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傳媒>>最新資訊

“焰火”綻放 偶然中的必然 

《白日焰火》綻放柏林電影節:偶然中的必然

李學梅

2014年02月19日08:15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手機看新聞

 

  就像《泰囧》毫無預兆地狂攬近13億元票房,《白日焰火》在柏林電影節的折桂令中國人自己都驚了一把。

  用《白日焰火》作影片的名字到底要傳遞什麼信息?恐怕導演刁亦男自己都說不明白:“聽人隨口說過這麼幾個字……覺得很有意思,就用了。”

  一切都貌似那麼偶然,但其中卻蘊含某種必然。

  “焰火”耀眼光華的背后,凝結著導演的厚積薄發與堅持不懈。他曾是《愛情麻辣燙》《洗澡》《將愛情進行到底》的編劇,其作為獨立電影人拍攝的《制服》《夜車》等影片也曾入圍鹿特丹、釜山等電影節。而《白日焰火》從劇本到銀幕呈現,前后共花費了8年時間。

  華語電影在柏林電影節上捧金奪銀已非罕見,今年又有3部中國影片獲獎。電影節主席迪特·科斯裡克毫不掩飾自己對中國電影人的欣賞。他說,當今中國導演更為現實、開放,他們借“西方傳統電影流派,講自己的故事”,“不再像從前那樣以隱喻來表現真實”。

  此外,柏林電影節揮之不去的文藝范兒,對文化多元化的追求,特別是“不爭議,無電影”的理念,為“焰火”的綻放又添上了幾把柴火。綻放於白日的煙花不僅是《白日焰火》結尾處的點睛之筆,更有引人一探究竟的隱喻之意,而因愛而殺的溫暖與殘酷,懸疑、犯罪等多種元素的縱橫交織,考究和充滿濃郁藝術氣息的畫面,乃至具有強烈落差的片名,都使得這部電影足夠吸睛。

  與金光閃閃的奧斯卡相比,歐洲三大電影節似乎更不吝惜將沉甸甸的獎項頒給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導演,也不會在乎一部作品會招致怎樣壯觀的口水。在這裡,小眾、文藝、政治,永遠擁有肥沃的土壤﹔在這裡,即使初出茅廬的電影人,也有著一飛沖天的可能﹔在這裡,爭議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個性,沒有激情。

  這一切給了中國電影人成功的機會!獨具魅力的東方風情、獨特張揚的導演風格和不斷創新的制作方式,讓中國電影在柏林乃至歐洲三大電影節屢有斬獲,既有昔日《紅高粱》的豐收,也有今天《白日焰火》的燃放……

  《白日焰火》的獲獎並非沒有爭議。有德國記者就說,《白日焰火》這樣一部犯罪推理片能夠捧得“金熊”讓他不解。但誰說一部獲獎電影就非要得到眾口一詞的稱贊?或許可以將“焰火”在柏林的綻放看作是一次一見鐘情的邂逅,沒有太多的理由,只是在對的地方遇上了對的人,然后產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

  喜歡戴墨鏡的王家衛曾酷酷地說:“電影應是一面鏡子,引人發掘而非給予答案。”而透過《白日焰火》觀眾將看到什麼?答案見仁見智,但至少到目前為止,它再次帶給中國電影一種肯定,一些信心以及一個“喜大普奔”的機會。

分享到:
(責編:趙光霞、宋心蕊)

社區登錄
用戶名: 立即注冊
密  碼: 找回密碼
  
  • 最新評論
  • 熱門評論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時排行 | 新聞頻道留言熱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