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傳媒期刊秀——《視聽界》>>2013年第6期

地方媒體應對突發事件的落點

吳偉剛 吳霄

2013年12月16日14:32    來源:視聽界    手機看新聞

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地方主流媒體在突發事件的報道中應擔當起社會責任,及時、客觀、准確地報道突發事件,正確引導社會輿論、緩和社會矛盾,起到有利於當地政府處置事件的催化劑作用。

一、第一時間:快速反應,穩定輿情

重大突發事件的瞬間性和強烈性,要求地方媒體在第一時間作出反應。時效性不僅是新聞的價值所在,還在社會預警、減少以致避免重大危機的發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地方媒體應力爭在第一時間發布准確、權威信息,穩定公眾情緒,避免公眾猜測,牢牢掌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在信息化時代,任何一個突發事件,在短短幾分鐘內就能傳播到全國甚至全世界。如果對本地突發事件保持沉默不做報道,或捂住不說,隻會讓外地媒體捷足先登搶走新聞,使事態陷於被動尷尬境地——各種負面報道和流言蜚語甚囂塵上,以訛傳訛,民眾陷入惶惶不安之中。突發事件是捂不住、堵不了的。如果隻想著怎麼躲,怎麼擺脫干系、推卸責任,或抱著僥幸心理,不及時報道,往往造成更被動的局面。

由於信息接受有先入為主的特點,突發性事件又往往夾雜著一些扑朔迷離的傳聞,特別容易引起社會輿情混亂。地方主流媒體不能置若罔聞,而應告訴人們發生了什麼,政府做了什麼並正在做什麼。新聞報道的時效性要求新聞記者在第一時間以“搶險”的精神和速度搶報道,用最短的時間向公眾發布有關消息。但是,搶時效不是沒有判斷的搶發。媒體對突發事件應准確分析,顧全大局,嚴格紀律﹔從對黨、對人民、對社會負責的角度,判斷事件性質、影響﹔謹慎選擇報道時機、口徑、范圍、規模,做到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從正面報道,起到穩定人心、穩定社會的作用。

二、第一現場:主動介入,正本清源

在重大突發事件中,地方媒體記者應深入現場,多得第一手材料,主動介入,准確研判,加強輿論引導。地方媒體往往對突發性事件的報道慎之又慎。究其原因,是擔心報道把握不當,激化社會矛盾,引發不穩定因素,給當地政府增添麻煩。這樣的慎重是必要的。但也因為媒體報道的滯后甚至失語,引發社會的廣泛猜疑,導致失真的信息和流言的泛濫,非常不利於政府和有關部門及時有效地處置危機。重大突發事件發生后,媒體應“早說話、多說話、說明白話”:全面、深入地客觀分析,掌握時機,講究方法﹔報道力度、切入點選擇、新聞報道體裁選擇等方面的處理與把握應恰當,避免出現副作用﹔以事實說話,迅速查詢和引証相關專業知識,對於一時難以核實的情節,寧可不報,不能錯報﹔語言客觀、精煉,具有貼近性、親和力,避免使用帶有明顯感情色彩的語匯﹔認真做好與被批評者及其領導的核對、本媒體部門領導的審核﹔盡量完整跟蹤事件發展,做到多角度、多層次報道,多挖掘突發事件的正面價值﹔不得進行消極有害的炒作和渲染,杜絕可能激化社會矛盾、影響社會穩定的報道。

三、第一速度:滾動刷新,引導輿情

突發事件的媒體應對與輿論引導,是對媒體應變能力和輿情掌控能力的考驗。突發事件發生后,媒體應第一速度開展輿情搜索,並根據事件的性質、規模以及輿情狀況作出研判,及時處置。在報道時應盡量完整地跟蹤事件發展,做到多角度、多層次、全方位地客觀介紹。建立輿情收集和研判機制,密切跟蹤社會輿情、互聯網輿情動態,及時反饋情況、評估影響、制定對策,為信息發布和輿論引導提供依據。重視突發事件的網絡宣傳引導,發布正面權威消息,組織網絡評論員有針對性地跟帖引導,積極主動引導網絡輿論。對突發事件發展作滾動式的報道,不斷地進行內容上的刷新,使事件發展的脈絡清晰可辨。配以與事件有關的背景資料和各方反應,擴大報道面。重大突發事件的動態報道讓受眾對突發事件發生、發展的全過程有一個整體的而不是支離破碎的了解,能夠幫助人們更好地把握全局,對事件的性質、發展趨勢和應對策略作出正確的判斷﹔吸引更多的受眾關注事態的發展,關心事件中人的命運,監督危機處理的進展,並促成事件朝著有利的方向轉化﹔有效地避免新聞失實。

四、第一高度:化解危機,樹立形象

突發事件報道是一項政治性、政策性、策略性很強的工作,應堅持健康、向上的基調,遵循及時、客觀、准確、理智、穩妥、有序的原則,有效主導輿論、引導輿論、影響輿論,做到新聞傳播與社會穩定的有機結合,通過全面平衡的新聞報道協助政府恢復有序的社會秩序。

要使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有利於政府的工作大局,有利於維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有利於社會穩定和人心安定,有利於突發事件的妥善處置,必須考慮如何對待媒體、利用好媒體,依靠媒體來影響和引導公眾輿論,控制局勢、穩定局面、凝聚人心。期待地方媒體有化重大突發事件帶來的輿論壓力為發展動力的勇氣,通過突發事件報道,把公眾的意志和力量凝聚到社會的健康發展上來,把公眾的心態和智慧引導到穩定和諧、安居樂業上來,這才是重大突發事件報道的價值取向,是媒體的功能優勢和政治責任。

地方媒體應協助地方政府接待好外地媒體記者,既要克服忽視外地媒體、輕視外地記者的心理狀態,更要杜絕對新聞採訪一律拒絕回避的消極思想,坦誠、自然地應對記者,引導他們前期客觀公正報道,避免突發事件沖突升級,中期展示處置危機的具體行動,贏取公眾的理解和信任,后期擴大正面宣傳,重建聲譽,重塑形象。

(作者單位:宜興市廣播電視台)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趙光霞)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