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春晚現場設點播台
春晚開拓者 首創直播、主持人、點播節目
1982年,黃一鶴接到任務籌備1983年春節晚會,他決定做一次“質的飛躍”。他集中了馬季、王景愚、姜昆等藝術家組成策劃編創組,提議實況直播、開辟電話點播,並起用節目主持人。黃一鶴的提議曾招來了不少反對的聲音。姜昆也對此存疑,然而黃一鶴隻回答了一句,“足球賽如果不直播,你看錄播有意思嗎?我要讓中國所有觀眾跟我們一起過春節的時候,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於是,黃一鶴在600平米的演播室裡擺放了五台攝像機,沒有絢麗的舞台背景和先進的燈光,工作人員加起來不到60人。但茶座式的觀眾區、主持人與觀眾的親密互動、直播的既視感,都讓春晚有了濃濃的年味兒。
不僅如此,黃一鶴還首創了“主持人”這一概念。在此之前,國內隻有“報幕員”,按照流程通報節目名稱﹔但為了春晚能夠更好地與觀眾交流,把節目通過更有意思的方式串聯起來,黃一鶴便嘗試找一些懂幽默,又能活躍氣氛的人搭配在一起主持,產生一些新的趣味點。馬季、姜昆等相聲演員的名字出現在名單中,但隻有兩個男的不好搭配,於是人氣頗高的劉曉慶入選﹔又怕相聲演員嘴太貧,曾演過不少內涵喜劇的王景愚得到了上春晚的機會。
“觀眾想看什麼就播什麼”是黃一鶴辦春晚的初心。1983年春晚的“熱線電話”便開創了與觀眾互動的先河。當年黃一鶴在演播室放了4部電話,觀眾可以打電話實時點播節目,還能參與有獎猜謎。這在當年“電視台是上帝”,觀眾提意見都成問題的時代,幾乎是不可思議的創舉。【詳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