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好中國故事 傳播中國聲音

田進

2016年02月24日15:09  來源:傳媒
 

我與廣州國際紀錄片節有著深厚的淵源。記得在2003年,我同原國家廣電總局的同事有幸參與了這個紀錄片節(當時叫廣州紀錄片大會)的策劃與創辦,亦見証了它的發展。令人欣慰的是,經過13年的品牌積澱,廣州國際紀錄片節已呈現出強大的國際傳播效應和市場聚集效應,成為中國紀錄片人與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同行碰撞思維、交流創意、探索藝術的重要平台。我們將一如既往地支持辦好廣州國際紀錄片節。

四項建議助力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

這次來到廣州,我有一個強烈的感覺,中外紀錄片人都對“中國故事”充滿濃厚興趣。中國是一個值得探尋的“故事寶藏”。深厚的歷史、壯麗的山川、勤勞的人民、繁榮的經濟,都是紀錄片創作的寶貴資源。在這裡,我想為大家講好“中國故事”提供一些線索,概括為以下四點。

中國夢。大步向前的中國,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夢工廠”。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宣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在海內外引起強烈反響。中國夢是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夢,我們追求的是中國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國人民共同的福祉。13億中國人民實現夢想,將是人類歷史上的大事件,不僅將使中國的面貌煥然一新,也必將對人類作出新的更大貢獻。中國夢,如同一把鑰匙,不僅打開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境界,更開啟了人人筑夢、追夢、圓夢的新時代。不管是中國紀錄片人,還是外國紀錄片人,如果想打開通往“中國故事”的大門,必須掌握中國夢這把鑰匙,了解中國人民的理想和願望,了解中國人民追逐夢想的歷程。

中國人。當今時代的中國人,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充滿了創新創造的活力,迸發著向善向上的能量。講好“中國故事”,一定要關注中國人,特別是那些平凡而勤勞、普通而偉大的中國人。越來越多的紀錄片人把鏡頭對准了普通中國人。2015年春節期間,央視連續6天播出了紀錄片《中國人的活法》,講述了農民歌手、卡車司機、返鄉農民、“切糕兄弟”、布袋木偶繼承人的故事,讓觀眾“在別人身上看到了自己”,成為春節期間輿論關注的熱點,引發人們“活法就是價值觀”的思考。

中國文化。近年來,中國廣播電視節目創新創優的一大法寶,就是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尋找智慧和資源。《漢字英雄》《成語英雄》《中華好詩詞》等傳統文化節目深受觀眾歡迎。紀錄片講好“中國故事”,也要借助文化的力量。目前,在國際上受到歡迎的中國紀錄片很多都與書法、繪畫、飲食、戲曲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相關。不僅如此,中華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蘊育了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國人民的崇高價值追求。隻有深入了解中國文化,才能夠讀懂中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明白中國人對自然、對世界、對歷史、對未來的看法,進而讀懂中國的歷史傳承、風俗習慣和民族特性。可以說,有了中國文化的支撐,“中國故事”才會更富底蘊。

中國變化。紀錄片人講好“中國故事”,除了關注“文化”,還應關注“變化”。紀錄片本身就是對“變化”的思考和呈現,如果世界是靜止的,也就不需要記錄了。對於關心“變化”的紀錄片人而言,中國是一個無論如何也不能被忽視的國度。1982年,中國作家鐵凝發表了一篇小說《哦,香雪》,描寫了鐵軌鋪進深山后,火車帶給山村姑娘的新奇和沖擊。2015年11月25日,李克強總理邀請中東歐16國領導人乘坐從蘇州開往上海的高速列車,展示了中國先進的高鐵技術。從“綠皮”火車到“既舒適又安全”的高鐵,短短幾十年時間,其間的變化令人震撼。不僅是中國車,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這一系列世界領先的中國元素,是中國高速發展與巨大變遷的縮影,為紀錄片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四項舉措支持紀錄片傳播中國聲音

未來的五年,對中國來說十分關鍵。有一首說唱歌曲《十三五之歌》走紅網絡,歌中唱到:“要了解中國的下一步,你最好關注十三五。”十三五確立了我國今后5年經濟社會發展的行動方向,“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將引領中國發展進入新的境界。我希望中外紀錄片人,都來關注中國變化、聚焦中國發展,這裡面有中國人全面建成小康的夢想,也一定有你們想要的故事。紀錄片具有很高的思想教育價值、文化傳承價值、藝術欣賞價值和國際傳播價值。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高度重視、大力支持紀錄片繁榮發展。2010年以來,從制定發展規劃、建設播出平台、扶持重點項目等10余個方面出台了扶持政策和具體舉措,取得明顯成效。

今后,我們將把抓好紀錄片作為一項重點工程,統籌研究、系統謀劃,加大扶持引導和政策供給力度,推動中國紀錄片繁榮發展。

培育精品。通過項目引導、資金引導、播出引導、政策引導,鼓勵創作生產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作品。鼓勵衛視頻道在“920”節目帶播出優秀紀錄片,進一步提升紀錄片的公眾認知度和美譽度。

壯大產業。積極培育紀錄片市場主體,支持建立紀錄片發展基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吸引民營和各類社會資本參與紀錄片生產經營,不斷開發市場潛力、激發市場活力。

培養人才。從2015年開始,我們實施了“百人百部中國夢短紀錄片”的“雙百”計劃,扶持紀錄片從業人員和愛好者創作反映中國人奮斗,展現中國人精神風貌的短紀錄片,並通過抓作品培養和發現人才。

擴大交流。我們鼓勵中國主流電視媒體、制作機構與境外機構加強合作交流,鼓勵中外合拍“中國題材、國際表達”的優秀紀錄片,對於優秀合拍片,將在總局組織的題材規劃、推優、評優等工作中,視同國產紀錄片給予扶持獎勵。

廣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發祥地。為了文明的交流交融,我們的祖先從這裡出發,劈波斬浪,用智慧、堅韌和勇氣穿越了浩瀚的海洋,推動文明交往。我們今天不必再經歷這樣的冒險,隻要我們秉持開放包容、合作共贏的精神,紀錄片也能承載起文明交流之舟、文化交往之橋的作用。期待在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這個平台上,大家能把更多“中國故事”傳播給世界,也把更多“世界故事”帶來中國。

(本文系作者於2015年12月8日在廣州國際紀錄片節開幕式上的講話,題目為編者所加,發表時略有刪減。)

【作者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責編:王妍(實習)、宋心蕊)

推薦閱讀

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慶祝建黨95周年 走進黨報歷史長廊   回首過去的95年,我們的黨披荊斬棘、開拓進取,我們的黨風雨無阻、成就輝煌。憶往昔崢嶸歲月,看今朝風華正茂,筆耕不輟,砥礪前行。以人民日報為首的黨報正是95年征程的見証者和記錄者……【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