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 講 人:三七生
主 持 人:徐文兵
徐文兵:我們熱烈歡迎書接上段,三七老師接著給我們講你的那個從陽引陰吧,大家歡迎。
三七生:上午說到什麼地方了?
徐文兵:說到燥濕,陽入陰的問題。剛說了三個陰的卦象,然后說陽是啥樣的。哎呀,好家伙,這都是違反我的中醫理論的。
三七生:在這裡休息啊,就感覺陽不入陰,今天的狀態就不太對,感覺有點陽不入陰呢,眼睛有點合不上,這個建筑裡面感覺讓人陽不入陰呢。
徐文兵:你太敏感啦。
三七生:如果要中午休息好了的話,下午精神應該很好,起來之后感覺就是沒進去。
徐文兵:我們都挺好,那是你的問題。
三七生:我比較敏感,說到敏感的問題,實際上有兩種情況:一種是特別虛的時候人會很敏感,一種是神特別足的人也會很敏感。如果神不足,氣特別虛的時候,這個氣收不住,聚不起來,聚不成精的時候,它可能會化為神。就像是睡覺的時候做夢,夢到一些什麼的,他容易通一些什麼。
徐文兵:通另外一個世界。
三七生:實際上那就是一種很虛的表現,他收攝不住了。這也是說這個陰陽之間的一個轉換,和這個相貫的。如果陽不入陰的時候,陰陽不能相貫,這個氣就轉不起來。剛開始上午咱們說這個三陽不能入三陰,實際上用一個卦象來表示,就是“否”卦。整體上三陽都不入三陰的話它就是一個“否”。“否”呢那個陰陽隔開了,就天氣不降,天氣它沒有下來,那邊,地氣也沒有升起來。
那麼分成這三個組,它就會表現成有幾個路線。但是整體上來說,其實都是一個否卦的范圍,所以最后有個“痞症”,就是三陰三陽完全隔開了,就是下邊完全是陰,上邊完全是陽,就是“陰陽離決”,“陰陽離決“之后”精氣乃絕”,人也就不行了。
這個天地否卦呢,是從先天卦來論,先天八卦呢是以天地立極,天氣不降,地氣不升。如果用后天卦來表示,就是這個水火卦。水火卦,火是炎上的,水是潤下的,上面是火,下面是水,這就火水未濟卦,就是六十四卦最后一卦“火水未濟”。火水未濟是水沒有升上去,火沒有降下來,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臨床症狀——上熱下寒,陰陽格拒。火是性熱,水是性寒,所以很多人所謂的亞健康狀態,往往有這個表現——上熱下寒。
同時又是一對表裡的關系,下面在裡,上面在表。在表就容易被人感覺到,所以他就很容易感覺到熱,尤其是在廣東那邊,就說上火、熱,包括現在北方都是這種,老百姓都知道上火。是上火,上邊是火,下水他忽略了,這裡是個標本的關系問題。
“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是謂妄行”。於是,他就對著上面那個火採取了行動,要滅火,所以涼的東西就流行起來了。涼茶,它用涼的東西,其實涼的東西也是可以的,因為涼的東西它是主降的,它是收降的。但是如果說你要用這個苦寒的東西啊,要想把這個火滅掉,它就出了問題了。
這個火是應該降到下面的,它如果是地氣上為雲的時候,這個雲實際上是很熱的啊,它已經氣態了,液態已經變成氣態了。它上面一涼起來,這時天氣就降為雨,氣態的東西又化為水,降下來。就是氣在水火之間轉化的過程,火它又變成了水下來了,下來的這個過程中也就是陽入陰的過程。就是這個火變成水下來,這時候正是陽氣入到陰裡面去了。
火是下不來的,火之性肯定是炎上的。所以“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三焦是什麼?三焦實際就是相火。它這個相火變成了液態之后,才下到底下來了。所以膽汁都是液態的,但它是能消化的。為什麼能消化呢?就是它裡面有火在裡頭,你要是涼水下去,它是消化不了的。所以人一邊吃飯一邊喝水,尤其是喝涼水,那都不是助消化的,然后一般就是滿脹。
這實際上又是涉及到了一個寒熱真假的問題啊。真寒假熱,真熱假寒。
為什麼一個口腔潰瘍久治不愈呢?口腔潰瘍,“諸痛痒瘡,皆屬於火”,它肯定是個火。火氣在上面,老百姓也知道是上火了。但是你不斷地清火的過程中,為什麼它總出現呢?就是說又犯了,反復發作。有的時候滅火了,他覺得好了,但是過后他又犯。這是老百姓也都知道的——治標不治本。什麼叫治標不治本呢?就是他的所有方法都是針對表面現象在治的,他沒有考慮到下面這個根本。
所以后來這個火神派理論流行以后啊,有些人口腔潰瘍就好了,因為他知道用是四逆湯回陽了。陰盛格陽,這個坎中的一陽已經跑到上面去了。底下連坎卦都不是,它是個坤卦,變成這樣,否住了。這個地方讓三陽都下來的話,是個泰卦。中間這一對陰陽交換下來,就變成了一個水火既濟。
我舉個例子啊,變成水火既濟的話,它是得這兩個陽下來,下來兩個陽,完了這兩個中間它再一換,就這樣一套東西都得換。所以現在不止一個痛風病啊,所有的病都有這個問題,一個是說表和裡,表裡之間是相反的。同時這個上和下也是相反的。實際上也就是說他陰陽之間都是相反的。上為陽下為陰,表為陽裡為陰。在下的應該升起來,在上的應該降下去﹔在內的應該出去,在外的應該進去。所以陽入陰出,陰升陽降。所以“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
徐文兵:“出入廢則神機化滅。”
三七生:“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
徐文兵:“升降息則氣立孤危。”
三七生:“升降出入,無器不有”。你任何這個器,一個機器其實都是一樣的道理。一個發動機它能轉起來,一定會有個輸出的過程,它才會產生動力。那麼一定也會有一個機制,讓它不致過於升溫,要有一個降溫的東西在,不然的話溫度不斷升高毫無節制,隻有向外沒有向內的時候,它就會破散。一切機器它都是一個原理。那麼人這個機器怎麼能不這樣?它一定也是這樣。你升起來的時候,如果上沒有一個降的機制,他就會出去,就是向上破出去,回不來上面就汗出不止。
現在有的小孩,一躺下之后就冒汗,一動就冒汗,那就是上面的蓋子不嚴了嘛。就像熱水壺,如果要不蓋蓋的話,它一會就涼透了,氣就散了。上面它在表現成發熱的時候,內在是不是正在失去熱量?也就是陰中它正在損陽啊。足下邊就要發涼了,腹中就要脹滿啦,肚子痛了,吃東西不消化了。他陽哪兒去啦?陽從上面跑了。這種情況,你要想溫中啊,它可能不好使。溫中不好使是什麼原因呢?就是上面的蓋子不嚴。你蓋住它,它就好了。如果你蓋它也不行的時候,可能就是它內中實了,有陰的東西在裡面格住了。
這裡面又涉及到了一個虛實之辨的問題。如果它內是實的話,實則瀉之。它陰實的話就得瀉了,理中四逆也就用上了。這個陰實一瀉掉,陰一開之后陽馬上降了,因為陽是被陰格住了。
但是還有一種情況,它上面陽氣用事太過,偏形於外。就像秋天的時候,氣全在上面,熱氣全在地面以上,不能入到地下去,這時候反而需要一個肅降之氣從上面給它收斂一下。白虎湯、生脈散之類的,都是在收上面這個陽的。
上午說這個陽明,陽明和太陰的問題也是一對。三陽不是乾嗎?三陰也正是坤。這個乾卦要入到坤裡面去,它是靠的一個陰的力量,上面這一陰是它把它壓下去。
所以你看這個瀉心湯、梔子湯,黃連、黃芩之類的,就是《傷寒論》上邊的這些陰藥,它都是用在這個層面。黃連是從離中一陰開始用,黃芩的話用的是兌上一陰。
黃連湯怎麼又不全是用陰了呢?要全是陰的話就不一樣了。它中間用陽,還有干姜之類的東西,它倆就正好配出這麼一個結構。所以陰覆陽降,上午說的是陽載陰升,陽載著陰升起來。下午說的上邊的是陰覆陽降,沒有陽的話,那個陰就毫無意義了。因為陽收不回來,所以用那個陰來收它。
如果這個人陽氣用得太過,上面全是一片陽的了話,那隻有用更多的陰跟它配,三黃瀉心湯就全是陰了,沒有陽了。上面全燥,津液全沒有了,這時候你也不用給他往裡加水,直接一降溫,寒熱遇到一起,自己就合成水,一下津液就回來了。
急下存陰為什麼用苦寒的東西?它並不是往裡加水,它只是給它降溫,降溫之后,它自己就變成了水了。所以地氣上為雲,上面已經變成一片火海的時候,你一降溫之后,它就自己一下全都合成了水,天氣降為雨了。所以你看燒一片紙,地下都有點濕,它就是火變成水了。陰陽之間,水火之間,不是絕對的,它們是可以互相轉化的。
為什麼有的人用陰藥也可以啊?就是說它有的時候可能正是應該用點陰藥的。
就像附子用過了為什麼越用越寒呢?壯火食氣了。你用陽的過程中正是把陰全給耗掉了。它陽就無所附,全散出去了。陽無所附的時候,它裡面反而是虛寒。
我曾遇到一個病例,他也是長時間重用了附子之類的藥,就說扶陽嘛。開始一段時間覺得消化很好,很能吃東西,但后來越來越瘦,腹中出現了一個硬塊。這個塊他感覺是很實的東西,可能醫生就容易理解為什麼症瘕積聚之類的堅實的硬東西,或者理解為一個陰凝的東西。那麼怎麼辦呢?就破它唄。破陰凝的東西用什麼?還是得用辛溫的東西,不斷加量。我就不信我打不過你啊,我就加量,結果越破那東西越大。后來,他感覺不對,就不用了。之后就到我這來看。微妙在脈,不可不察,一看脈才知道,其實這裡面根本沒有什麼實的東西。脈之有尺如樹之有根,如果是個很堅實的東西的話,尺脈一定是沉緊而澀的陰凝之象,有個非常堅實的形,在脈上也能見出來。他這個脈沉取是微細,根本什麼也沒有,浮取是浮弦,非常微弱,不仔細摸都有點摸不清楚。是那種形和勢都非常小的脈,正符合靈樞說的脈陰陽俱小。他陰陽都很小,這時候怎麼辦呢?
你要用苦寒的藥,那它的陽一下就沒了﹔你要用辛溫的藥,它陰也沒了。反正怎麼用都不對。這時候隻能是調以甘藥,甘藥,整體上味要甘,不偏陰,不偏陽。同時,量是關鍵。說用藥的量是關鍵,這個是對的,但不是說量隻有大才對,不夠大才叫量是關鍵。在這種情況下,他這陰陽俱小的時候,是你量小的程度夠不夠,才是關鍵。你隻有小到能與他這個脈象的承受力相應的時候,它才會啟動。
那用什麼樣的量?具體的藥,我可以說一下意思,就是說上面這個蓋子,如果它這個脈啊,寸脈是沉弱,或者沉細無力這樣的脈,這都屬於是偏陰的脈。
上焦屬陽,它應該浮起來。如果浮而弱的話,它在位置是對的,它在陽位。如果浮大的話,它位置是對的,但是它這陽太過了,需要收。所以白虎湯脈是脈洪大,它不只是浮大,是洪大,汗出不止。這時候,它完全就需要收降,沒有別的意思。一看這個脈,你要是再去用什麼發散的麻黃之類的話,這真是殺人於無形。
麻黃湯的脈,一定是脈浮緊,它在浮的位置,但是它是個陰象,它收斂的非常緊,你隻有破開它,氣才能出去。
但當白虎湯脈的這候,氣在不斷地外散,你隻有收回來它,它才會下去,才能充實到裡面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