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6期

讓聽眾聽清、聽懂、想聽——

廣播對農科技報道如何強化對象感

王建懷

2013年12月16日14:24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中央已連續發布多個一農業、農村、農民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召開了十多次農村工作會議。2012年2月1日由新華社授權發布的“中央一號文件”題目為《關於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增加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作為靠農村、農民最近的基層廣播媒體,我們對“中央一號文件”都作了濃墨重彩的宣傳報道。媒體融合時代,廣播處於相對弱勢,但農民朋友接觸信息傳播渠道最多的仍然是廣播。廣播媒體如何在新形勢下加強對農科技報道,關鍵是在對象感上下足下好功夫。

一、讓受眾聽得到、聽得清

廣播報道農業科技素來是傳統的“常規動作”,農民受眾因為生產活動的需要也最喜歡收聽廣播科技節目。如何增強有效覆蓋,使喜歡聽的人聽得到、聽得清,是一個不復雜卻難以做好的事情。隨著我國“有線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西新工程”和數字化網絡化、三網融合進程的加快,廣播電視同網傳輸,廣播的覆蓋面在不斷增加,但有效覆蓋仍是個問題,原因是發射功率不足,管理不到位。比如10千瓦的發射機平時能開6千瓦就不錯了。究其原因是有些工作人員不盡責,怕麻煩,自認為廣播沒多少人聽,功率大了會出故障,導致停播,要受處罰﹔功率開小些不出故障、不斷檔、不停播,既省時又不會受處罰。至於覆蓋面范圍內的受眾聽到聽不到、聽得清楚不清楚,反正無人監聽、無人過問。這是責任心不強、管理不到位的問題。還有,國務院《廣播電視管理條例》、《廣播電視設施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規宣傳落實不到位,知法知規者不多,建筑施工以及少數人私搭亂建、私拉亂接,導致廣播電視線路屢遭人為損壞,私人非法設立接收台(站)、擅自佔用頻率違規發射廣播電視節目和私自安裝地面接收設備接收廣播電視節目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維護廣播電視傳播秩序的工作任重道遠。

二、讓受眾聽得懂、聽得進

過去,廣播對農科技節目大多是圍繞生產生活,向農民受眾介紹農業科技知識,提升農業科技推廣能力。現在,農村的生產形勢和生產手段都發生了根本改變,對農科技報道的主選內容大不同以往,如何選擇各種典型詮釋好黨的對農問題的精神,有待廣播新聞工作者認真研究,不斷探索。首先,在時間把握上爭主動,抓住每年收種的大好時機,俯下身、邁開雙腳到農村去廣泛調查,沖著熱點去,迎著難點上,圍繞農民最需要的科技信息和先進技術,提前策劃,深入調查,求真務實,有的放矢,有組織有針對性地開展對農科技報道。多用符合廣播規律的群眾的語言,標題明白易懂,激發受眾的收聽欲﹔導語開門見山,簡法凝煉﹔敘述凸顯細節,真實生動﹔語言平和、理性、具體、形象。其次,在內容上找重點,強調實用性、指導性。對農科技報道的內容很多,各地農業科技水平現狀不同,存在的問題也有差異,可緊貼“地皮”,抓住地方黨委政府希望解決,老百姓急切盼望解決,通過努力又確實能夠解決的問題,播出有思想內涵的評論和深度報道,引導廣大農村干部和農民群眾厘清面對的各種農事問題。鹽城廣播傳媒中心在“走轉改”活動中派出多名記者到全市農業科技部門和鄉村採訪,根據農時季節農民急需的科技知識列出多個專題,從中選出多個事例,做出深入淺出的報道。

三、讓受眾聽得樂、常想聽

廣播節目的可聽性和必聽性是業內人員經常探討的問題。媒體融合時代,受眾的選擇性更大,更挑剔性,如何才能使廣播對農節目讓受眾聽得樂,常想聽?

1.以“專”取勝。農業科技知識和技術是農村干部、涉農企業和農民群眾最關心的話題。電視、報紙、雜志媒體和新媒體對農節目不多,即使有也不是專涉農業科技的。而地方廣播大多都辦有專門的對農節目,“市、縣新聞大聯播”、“鄉鎮新聞大聯播”以及城際廣播大聯盟的交流節目大多也是以農業、農村、農民為題材的。這是廣播的優勢,應該珍惜、發揮。可以充分運用這些節目資源,與當地農委、農科所、農林局等部門合作或聯辦、協辦節目,進行專題、專項、專注的對農報道。報道中盡量用故事引、典型串、農民說、大家議的方式,尋找最佳融入角度,尋求主流輿論和民間輿論的重合度,使對農科技報道人物化、故事化、趣味化,實現傳播效果的最大化。

2.以“真”取勝。廣播對農科技報道無論是介紹農業新貌、新科技、新技術,還是農業農村人才隊伍、改善設施裝備條件、提高市場流通效率等,都要到實地採訪,用事實、用典型、用數字說話,發出農民的聲音,轉變作風,改變文風,增加對農報道的及時性、權威性和公信力、影響力。若廣播工作者沉下去、鑽進去,對各種新科技、新技術多問幾個“是什麼”、“為什麼”,在播報技巧、語速、語態、語境上下些功夫,標題避免官腔化、語言避免公文化、語態避免教訓化,在配樂配器、同期聲響上考慮到娛樂元素和平等、交流、互動元素,這樣的節目農民受眾十有八九是感興趣的。

3.以“勤”取勝。對農科技報道“容易”的背后是“積累”,是在農村一線“抓活魚”。應杜絕從報刊上摘“二手新聞”和到網上“扒新聞”,努力採制獨家廣播新聞。比如,中央要求改善農業科技創新條件,著力抓好種植業科技創新,強化基層公益性農技推廣服務等,每一句話都可挖掘出選題,都能找出先進典型。廣播新聞工作者深入農業龍頭企業和流通市場,深入基層農技推廣單位和農戶豬場、雞場、漁場及棚舍,尋求典型,挖掘素材,了解民意,不愁沒有鮮活的內容。

(王建懷:鹽城廣播電視台主任記者、辦公室主任)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