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6期

限娛令 限唱令 限晚令

時統宇

2013年12月16日14:15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突發奇想:把本文標題的“三限”作為《中國漢字聽寫大會》的考題,一定有不少人寫不出來。不過,電視人除外。

“限娛令”發布得最早,也是爭議最多的。其中,“娛樂節目的界限不好劃分,什麼叫過度娛樂化說不清楚”﹔“管理不能管得太細,太細了就管死了”這兩種說法最為走俏。

“娛樂節目的界限不好劃分,什麼叫過度娛樂化說不清楚”,這是一種裝糊涂的說法。“限娛令”明確提出:“電視節目過度娛樂化問題並不是簡單指節目類型,而是節目創作傾向問題。”這道令牌中列舉了形態雷同、過多過濫的婚戀交友類等七大類節目,明確了總量控制的目標﹔對如何衡量電視節目的過度娛樂化傾向提出了四大原則——功能原則、元素原則、效果原則、總量原則,並分別列舉了職場招聘節目、矛盾調解節目做了舉証。相信隻要不是出於單純收視利益的考慮,所謂“說不清楚”的說法可以休矣。

“管理不能管得太細,太細了就管死了”,每次電視節目監管措施的出台都會招來這種說法。“限娛令”迎難而上,監管措施細致而具體:每個上星綜合頻道每日6:00—24:00新聞類節目不得少於2小時,18:00—23:30必須有兩檔以上自辦新聞類節目,每檔新聞節目時間不得少於30分鐘。而對過度娛樂化嚴重的七類節目的控制也是明確而具體。實際上,就像對三聚氰胺、膨化劑等對人體有害的成分的檢測必須細化一樣,對文化人的電視產品的檢測,能細的為什麼不細?手頭有一個現成的例子: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從2012年12月13日開始實施由參眾兩院通過的一項立法——電視節目中間播出的廣告的音量應該和節目的平均音量保持一致,不得大幅提高廣告的音量。夠細的吧。

“限唱令”更細更具體,就是針對衛視選秀節目的。有限資源的重新配置引發幾家歡樂幾家愁,有點抱怨和無奈也屬正常現象,更重要的是節目也有個反季節現象。我參加過央視《夢想星搭檔》的看片會,這個節目也是被限唱而延后播出的,現在看來可能是因禍得福,為什麼一定要去血拼呢?

到了“限晚令”,所謂的爭議幾乎絕跡,因為這已經和風清氣正過“兩節”相聯系,就像高檔煙酒不好賣,高檔餐館生意清淡,老百姓和輿論沒有不叫好的。“節日熒屏回歸理性”、“節儉辦晚會 節味一樣濃”,這樣的新聞標題僅僅是應景文章。去年中秋曾有9台晚會搶佔熒屏,今年隻剩下央視和北京2場,而且做了大量瘦身和精簡,據說北京衛視中秋晚會的經費隻有去年的20%。一些綜藝晚會“大戶”紛紛退出“秋晚”舞台,“坐下來聊民俗”、《漢字英雄》、錢江潮的直播等掃去了以往晚會的豪華鋪張,屏幕顯得干淨和安靜。

在“三限”中,“限晚令”是最成功、最到位的,它與黨中央的八項規定、反對四風、十一條禁令緊密相連,更與民生緊密相連——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房價居高不下,而晚會的豪華場面,特別是明星的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出場費,能讓老百姓沒意見、沒看法嗎?高檔月餅少了,熒屏也清爽了,你聽說老百姓不滿意了嗎?電視的豪華風整治了十多年,這次可謂舉重若輕,一劍封喉,估計往年現在就開始忙活的跨年晚會,今年真的要消停了,就像茅台的股價從最高時候的三百多跌到現在的被腰斬,你覺得要止跌了嗎?

因此,我十分贊同管理層的這樣一種態度和立場:上星頻道是綜合頻道,不是專業頻道,更不是娛樂頻道,不能辦成空中大舞台。價值觀是衛視頻道的第一定位,社會責任是衛視頻道的第一要務。恰恰在衛視這一安身立命的基本問題上,這些年來衛視頻道價值模糊、底線下移的事件時有發生。相信經過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電視行業的“四風”問題會有一個根本的好轉。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