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青年記者》>>2016年5月上

兩會上的媒體新兵【3】

盧義杰 周國芳 董小紅
2016年06月24日10:09 | 來源:青年記者
小字號

“三無”記者跑兩會

董小紅

由於臨時工作安排,單位爭取到一個赴京參與兩會報道的名額。接到通知后,我立即打聽了下,發現當時早已過了兩會報名時間,沒有上會証、駐地証、報道証,參加今年兩會報道,對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十多天的報道下來,收獲的是難得的歷練、友誼和成長。

無証帶來的處處受制,讓我意識到必須採取見縫插針的策略。我和其他媒體無証記者每天抱團同行,摸准了飯后代表委員們出來散步或者有朋友訪客來臨的時間。我們每天在大門外的受訪室“守株待兔”,遇見四川團的代表委員,就主動上前介紹自己,表明身份,憑借這個笨辦法,也有不少代表委員帶我們進去。當然,也遇到過很多被拒絕的情況,甚至也有身份被質疑的情況。剛開始還覺得委屈,后來也就慢慢釋然,也不管面子了,甚至是同一住地的湖北團代表委員出來,我們也會主動上前。

但是代表委員們每天都很忙,採訪預約也非常多,等他們出來是被動的。於是,我們又每天給代表委員們打電話,說明來意,雖然未曾謀面,但仍然感激不少代表委員欣然來接我們進去。3月的北京寒風仍然凜冽,但這些代表委員們的熱心腸讓人感動。

進入住地后,由於會場沒有証件實在進不去,我們就先跟代表委員發短信、打電話,約在他們房間或者一樓大廳採訪。在房間採訪,也有相應的好處,方便觀察到代表委員的參會狀態,從側面挖掘新聞。比如,全國人大代表、作家阿來隨身攜帶的環保新書《蘑菇圈》,跟他今年提的環保議案非常契合。在採訪的過程中,阿來還拿起這本書跟記者聊了起來,這些都是在小組會上採訪得不到的素材。

我們也守在小組會場門口,看到代表委員散會出來,就上前採訪,詢問小組會上的發言和建議等,用這種方式,也“抓”住了不少實際上很難約到的代表委員。

回顧兩會報道,心中五味雜陳,其實還有很多遺憾。因為無法進入小組會場,沒有感受到會場那種爭鋒的氛圍,沒有真正看到核心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現場的畫面……無法切身感受新聞現場的魅力,依然是這次兩會報道我心中最大的遺憾。

這次兩會報道,我也得到很多人的幫助。跟編輯的合作,讓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在忙碌的報道中,每天都是對自己的磨練,既要突破重重障礙採訪到人,也要有好的想法和點子。兩會不是孤軍奮戰,合作才能效果最大化。幸運的是,我遇到了很多熱心的編輯記者們,和他們一起合作,也讓我每天進步,並收獲珍貴的友誼。

兩會報道每天都很緊張,加上無証的劣勢,我每天花費的時間比其他人多得多,常常是白天拼盡各種辦法找到人,晚上回來寫稿到半夜。這個過程是辛苦的,但是我也收獲了很多。比如,因為需要讓代表委員帶進去,跟不少代表委員成了好朋友,現在還經常在微信朋友圈裡互動﹔和中新社、四川發布等很多無証的其他媒體記者抱團,大家互通有無,互相鼓勵,成了一起奮斗的好戰友,我們常常挂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委屈和眼淚先放一邊,把稿子寫了再說”。

這次經歷也讓我更加明白,記者到達現場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孜孜不倦的追求,任何時候,都要盡最大努力發掘新聞。

(責編:霍昀飛(實習)、宋心蕊)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