畫面,導播可預先提示,及時告訴攝像將要出現的場景、動作、隊形,以便及時獲取所需的畫面。也可讓各機位的攝像師相互知道各自的准備畫面。導播和攝像之間的合作是在統一集中下的雙軌行為,攝像師在執行導播口令的前提下,可以充分利用畫面的等待空間發揮創作主動性,攝取自己滿意的畫面,供導播選擇,雙方可以隨時進行溝通,共同完成節目的錄制。

舞蹈用肢體說話,以表情傳言,把舞蹈的過程交待清楚是電視拍攝的要點。固定畫面准確明晰,最適合表現舞蹈的基本場面和活動方式﹔運動畫面更適合運用推拉搖移等拍攝手段來豐富舞蹈的藝術效果。如使用鏡頭的推拍,必須有它要交待的主題和需要表現的特殊情感﹔如使用拉拍,也一定有表現動作的引伸、情緒的舒展、演員活動范圍的由小變大等目的﹔如果舞台上分出較多的表演區,呈交替展示,更應合理運用全景和局部鏡頭的不同關系來進行表達,以明確地解析舞蹈語匯。

拍攝群舞應當以全景為主要展現方式,在全景中可以視情況分為大全景、小全景或局部全景。如果一種隊形和一個動作持續時間相對長一些,可以及時由全景切換到中景,在變換動作時應當提前回到全景,待全景中的舞蹈隊形和動作變換之后再轉換其他的鏡頭,這樣可以讓觀眾對舞蹈過程看得很明白。

拍攝獨舞時應以全景為主要表現方式,既能使觀眾對演員的面部看得比較清楚,又能完全交待表演的舞蹈語言,更能傳達給觀眾演員的神採和形體韻味。拍攝獨舞要不失時機地在不影響動作變化的同時,適當從不同角度給一些中近景,在特別感人的關鍵處可以用特寫鏡頭來表現演員的面部表情,假如是表現一張富有激情的臉,應當結合音樂的節奏,在關鍵處適當運動鏡頭,使感染力大增。特寫還可多用在表現特殊情節和主題的局部,如手指,腳尖等部位。如楊麗萍的《雀之靈》,是以手指的孔雀造型開始的,用特寫鏡頭來表現手指,再適時回到演員全景,在數十秒時間內反復多次對迭,就形成了這個舞蹈的錄制特色。

(作者單位: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綜藝頻道)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