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執行總編石丁(人民網記者 翁奇羽 攝)
關於“四力”建設,按照我們環球網的一個工作模型,我認為它有這樣一個邏輯關系。首先,我們要牢牢把住公信力建設,剛才大家也說,是黨媒最大的優勢,也是我們不能放棄的一塊工作的陣地,擁有了公信力,媒體才有相應的發展。環球網現在在國內不光說我們自己的PC網、手機網,本身是流量排名前列的新聞網站,同時在各大新聞平台上,無論是頭條還是企鵝等等方面,表現都還是相當不錯的,就是公信力帶來的。在所有頭條號上排名,我們長期位居第一位,最多是在前三位來回晃。這塊為什麼能做到這一點,恰恰是因為新聞領域,細分領域。在公信力建設方面,我想對於任何一家媒體、任何一家黨媒來講是最重要的一點。
第二,我把引導力放在我們工作環節的第二位。現在是社交媒體時代或者自媒體時代,盡管黨媒在自媒體是比較強的,在整個輿論場裡面,我們所佔的份額和十幾年前比,我們的份額是在下降的。大量的民間的意見領袖包括自媒體的賬號,在日常裡面是非常佔有它的陣地。在過去幾年間,我們圍繞著現在互聯網發展的趨勢,有環球網的一些特點,我們也作出了一些調整,我們推出了新型融合,這種新型融合不僅是環球網、環球時報,以及人民日報報系之間的媒體之間的融合,我們還把這種融合推向自媒體領域,我們團結互聯網大V,和IPCN的內容制作機構進行相關合作,但是這些合作是要建立在我們引導的前提之下,我們進行正能量的一些宣傳,比如組織大量的活動,像我們有一個品牌性的公共外交活動叫中國互聯網名人環球行的項目,已經走了20多個國家,每一期都會邀請中國網絡大V或者媒體名人來參與,我們在微博、微信、快手、抖音上設立了相應的平台賬號。通過我們來引導他們來進行相應的報道,導致了訪問量或者傳播量的倍增效應。我們每次活動僅僅在新浪微博上設置的標簽,最低的標簽是1.3個億,最高的標簽是4.5億,還沒有算其他平台的流量。如果按照這種模式做好融合和引導,我們以團結社會媒體的傳播力量或者自媒體的傳播力量,能夠做到我們這種影響力和傳播力的這種倍增器,對黨媒的傳播工作會帶來很好的幫助,我是把引導力放在第二位。有了公信力、引導力,我想傳播力和影響力就不是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