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廣播文藝播音的“氣韻美”?我的理解是,情景再現地對稿件進行二度創作時為作品賦予的一種獨特的感染力。
2011年6月30日,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國重點影片《秋之白華》在瞿秋白的家鄉常州市舉行首映禮,我在影片的首映禮上朗誦了常州詩人黃羊為此片創作的詩歌《攜手》,之后,我以這首詩歌為主題,制作了一檔文學節目《攜手——瞿秋白與楊之華的愛情》。這檔節目榮獲了2011年度江蘇省廣播電視廣播文藝播音一等獎。本人就以這檔廣播文藝節目為例,淺議如何實現文藝播音中的“氣韻美”。
播音是“原作”和文藝稿件結合的產物。我們接觸的文字稿件必須依附於文藝作品,才能創造出適應聽覺、有較高審美情趣的廣播文藝節目。
文藝廣播節目是一種綜合性的聽覺藝術,它包含的各種音響,無論是播音員的話,還是錄音素材的語言、音樂、效果,都應該是相互配合、和諧一致的。
首先,對原作的理解極為重要,要全、深、透地理解原作。
瞿秋白是從常州走出的我黨早期重要領導人,秋之白華的淒美愛情動人心魄。我作為《攜手——瞿秋白與楊之華的愛情》的創作者,要朗誦好詩歌並在詩歌裡演繹楊之華這位具有似水柔情與堅強意志的女性,首先要對詩歌內容充分理解。第一步是背景了解,十多年前我曾參與過廣播劇《永遠的青年——瞿秋白》的錄制,當時曾經對瞿秋白的生平、地位及貢獻有過深入的了解,他的才華橫溢,他的意志堅定,他的勇敢頑強,他的似水柔情,很容易在我的記憶中喚醒。現在以他與楊之華的愛情故事作為主線,我應該重新思考和認識。我主要演播的部分是楊之華,與瞿秋白的相知相愛結合,是她一生中最浪漫最傳奇,也是最悲情的片段,雖然相守十年他們沒有說過一句我愛你,但他們的感情,卻承受住了最殘酷的考驗,從而成為一段傳奇。如詩中所寫:男:曾攜手,攜你之手/攜你的添香紅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女:曾攜手,攜你之手/攜你的壯志欲酬/知我者,謂我知音/不知我者,何謂可否。男:攜你之手,投身洪流/無欲則剛,有情則溫柔/不眷戀小橋流水/不牽掛綠肥紅瘦/唯義無反顧/攜你之手,讀你神會的明眸。女:攜你之手,同懷追求/無私則勇,有志則同儔/不依戀粉牆黛瓦/不奢望共剪春韭/唯魂牽夢縈/攜你之手,愛你心儀的綠洲。這段詩歌展現了瞿秋白對革命愛情的理解,更展現了楊之華的義無反顧和忠貞。有了對作品的深入了解,才能把握好文章的基本主題、風格,准確把握好角色,進行二度創作。
其二,把握角色,要細、沉、准,完成情景再現。
情景再現是播音員在播音創作中調動思想感情,使之處於運動狀態的重要手段。有播音創作的情景再現是在符合稿件需要的前提下,以稿件提供的材料為原型,使稿件中的人物、事件、情節、場面、景物、情緒等在播音員腦海中不斷浮現,形成連續活動的畫面,並不斷引發相應的態度、感情。在《攜手——瞿秋白與楊之華的愛情》這篇作品中,我演繹楊之華的角色,楊之華沉浸在愛情中的神態,經歷相思的幸福折磨我都感同身受,“思念之時,人在岸上,心已駕輕舟”可以說是熱戀中女性的常態,不難把握,但楊之華經歷的革命中的浪漫、戰火中的愛情,她的性格和她的語言在柔美以外,還有著明顯的堅強剛毅,所以,我要對那個時期的歷史背景和革命愛情有充分的理解,這種理解准備來自於文學作品的積累,也來自於生活閱歷的積累。我在節目中寫道:“歷史給予革命者大任,卻並不一定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在隨時都有可能犧牲的亂世之中,他們對於情感的珍視,也遠非今時今日的和平年代裡那些歇斯底裡卻深度欠奉的小情小愛所能比擬,而大部分革命者的愛情因其命中注定的短暫,而多了幾分挽歌式的淒美與壯烈。的確,隻有革命者的愛情,才能在殘破的山河間,在朝不保夕的危機中,在家國情懷和民族理想的懷抱裡,萌發而出,並生長為一個時代的抗爭與探索中最富有象征意義的情感豐碑。”有了對瞿秋白和楊之華革命愛情的深刻理解,就把握了詩歌與節目的基調,從而能夠比較准確地進行播音創作。
其三,演播過程,要入、靜、整。
與其他演播題材不同,詩歌的朗誦特別要求語言富有形象感,在把握好詩歌的內容基礎上,運用播音技巧體現詩歌的韻律美。在用聲音塑造角色的過程中,聲音表現要始終為角色服務。在准備稿件之時,我在稿件上勾勾畫畫,標重音、打停頓,甚至把每句話處理的虛實都做了特別標記,為的是讓我的聲音符合稿件所傳達出來的情緒。比如“心已駕輕舟”這一句,我設計的節奏是舒緩的,在“心”后面有一個小小的停頓,“輕舟”二字用氣要弱,呈現一點飄渺之感﹔再如“攜你之手,攜你的雄心壯志,攜你的深慮遠謀”這一句節奏就偏快,用聲偏實,以體現堅定的情緒。在演播過程中,我沒有被這些預先設定的要求給束縛,力爭把握整體感,用情來統領聲音和氣息,用意來連接每一個片段章節。這種沒有刻意著墨於技巧的表達,更具有完整性,更加打動人心。后來我無意間看到著名朗誦家喬榛的一篇訪談,他說:語言藝術是一種再創造,這種創造使用的工具是語言,但必須全身心地融入角色。喬榛用語言成功塑造了眾多中外角色,憑借的也是投入。
實現文藝播音作品的“氣韻美”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不宜過度地展現演播者的聲音特質,忽視稿件內容。時下,一些年輕的廣播播音員、主持人,在進行文藝播音作品創作時,很喜歡炫自己的聲音特色,過度展現自己有一副好嗓子,忽視了稿件內容所表達的意思,不管邏輯重音處理是否得當、節奏是否合理,一概激情澎湃地大聲抒情,滿漲的激情有時與內容不匹配,在形式上顯得假大空。
2.缺乏對象感,語氣平淡呆板,沒有起伏,或速度快得似自言自語,或無目的地抻甩拖沓,讓人聽而生倦。
3.語言的基本功不過關,噓氣、輕讀,忽視內在節奏。錯誤強調停連和重音或沒有停連和重音,在語氣節奏上沒有變化或沒有節奏,都不能達到基本的文藝播音創作要求。
在以往的創作經驗中,我演播過不少文學作品,如歷史散文、文學評論,也主持過多年的文學節目,通過這次以詩歌朗誦為主要內容的播音創作經歷,我對如何提高文藝播音技巧與創作有了更深的體會,那就是:文藝播音,特別是詩歌的演播,播音技巧是基本功,情景再現要入情入戲,既要身在其中,感同身受,又要體現廣播文藝作品所特有的氣質,演播者要將作品的主題、內容、藝術形式以及風格特色等統一起來,將感情融入其中,以聲傳情,體現出文藝播音作品的“氣韻美”。
(作者單位:常州廣播電視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