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羅地網抓小偷”涉案圖像協查平台截圖。 |
核心閱讀
將“電子眼”捕捉到的小偷扒竊時的影像,發布到警方專門建立的網絡平台上,讓廣大網民協助核實其身份並提供破案線索,認出來獎勵千元——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6日起正式上線的“天羅地網抓小偷”新舉措引發關注。這一平台是“新時代群防群治”的創新之舉,還是警力不足的無奈之策?未經司法審判,就將犯罪嫌疑人的影像資料發布到網上,是否侵犯其肖像權、隱私權?
“一個普通市民,也可以上網幫警察抓小偷啦!”1月6日起,江蘇南京市公安局鼓樓分局主辦的“天羅地網抓小偷”涉案圖像協查平台正式上線,市民可以根據警方發布在該平台上的涉案視頻,在平台上填寫信息為警方提供破案線索,警方將視情況對市民進行獎勵或表彰。
試行半月,協查20起
區內企事業單位自建近3萬個監控探頭,抓拍到的圖像要落地查証,僅靠警方力量困難較大
登錄涉案圖像協查平台,警方分“扒竊”、“偷車”、“入室盜竊”和“其他”四個類別發布的眾多圖像赫然在目。點開這些圖像,分別都有“電子眼”抓拍的簡短涉案視頻或截圖,下面分別有“我認識TA”、“TA像誰”和“我要投案”等板塊。
“建設這個平台,就是將遍布大街小巷的‘電子眼’捕捉到的那些難以確定身份的盜竊犯罪嫌疑人圖片和視頻展示給公眾,方便市民提供有效線索,也可以對犯罪嫌疑人形成心理震懾。”鼓樓公安分局政委楊建華介紹,鼓樓區人口密度高、商貿繁華、治安狀況比較復雜,目前區內企事業單位自建的監控探頭有近3萬個,雖然很多涉案嫌疑人的監控圖像可抓拍到,但要落地查証,僅靠警方的力量困難還是較大,希望借助協查平台廣泛動員起群眾的力量。
據介紹,正式上線前,該平台已經試運行了半個月時間。警方共發布涉案圖像協查20起,通過市民提供線索已明確兩名犯罪嫌疑人身份,破獲兩起扒竊案件。
第一個向警方提供線索的小陳是一名醫院保安。在醫院近期發生的一起盜竊案中,小陳發現監控拍到的嫌疑人與警方公布在協查平台上的嫌疑人很相似,隨即向警方舉報。經過偵查,警方確認是同一人,在查明嫌疑人真實身份后將其抓獲。小陳也得到了警方發放的1000元獎金。
並不侵權,要防濫用
網民不得變相行使通緝權,也不得歪曲、丑化犯罪嫌疑人的肖像或“人肉搜索”犯罪嫌疑人
“網上抓小偷”,將犯罪嫌疑人影像公之於眾,是否涉及侵犯公民肖像權和隱私權?
鼓樓警方表示,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警方有權公布相關案情,對嫌疑人進行通緝,請公民提供線索、協助破案。而根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71條,“通緝令、懸賞通告可以通過廣播、電視、報刊、計算機網絡等方式發布。”鼓樓警方認為,平台公布的圖像都是立案后、又有証據顯示為嫌疑人的圖片,因此這樣的做法是於法有據的。“這個平台,相當於以前在大街小巷張貼的通緝令,只是我們把通緝令搬到了網上。”
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教授姜濤認為,為了確保公共安全的需要,法律可以限制特定人的權利,包括公民的肖像權和隱私權。公安機關立案后,通過網絡公開犯罪嫌疑人的照片,不會侵犯其肖像權。
有法律界人士提醒,鼓樓警方這種基於社會公共安全目的的行為,並不構成侵犯肖像權,但也要防止此種名義的濫用導致公民肖像權保護陷入尷尬。“尤其是有涉案的未成年人,更應該注意對其人身權進行保護。最高檢日前發布新規定,強調要依法保護涉案未成年人的名譽,尊重其人格尊嚴,不得公開或者傳播涉案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圖像及可能推斷出該未成年人的資料。”北京京鼎律師事務所律師杜鳳濤說。
鼓樓警方介紹,考慮到各種因素,平台對案件隻做概括式說明,連案件大致信息也沒有。
至於隱私權方面,姜濤認為,隻要公安機關發布的視頻圖像僅供網民辨認、提供線索、協助查明身份,不涉及與犯罪無關的信息和其他無關人員、未成年人的影像等信息,而且嚴禁轉載、摘編使用,不存在侵犯隱私權的問題。但是,通緝在刑事訴訟法中是一種偵查行為,任何公民自己沒有偵查權,參與的網民不得變相行使通緝權,也不得通過互聯網歪曲、丑化犯罪嫌疑人的肖像或超出公安機關公布的信息范圍而“人肉搜索”犯罪嫌疑人。
為保障這個網絡平台的嚴肅性,鼓樓警方在《協查須知》中一方面表示“提倡實名舉報,公安機關依法對個人信息和舉報內容予以保密”,另一方面也規定“捏造事實誣告陷害他人,或者以舉報為名公然侮辱、誹謗他人,公安機關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的相關規定予以處罰”。
《 人民日報 》( 2014年01月07日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