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時代青年亞文化與網絡自制劇關系淺析【2】
二、青年亞文化與網絡自制劇的雙向影響
(一)青年亞文化對網絡自制劇的影響
首先,青年群體是收看網絡自制劇的主要人群。當代青年從小就在互聯網的環境中成長,互聯網成了生活必需品,他們的價值體系、行為准則也深受互聯網的影響。《2016年網絡自制劇行業白皮書》顯示:90后是網劇最主要的觀眾,而45歲以上的群體基本不看網劇﹔學生佔比超過50%,大學生、研究生是主要群體。19~24歲的網民群體是網絡自制劇的主要消費群體﹝6﹞。可見,青年群體已然成為網絡自制視頻的主要消費群體;其次,網絡自制劇不受廣電總局嚴苛的管制。廣電總局對於台網聯播劇的審查頗為嚴格,一些個性化、異質化的內容不被允許。而相比較而言,網絡自制劇就有更大的可選擇性、包容性。
所以,網絡自制劇的受眾特質,使其顯示出很強的青年亞文化特點,青年亞文化對網絡自制劇的內容、表達等產生較大影響。
1.文化元素
近年來的網絡自制劇中,“耽美文化”“次元文化”等文化元素的入侵是不容忽視的。些都是典型的青年亞文化。於是,在青年亞文化的影響下,網絡自制劇與這些文化元素的融合已然成為一種普遍現狀。
(1)次元文化
“二次元文化”在青年群體中尤為普及,很多網絡自制劇在制作過程中將“二次元文化”中的腹黑、呆萌、傲嬌等人物標簽放在了劇中主角的身上。例如2018年很火的網絡自制劇《我才不要被女孩子欺負》,劇中男主角葉麟就是一個典型的中二少年形象。其深受觀眾喜愛的一大重要原因便是男主角的性格特征高度貼合“二次元文化”,具有時代氣息,符合青年人的審美。
(2)耽美文化
近年來的網絡自制劇都明顯帶有“耽美化”傾向,男性cp一度成為熱門話題。由於青年群體中存在大量“腐女”,而“腐女”這個粉絲群體的傳播能力又是極其強大的,甚至有這樣一句話“得腐女者得天下”,所以網絡自制劇為了吸引青年群體,尤其鐘愛運用“賣腐”、組cp的手段達到宣傳目的。以2018年暑假大火的《鎮魂》為例,劇中兩位男主角趙雲瀾和沈巍生死相依,不離不棄,倆人互相扶持,一路懲惡揚善,甚至願意為彼此付出生命。這樣的感情雖然不能等同於耽美感情,但卻能讓觀眾看到這些關系隱含的耽美元素。微博上關於巍瀾的話題閱讀量達到了22.8億,討論量達到481.7萬,可見其影響力之大。
2.時尚元素
青年人處於時尚金字塔的巔峰,他們與時俱進,走在潮流的前沿。由於網絡自制劇針對的主要人群就是青年人,所以其在制作過程中也會盡可能地融入時尚元素,貼合青年人的口味。
(1)在語言表達上,青年人慣用網絡語言,比如“麼麼噠”“比心”等。他們也愛好運用諷刺、一語雙關的語言技巧。所以一些青春校園、喜劇搞笑類型的網絡自制劇深受青年語系的影響。歸根結底,網絡自制劇中的話語展現了青年人的文化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生活感受以及情緒表達,這是是青年流行語的展現,也是新生流行語創造的源泉。
(2)在消費文化上,青年人崇尚活在當下,敢作敢為。網絡自制劇裡喜歡嘻哈文化的青年可以頂著一頭臟辮、可以穿破洞褲……“所以說具有標志性的消費產品往往成為亞文化群體風格的象征,亞文化消費的根源也就是在於其特殊指向性。”﹝7﹞無論是臟辮還是破洞褲都是具有標志性的消費產品,這種消費產品就是亞文化群體的風格特征。而當這種標志性商品成為一個群體的集體意識,這也就成為了亞文化的表征物。標志性商品和亞文化往往是相伴而生,不分先后的。
3.情感元素
現代青年處於這個壓力倍增的社會當中,常常受到各種規則和法律的約束。而網絡自制劇無疑為他們提供了這樣一個平台,使他們能夠“自我宣泄”和“自我滿足”。
(1)網絡自制劇模糊了創作者和受眾之間的界限,為雙方架起了一座橋梁。青年人一直以來都是渴望獨立自主發聲的群體,他們渴望拿到話語權,成為時代的主導。所以網絡自制劇在其與受眾之間建立起了一種互動機制,將受眾的意見想法納入考量。因此,在一定意義上,這種雙向傳播的模式實質是青年話語權的爭奪,是受青年亞文化所影響的。
(2)網絡自制劇中彈幕文化的吐槽性與青年亞文化環境不謀而合。一方面,大多數青年人在面對事物時,都帶有一種批判性眼光,他們迫切地想表達我自觀點;另一方面,青年人其實都是一個個孤獨的個體,他們需要通過情感交流來緩解壓力。所以網絡自制劇為他們提供了彈幕這個平台,這種互動式的“情感宣泄”是青年人緩解壓力的最好方式。
(3)網絡自制劇能夠為青年人彌合夢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青年人是一群充滿想象力並且喜歡幻想的群體,他們憧憬柏拉圖式的美好愛情、企盼開挂的人生、渴望擁有超能力……但這些都與現實有較大的差距,而網絡自制劇滿足了他們的這些幻想。這也完全符合“使用與滿足理論”,即網絡自制劇成為了青年人得到“自我滿足”的一種媒介。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