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傳播時代電視新聞內容創新探析【2】
三、加強解讀,真誠回應百姓關切
傳統媒體時代,記者往往把思想和觀點藏在精心選擇的事實裡,用事實本身的邏輯說服力潛移默化地影響受眾。移動傳播時代,“人人都有麥克風”,面對社會重大熱點和突發事件,眾聲喧嘩中有不少似是而非的言論,給輿論陣地帶來不小的挑戰。此時,負責任的主流媒體不僅要用事實說話,報道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前因后果,更要直指事件的本質、核心,剖析其意義、影響,給受眾提供有價值的思想和觀點。
2018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對吉林長春長生公司問題疫苗案件的相關責任人進行了嚴肅問責。中央電視台發揮平台優勢,利用多欄目多時段,詳細解讀黨中央這次嚴肅問責、重典治亂的重大意義,讓受眾了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堅定去疴除弊的態度和擔當精神,有效引導社會輿論。
2018年以來,中央電視台還對憲法修改、中美經貿摩擦、個稅改革等國家大政方針、國內外時事熱點、重要財經議題進行了深入而專業的解讀,及時釋疑解惑。
習總書記指出,新聞工作者是“黨的政策主張的傳播者”。移動傳播時代,廣大電視新聞工作者一面要吃透中央精神、搭好“天線”,一面要強化用戶思維、接好“地氣”,積極回應百姓關切,勤於聚焦社會熱點、難點、焦點、痛點問題,將新聞事件置於更寬的視野、多元的視角和廣闊的時代背景下進行抽絲剝繭的剖析,在傳遞事實和真相的同時,作出詳細、權威、負責任的解讀,用大家都能理解的方式把道理說清楚、說充分,架起理解和溝通的橋梁,從而凝聚共識,更好地“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2﹞。
四、科技助力,豐富新聞表達元素
移動傳播技術的飛速發展為人們隨時隨地觀看圖像、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便利,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也使人們不斷將碎片化的時間放置於快速的視覺刺激中,“人們的閱讀特點表現為碎片化閱讀、快閱讀、淺閱讀、跳躍式閱讀、視覺化閱讀。這些閱讀概括為一句話:人們在快感式閱讀。”﹝3﹞
近年來,各級電視媒體紛紛迎合受眾閱讀新特點,探索新的報道手法,讓畫面語言呈現更生動多元的表現力。如:在《大國工匠》的拍攝中,為了充分反映工匠們的精湛技藝,央視攝像師將GPRO鏡頭綁在師傅的手腕上進行抓拍﹔在《“一帶一路”特別報道:數說命運共同體》中,制作人員採用了虛擬現實技術“一鏡到底”等最新特技手段﹔在《絕對忠誠》採制過程中,湖南台甚至使用了六角翼、動力傘、水下攝影機等特種設備,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畫面呈現。而無人機航拍採用高空俯瞰的角度拍攝畫面,既能呈現整體的壯美,又能表現細節的驚艷,現在更是常態化地運用到了上至中央台下至各城市台的新聞節目當中。
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如今,動漫、H5、VR、AR、360度相機等各種新媒體形式和手段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我們的電視新聞報道中。這些緊扣時代主題、契合視聽享受、展現不同視角的報道手法,更直接、更豐富、更有沖擊力地傳遞出那些無法用文字來表達的內容,在豐富了新聞敘事表達的同時也擴大了新聞的敘事空間,極大地增強了報道的可看性和生動性,讓受眾在獲知新聞信息的同時獲得了完全不同的視覺感受和審美體驗。
順應時代要求、遵循傳播規律、實現創新驅動,移動傳播時代,電視新聞人要不斷探索,在增強新聞生動性上下功夫,用更多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把黨的主張變成吸引人的消息、變成群眾感興趣的新聞、變成百姓喜愛的精神產品,凝聚起勠力同心的奮斗力量。唯有如此,電視新聞的傳播空間才能越拓越寬,才能在時代的重托和使命中更好地彰顯主流價值,確保主流地位,發揮主導作用。
參考文獻:
﹝1﹞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8-08-01.
﹝2﹞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8月21日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上的講話.
﹝3﹞李良榮.不要藐視傳統媒體﹝EB/OL﹞.http://www.weixinyidu.com/n_2763976.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