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圖強:互聯網創新助力智能城鎮發展

2016年11月17日15:46  來源:人民網-傳媒頻道
 

思科全球副總裁曹圖強

人民網烏鎮11月17日電(記者 燕帥 宋心蕊) 第三屆世界互聯網大會今天下午舉辦了分論壇活動“數字經濟論壇——中外政企對話:互聯網引領特色小鎮創新發展”,思科全球副總裁曹圖強在論壇上演講,以下為全文內容:

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各位同行、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來到美麗的烏鎮和大家分享一下思科在互聯網建設方面的一些思考,剛才聽了加州的帕羅奧圖到奧地利到今天再次開會的烏鎮,大家提到了很多我們智能城鎮的發展,給我們帶來很多很多的啟發和思考。所以今天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思科在這方面的一些思考和理念。

談到智能城鎮,首先我們要談到為什麼要談到智能城鎮,我們今天面臨的挑戰是什麼。今天,在我們全球看來,在今后的10年以內,我們大概70%的人口會住在城市裡面或者城鎮裡面,所以,這首先給我們城鎮帶來一個巨大的壓力,同時呢,60%到80%的能源消耗都是在城鎮裡面,所以,這也提出一個非常高的要求,80%的排放量也是來自於城市。再談到水的資源,比如說我們全球60%的水都消耗在城市裡面,這當中有20%的水是被浪費掉的,因為各種各樣原因是被浪費掉的。所以如何建造一個安全、舒適、綠色、環保、高效率、低消耗的一個智能城鎮,是我們今天大家面臨的一個課題。

首先,我們先看看在解決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首先要有一個很好的框架,剛才陳總談到了我們怎樣打破信息的孤島,建設一個非常好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提議,那我也試圖把它展開一下,看看我們如何去打造這樣一個平台,來真正地為我們的城鎮建設打好一個基礎。以往我們有很多很多的智慧城鎮的實踐,那麼看看它的實踐經驗,我們可以看到,以往我們都是一個項目一個部門一個行業去實現它的智能化,比如說今天我們要去做交通,明天我們可以提高一個智慧教育,或者后天去做一個智慧醫療,因為這樣的一個發展的狀況呢,我們往往打造了一些我們剛才談到的信息的孤島,我們的信息是沒有連接性的,往往指就安全或者交通或者醫療而言。所以我們今天迫切的需求是,怎樣建立一個統一的數字平台。

思科的理念就是怎樣在一個統一的數字平台裡面為我們的城鎮提供一個新型的全數字化的平台,在這個全數字化平台裡面我們所有數字是和大家可以共享,集成以后反饋一個優化的信息,為我們的智慧城鎮提供一些所有的急需的一些信息。如何實現它呢?首先,要以網絡為一個基礎平台,思科是一個全球的網絡公司,我們認為這個網絡是一個最基本的平台,隻有這樣一個最基本的網絡平台,我們再融入比如說移動互聯網,我們融入安全,我們融入雲計算,融入物計算、虛擬化,我們的協作我們的視頻等等等等,把這些新的技術融合到以網絡為平台的統一的數字平台裡,我們就能打造一個完全連接的城市。在這個城市裡面,我們就可以把各個部門、各個行業、各個機構所有的數據能夠有機的整合起來,有了這些數據我們才能做真正的大數據運算。

其實我們今天已經有很多應用可以做一些非常有實效大數據運算,但是最重要的是數據的完整性非常的重要,所以我們建議說有這樣一個有機的連接才能提供一個有機的整體的數據庫。

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建立的一個開源的開放框架就是這樣,剛才我們談到,剛才陳總也談到了,談到了互聯網,也談到了物聯網,實際上物聯網和互聯網它是有機的結合起來了,如果大家看到這個,我們設計的一個架構裡面就可以看到,在我們的底層是我們所有在座的同行和我們全球很多的合作伙伴,他們打造的所有的機器和我們的一些所有的傳感器,這些就構成了我們的物聯網,這些物聯網涉及了我們生活、工作、任何的一個部分,從我們的傳感器接到你的傳感器,到醫療設備裡面,到我們的娛樂系統,所有的傳感器都包括在這裡面了。那麼這提供了一個物聯網,這個物聯網首先要把它收集到的數據做一些處理,這就是我們通常談的物計算,今天我們談到雲計算也談到物計算,物計算就是在我們的傳感器裡怎樣進行真正的數據處理,所以把一些有用的數據上傳到雲的平台。那怎樣上傳到雲的平台?我們需要一個互聯網的設施,這個互聯網是包括我們有線無線也包括我們的3G、4G、LTE的部署,從局域網到廣域網,所有的網絡平台都為我們把物聯網的數據提供到我們的雲平台提供了一個通道。

我們收集到這些數據以后,就到了一個我們通常稱謂的統一的數字平台,在這個統一的數字平台裡面,我們也會邀請在座的很多同行,我們的合作伙伴,來運用這些數據,做一些集成的處理,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大數據的運算,也是我們的一個分析的數據平台,在這個數據的平台裡面,所有的數據是共享的,同時也是集成的。其實談到大數據,大家都談到說我們大數據處理,實際上大數據就是我們今天談的智能的最根源、最重要的一個源泉,就是大數據,但是大數據本身是沒有智能的,大數據要被分析了以后,提供這個智能的信息才能優化我們的服務,這就是我們通常講的智慧城市的一個完整模型。

接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思科在智能城鎮這方面的一些經驗、體會。大家可以看到我們談到了停車,談到了照明,談到了交通,談到了醫療,很多很多方面,因為今天的時間關系,我隻想跟大家分析兩個很簡短小的案例,來看看今天從物聯網到我們的互聯網一直到我們的大數據平台,它是怎樣為我們的智慧城鎮提供一個解決方案的。

首先我想大家比較了解這個智能街燈,大家談到街燈我想大家都是比較熟悉的,每天在街道上可以看到我們的街燈,如果看到第一代的智能街燈大家可以看到,我們除了燈以外,我們有單獨的一個攝像頭,我們還有單獨的一個網絡設備,因為我們探測到的數據要上傳到我們的雲平台去,還有很多很多。可以看到這是一個不合理的設計,但是它是由歷史造成的,我們首先有了街燈才想到智能,所以我們要把這些需要能夠實現我們的智能照明的這些設備都加到這個街燈裡面去,第一帶來高成本,第二管理又是一個分散管理,所以怎樣去打破這種信息的孤島就變成了一個問題。所以,我們在和合作伙伴提供了一個新的解決方案,這個解決方案就大家可以看到,我們是一個全新的整合智能街燈,一個智能街燈裡面,我們能夠解決所有的問題,包括我們的網絡,包括我們的攝像,包括我們的分析,包括我們的傳感器,完全完全整合到一起,這樣的一個智能照明設備是今天我們首先能夠實現在城鎮裡面智能照明的第一步,有了它我們才能真正地實現我們剛才談到的所有的信息的整合。所以第一代智能照明燈已經不是我們想像中的一個燈加上很多別的機器,實際上現在的人工智能的照明燈,它已經是一個傳感器配在我們一個微型電腦裡面,完全是一個微型的電腦。

我剛才談到了,我們收集到的數據,一定要經過我們的物聯網雲計算的處理,把一些有用的信息利用我們有限的帶寬把它送到我們的雲平台,不能只是簡短的放在我們的傳感器裡面,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新型的機器怎樣幫我們傳遞我們的數據。有了這個數據,我們就可以談到停車場了,談到停車,我想大家都會覺得說在我們的城市城鎮裡面停車的確是一個非常非常有挑戰的問題。在全球裡面統計,每個人在一生當中平均起來大概有3年的時間是在尋找停車場,可以想像我們人生當中有多少個3年,給我們能夠浪費在停車。所以停車實際上在智能城鎮裡面變成一個非常非常急需解決的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其實我們有很多解決方案,剛才談到了我們有第一代的智能照明燈,有了這個智能照明燈,它有傳感器,它和上層的雲平台有一個接口,這個接口包括和我們的數字計量器和我們的收費系統都有機的結合起來,所以隨時隨地可以提供說在我的管轄區有多少個空位置還沒有停車,有哪些停車已經超時可以提供信息給我們的雲平台,雲平台的管理人員可以通過這些管理我們在街道上所有的停車系統,也給所有的駕車的人在尋找停車場的人提供一個非常有智能的信息,在哪些地方我們還有停車場可以供你去提供停車的服務。

同時,我們還有別的解決方案,往往不是一種解決方案可以打造我們一個完整的智能城鎮,另一種解決方案,就是在我們的街道或我們的停車場放很多智能傳感器,這種傳感器也隨時把我們街道上能夠探測到的停車,或者是空位信息上傳到我們的指揮中心,中心把信息整合起來,通過一些應用就傳到人的手機,傳到我們的IPAD,傳到很多很多每個人能夠拿到的移動互聯網的平台,有了這個平台以后呢,我們每個人可以拿到這種智能的信息來為大家服務。

談話到這裡,大家一定要問,這些信息我們是傳到哪裡去,如何運營管理它,所以這是一個非常非常關心的問題。我們稱之為智能互聯操作中心。這個操作中心實際上就是在數據的匯合以后,怎樣把所有的數據通過大數據的分析智能化,在智能化以后又變成可視化,讓我們的數據讓我們的圖像怎樣可視的傳送給大家,因為大家需要最終的是要一個智能的服務,一個優化的服務,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智能的互聯操作中心。

談到智慧城鎮的願景,因為時間的關系,我們不能展開講很多我們的願景,但是我覺得其實我們剛才談到一個統一的數字平台,一個統一的信息收集平台,這個平台是需要所有的合作伙伴,所有的同行,所有的朋友怎樣去合作打造這樣一個開放、開元的平台,在這個平台裡面我們需要更多的合作伙伴的參與,能夠把他們的應用帶到這個統一的數字平台裡面,隻有這樣一個巨大生態鏈一個生態系統,我們才能真正提供一個基礎信息系統為我們的智能城鎮服務。我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推薦閱讀

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迎第十七個記者節 看優秀新聞人煉成記    第十四屆長江韜奮獎評選日前正式揭曉,在第十七個記者節來臨之際,讓我們走近這些中國最高新聞獎項獲得者,通過數據和事跡,為您揭秘優秀新聞人修煉之路。 【詳細】

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戳破"10萬+"泡沫 自媒體如何使出真功夫    在這個平均每100個網民就有一個微信公眾號的時代,人人都是自媒體,“10萬+”的光環再加上一波高過一波的估值,自媒體在資本和市場的熱捧下水漲船高。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