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傳媒專題>>記者專欄——福建廣播影視集團綜合頻道黃劍>>專欄稿件

林李之見(八)——自在 【2】

黃劍

2013年12月30日15:44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手機看新聞

李辛:你剛才說的這些,上次在福建中醫藥大學有沒有講?

林杰:沒有,不可能講啊。凡是公開場合都不聊這些事情,我可以暢談天下無病〝的理念,那只是表達了我一種祝願而已。這麼多年來,包括剛才給你講的那個手法要領,我教學生的時候就堅決不敢說的,我一定是按部就班給他們說,因為凡事必有次第,猶如台階,一個高度有一個視角。但是你一旦理解了這個道理,“應手取效”這四個字真的沒問題的。之所以有很多病我治不好,其實是我心裡不願意,要不是這樣,這些病都應該沒問題的。因為有的病是他必須要受的磨難。每個人都有他的因果,假如你強行去扭轉一種狀態,有的時候其實是不對的。欠債一定要還錢的。

我這次回去會專門寫一些醫學內容,在網絡上公開。就像原始點療法的張昭漢,他就有一些治療模式專門放在網絡上,讓全世界想學的人都可以學,我們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呢?那真正叫公益,沒有任何私心雜念,只是想把這個理念傳播出去就行。

李辛:我教的內容都是古代所有醫生反復強調的最初級的東西:虛實、開闔、順逆,剛柔---這都是最基本的東西,大家學了以后可以更方便之后學各家各派,學所有的辨証方法。這個不是我發明的,我只是從這些歷代醫生的東西裡找出共性,作個橋梁、路燈。讓大家看看,古代還有這麼一個簡明扼要的入手處。

林杰:我們是火炬手也好,路燈也好,橋梁也好,路標也行,總之做的就是這樣一件事情。我從一開始就認定我們是中醫的志願者,我就想踏實地做個志願者。

李辛:有一次我突然想到太極的問題,就太極球。其實人體是虛空中懸著的一個太極球,在我們想到這樣一個球的時候,而且這個球表面在流動裡面也在流動,一切都在流動。那我們隨便從哪個方向過去一下,它都會融入這個流動的當中。最后被他所化解了。然后,我們的認識完全取決於我們對這個球的把握,如果我們自認為它就是12條線,這是一種,然后發現12條線的交叉點在哪裡,我們又會多一點空間。當我們發現它不是12條線,而是很多個面的時候,又更進一步了,最后,我們發現,它其實既不是點也不是線也不是面,而是那天林杰說的,他是一個渾然一體的球,要忘掉所有的內臟,所有這些有形有相的東西,它就是一個球,那個空間就無比之大了。

林杰:對。

分享到:
(責編:王立娟(實習生)、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