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新聞戰線》>>2018年·第1期

2017年新型主流媒體發展概況及展望

2018年01月21日07:54 | 來源:● 崔保國 新聞戰線
小字號
原標題:2017年新型主流媒體發展概況及展望

  過去一年,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界限愈發模糊,媒體與互聯網的融合逐步深化,新聞、傳媒與文化的結合日益緊密。那麼,傳媒發展在新時代如何展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傳媒業發展又具有什麼樣的影響與建構?

  歲末年初,無論是放眼全球,還是聚焦中國,2017年都是熱鬧非凡的一年,新聞傳媒業亦是精彩紛呈。回顧過去一年的傳媒業發展,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界限愈發模糊,媒體與互聯網的融合逐步深化,新聞、傳媒與文化的結合日益緊密。那麼,傳媒發展在新時代如何展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傳媒業發展又具有什麼樣的影響與建構?中國傳媒產業一路走來,取得了哪些成就,存在著哪些問題,未來又該怎樣發展,我們有必要做一個整體的盤點和思考。

  傳統媒體在轉型發展中砥礪前行

  2017年,傳統媒體產業的發展局勢依然十分嚴峻,媒體經營舉步維艱,傳統媒體市場和受眾規模持續萎縮。然而,一些有責任有擔當的大型傳媒集團在媒介融合方面砥礪前行,主動適應互聯網和新媒體挑戰,大膽創新流程、機制。例如,人民日報逐步由一份報紙轉變為全媒體形態的“人民媒體方陣”,目前旗下擁有報紙、雜志、網站、電視、廣播、電子屏、手機報、微博、微信、客戶端等10多種載體,29種社屬報刊、31家網站、111個微博機構賬號、110個微信公眾賬號及20個手機客戶端。2017年10月,人民日報客戶端下載量達2億,初步實現了“有新聞的地方就有人民日報”的發展目標,為傳統媒體融合發展樹立了典范。但這種模式的經濟效益還沒有凸顯出來,資源與成本佔用量以及可復制性值得探討。

  從傳統媒體市場整體發展狀況看,2017年的報業和電視業廣告經營收入都出現大幅下滑。CTR數據顯示,上半年傳統廣告市場同比下降4.1%,下半年的數據雖然還沒出來,但從我們調研了解的情況來看,傳統媒體全年的廣告經營收入的下降情況遠遠不止這個數字。其中報紙廣告市場的下降幅度較前兩年“斷崖式下降”有所緩和,或已接近“觸底”,省級黨報和整個黨報體系的報紙經營狀況有所回暖,一些有實力的報業集團轉向文化產業投資,報業廣告收入的比重逐步減少。電視廣告市場面臨的挑戰更大,部分地方電視台的廣告收入出現大幅下滑。

  傳統媒體面對融合發展和經營創新不足的挑戰和深化改革、消費升級、供給側改革的機遇,都在尋找新的發展空間和變革動力。2018年,報紙雜志和電視等廣告投放仍將削減,機構整合和人員調整在所難免。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已納入中央頂層設計,這將成為確保傳統媒體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之一,也是大勢所趨。

  新型主流媒體要靠高品質內容來打造

  2017年中國電視產業市場的馬太效應依然明顯,大電視台、強電視台越做越強,節目質量越做越好,而大部分地方台的廣告經營狀況堪憂。近兩年,對電視媒體唱衰的聲音越來越多,視頻網站的自制劇和綜藝節目無論內容創新還是制作方面都在趕超電視,特別是影視劇和視頻制作人才的培養及爭奪愈發明顯。火爆熒屏和網絡的電視劇《人民的名義》、口碑收視俱佳的文博節目《國家寶藏》讓電視人看到了希望。可以預見,未來國家將會加大對權威媒體的扶持,重點打造主旋律、正能量的精品內容。2018年傳統媒體業可能不會發生系統性震蕩,總體局面將維持平穩。

  同時,具有專業水准的新聞內容仍然備受歡迎。2017年,企業和政府都越來越重視自有媒體的建設,政府對自媒體的監管也趨於嚴格,因此,專業的資訊平台會更受歡迎。新聞專業主義無論在傳統媒體圈還是在互聯網圈都被越來越多的人提及,顯示出受眾對客觀真實的新聞報道、深度有見地的分析文章等優質內容的旺盛需求。因此,傳統媒體必須要依靠內容創新實現自我救贖。人民日報客戶端在建軍90周年時推出的H5《快看吶!這是我的軍裝照》上線兩天瀏覽量破兩億;光明日報在十九大期間制作的《黨代表通道群英譜》吸引了大批年輕受眾;解放軍報的2017年征兵視頻《中國力量》激起無數網友的熱血情懷……

  傳統媒體在媒介融合與轉型方面做出了積極嘗試,譬如在“兩微一端”發力。但是,通過訪談調查,我們發現“兩微一端”的海量信息讓用戶越來越疲憊,大部分訂閱號的閱讀量和受眾黏度並不高,“兩微一端”的主導地位可能會被兼具較高閱讀效率和社交屬性的新產品所打破。網絡傳播的新特征和新規律不斷刷新互聯網新聞傳播的速度和廣度,隻有不斷順應互聯網傳播的特點和移動化、社交化、視頻化、互動化趨勢,重視用戶體驗,努力把先進、實用的技術納入到產品設計中,才能不斷生產出更多具有吸引力的融媒體產品,不斷壯大用戶規模、增強用戶黏度。

  以用戶為中心與以人民為中心是一致的

  隨著媒體融合程度加深,媒體與讀者的關系,逐漸轉變為內容產品的“生產者”與“用戶”的關系。以人民為中心與以用戶為中心是一致的。

  以用戶為中心的定制化服務在新興媒體中不斷被強化,也不斷創造出一些奇跡。編輯人格魅力顯現,“頭條君”“新聞哥”等吸引了大批的忠實擁躉,蜻蜓FM、喜馬拉雅FM等音頻平台也粉絲眾多。

  如果說2017年出現了一些新現象的話,內容付費算是一個。隨著手機社交、付費功能的完善和創新,一些現象級的付費內容出現,一些名不見經傳的作者突然間因為某篇吸引人的文章而日收入幾萬到幾十萬成為常事兒。人們的版權意識加強,移動媒體的普及,讓用戶逐漸接受內容收費,這不但為媒體增加了收入,也推動了原創內容的發展。付費內容更加細分和垂直,特別是知識分享平台越來越火,可以預測2018年將會出現越來越多的“知識領袖”。一些傳統新聞門戶網站也在悄悄轉型,向原創內容平台轉變。

  由此可見,隻要內容有價值、有創意,渠道有針對性、有擴展性,就能形成廣泛的影響力。而未來的傳媒從業者,也不會是單純的記者或編輯,而是內容創意人。

  過去的一年,傳統媒體人跳槽和創業現象凸顯。隻有留住人才,傳統媒體才能把根留住。堅守媒體專業性,是傳統媒體的生存之本,不斷產出優質內容是傳統媒體的市場基礎。中央已對媒體新聞從業人員人事制度進行了戰略規劃和創新設計,著重解決好人才及隊伍的事業心、歸屬感、忠誠度等問題。全國報業還需要爭取各方支持,切實優化固有體制機制,提高新聞生產力和競爭力。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