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傳媒>>傳媒期刊秀:《今傳媒》>>2018年·第5期

2017年我國新媒體研究綜述【4】

楊  秀,余  靜
2018年06月28日14:15 | 來源:今傳媒
小字號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中國發展新起點 全球增長新藍圖[N].人民日報,2016-09-04(003).

[2] (美)皮埃羅·斯加魯菲:《2017未來媒體趨勢報告》.(2016-10-24)http://news.sina.com.cn/2016-10-24/doc-ifxwztrt0308410.shtml.

[3] 陳昌鳳.價值引領,讓AI新聞業有能更有智[J].新聞與寫作,2017(11):1.

[4] 彭蘭.未來傳媒生態:消失的邊界與重構的版圖[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01):8-14+29.

[5] 喻國明,姚飛.試論人工智能技術范式下的傳媒變革與發展——一種對於傳媒未來技術創新邏輯的探析[J].新聞界,2017(01):39-43.

[6] 王依喬,張淑華.增強現實技術的傳播應用及挑戰[J].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50(01):146-149+160.

[7] 喻國明,蘭美娜,李瑋.智能化:未來傳播模式創新的核心邏輯——兼論“人工智能+媒體”的基本運作范式[J].新聞與寫作,2017(03):41-45.

[8] 殷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新媒體會議報道研究——兼對VR視覺傳播與新媒體技術、信息服務團隊媒介素養的考察[J].國際新聞界,2017,39(06):162-171.

[9] 張志安,劉杰.人工智能與新聞業:技術驅動與價值反思[J].新聞與寫作,2017(11):5-9.

[10] (美)凱文·凱利,熊祥譯.科技想要什麼[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1:188-189.

[11] 鄭自立.中國媒體深度融合的動力邏輯與推進路徑[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06):5-9

[12] 郭立.“媒體融合”掌聲和噓聲背后的思考[J].傳媒,2017(18):72-75.

[13] 喻國明,趙睿.從“下半場”到“集成經濟模式”:中國傳媒產業的新趨勢——2017我國媒體融合最新發展之年終盤點[J].新聞與寫作,2017(12):9-13.

[14] 喻國明.邊緣創新與價值准則:互聯網“下半場”的發展關鍵[J].新聞界,2017(10):34-38.

[15] 蔣穎.建設新型主流媒體中的三個“新思維”[J].新聞界,2017(06):77-80.

[16] 譚天.新媒體經濟是一種關系經濟[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報),2017,39(06):121-125.

[17] 黃楚新,彭韻佳.透過資本看媒體權力化——境外資本集團對中國網絡新媒體的影響[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7,24(10):68-78+128.

[18] 韋路,方振武.“控制辯証模式”:信息傳播新模式的發展與轉向[J].國際新聞界,2017,39(08):82-102.

[19] 黃楚新,彭韻佳.我國移動傳播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新聞與寫作,2017(08):32-36

[20] 韓飛,何蘇六.新媒體的生產傳播創新與發展路向——以紀實短視頻為例[J].出版廣角,2017(23):9-12.

[21] 張杰,覃柯文.新媒體慈善行為的情感動力機制研究[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02):59-62+79.

[22] 陳志敏,刁飛.新媒體環境下時事新聞報道合理使用的認定[J].中國出版,2017(02):49-52.

[23] 李金寶.新媒體體育賽事轉播侵權表現及規制策略[J].電視研究,2017(11):72-75.

[24] 喻國明.現階段互聯網治理應遵循的重要原則[J].新聞記者,2017(08):61-64.

[25] 劉健,陳昌鳳.中國當代媒體政策的范式變遷[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10):7-11+19.

[26] 鄭世堃.新媒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正負效應[J].人民論壇,2017(01):122-123.

[27] 向仲敏,喬真真.利用新媒體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於涵化理論的研究[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18(02):18-21+43.

[28] 包天強.新媒體時代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話語權實現方式[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33(04):110-113.

[29] 賀軍生.運用新媒體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J].傳媒,2017(05):80-82.

[30] 戴丹.高校教師教學發展中心的新媒體傳播探析[J].傳媒,2017(20):82-84.

[31] 林建華.用“社群化”補齊政務新媒體發展“短板”[J].人民論壇,2017(06):48-50.

[32] 黃河,王芳菲,邵立.公眾新媒體接觸行為對政府形象構建的影響——基於北京市居民的網絡調查分析[J].國際新聞界,2017,39(05):109-128.

[33] 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7-01-26(006).

[34] 孫茂華.傳統文化產業如何搭乘新媒體快車[J].人民論壇,2017(31):234-235.

[35] 張成良,劉祥平.新媒體語境下傳統文化的跨媒介敘事與傳播[J].理論月刊,2017(08):75-79.

[36] 趙越,王喆.當新媒體遇到傳統文化,擦出哪一種“火花”[J].人民論壇,2017(35):134-135.

[37] 張志安,晏齊宏.新媒體與輿論研究:問題意識及提升路徑[J].新聞大學,2017(05):14-22+146.

[38] 陳力丹.准確估量輿論、輿情的數量和范圍[J].新聞界,2017(03):15-17.

[39] 王晰巍,邢雲菲,王楠阿雪,等.新媒體環境下突發事件網絡輿情信息傳播及實証研究——以新浪微博“南海仲裁案”話題為例[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7,40(09):1-7.

[40] 單凌.中間階層的覺醒:中國輿論場新生態[J].新聞大學,2017(03):15-20+146-147.

[41] 何志平,卿志軍,李明菲.網絡“新意見群體”演替現象的生態學解讀與啟示[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7,39(09):21-26. 

(責編:宋心蕊、趙光霞)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傳媒推薦
  • @媒體人,新聞報道別任性
  • 網站運營者 這些"紅線"不能踩!
  • 一圖縱覽中國網絡視聽行業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