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敘事機制深化之於網絡綜藝節目的創新價值【2】
——以第五季《奇葩說》改版為例
三、 深化敘事機制的內容
如果將敘事分為講“好故事”和“講好”故事兩個部分來說的話,即故事本身和故事的講述方式。深化敘事機制意味著通過“好故事”將觀眾卷入進來,實現講述者和觀者的“共同看見”,以及通過“講好”故事,拉近敘述者和觀眾的距離。
(一)調整結構
敘事功能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了基本結構類型。“在分析中敘事結構的層面可以從文本中分離出來。敘事功能是敘事結構的基本要素,正是敘事功能之間的相互關系,構成了基本的結構類型。”④敘事學認為人類敘事中潛隱著穩定的模式或曰“永恆”的結構,這一類型結構也可用二元對立視角來探查,表現為一系列要素的二元對立、相互斗爭和一元勝出。
第五季《奇葩說》在延續基本敘事功能序列的基礎上,通過改變了前面幾季節目中某些元素的組合關系,建構了新的二元對立關系,注重將觀眾的“注意力集中在文本中各種對立的關系上”,以希望產生更戲劇化的審美效果。這些二元對立關系包括新老奇葩之間,選手與選手之間,老奇葩和老奇葩之間,奇葩和導師之間,奇葩和觀眾們之間,以及老奇葩的過去和現在之間,奇葩的刻板印象和真實形象之間,特別是通過敘事情景的改變,逼迫選手特別是老奇葩,必須拿出自己的人生故事,以及從該故事中獲得的人生經驗,以及如何進行敘事推理的過程呈現出來,從而將選手的“前台”與“后台”的社會角色都予以呈現,這兩種角色對立也成為一種重要的二元對立關系,改版所增加的這些關系擴充了節目的敘事張力。
(二)凸顯人物
悉德·菲爾德說,“人物在敘事中就是觀點”,是“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⑤在網絡綜藝節目的敘事中,人物設定、人物關系的構建,激發人物情感呈現的情景設置等,日益佔據更大比重,呈現選手的個性和情感,呈現其“成長”的過程,是綜藝敘事的根本要義所在。如果把故事簡化成“人+事”的話,“事”凸顯“人”,考驗“人”也造就了“人”,一以貫之的是人的情感,情感是要傳達的,情緒是會傳染的,最終受眾會把自我的情感投射於角色身上,因為認同角色而認同節目。
本次《奇葩說》改版,將老奇葩人數從13降到8,這8人是根據觀眾的收視數據線選出的,數量少有利用人物的塑造。而最大的改變是增加了賽制的競技性,如老奇葩和新奇葩一起參加資格賽﹔四大戰隊、1v1辯論、開杠賽、30s求生欲等,敘事情境設置應該對人物性格的形成、發育和發展提供該有的功能。它意味著選手所處的平衡秩序打破,並激發選手復歸平衡的自覺欲望,選手採取“本能”行動以整飭情境壓力帶來的混亂時,真實性格容易暴露。同時,敘事情境和個體欲望共同激發下的“關系結構”的形成、打破與重組是人物性格生成和呈現的前提,在人物建置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事實上,選手更真實的面相,以及選手之間真實的關系也確實在這一季《奇葩說》中呈現出來,這種選手多面性的呈現使得觀眾在情感、認知方式、價值觀念、個人能力,以及其他方面建構了對選手的認同感。
而其中最關鍵的是展現人物成長的軌跡,呈現人物的“成長弧光”,“人物弧光”是指將敘述作品“述本”中的敘事段落按“底本”中原始時序重新排列后,隨著故事的發展,主要人物在價值觀、性格、欲望目標、個人能力等方面質性的變化軌跡。劇作理論家羅伯特·麥基將 “人物孤光”視為劇作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人物處置原則和技巧,並將其表述為敘述過程中“人物本性的發展和改變”。⑥這些人物“成長的孤光”,會使受眾對選手的競技能力和人格魅力產生認同度,特別帶來敘事審美價值的形成,以及給予賽制動力結構、節奏感、邏輯清晰度以及人物塑性的戲劇價值和主題表達的凸顯。
(三)彰顯主題
主題是故事本身是現實世界中的縮簡情節,為人們提供現實消費的意義框架,表達的是“一個基本的觀點”或“共同的出發點”。敘事本身就是一種傳播,這個“基本觀點”或者“共同出發點”就是成功傳播的根基。《奇葩說》作為一檔辯論節目,以敘事學的觀點來看,是一場以敘事為基本架構的語言類真人秀節目,該節目的敘事主題可以總結為:“認識自己”,這是觀眾與辯手的共同出發點和基本觀點,同時也是個人類要面對的普世性問題。在第五季改版中,通過賽制的變化,改變敘事情景,強化選手講故事表達觀點的能力,也凸顯了所有辯題討論的核心都是“我是誰”,由此而引發我與自己、他人和世界的關系問題。正如其總導演李楠楠說:“辯論的價值不在於賽制、玩法,而在於它本來的精神內核,是包容和換位思考,鼓勵站在不同角度看問題,這是在很長的時間軸上一直有價值的形態。辯論的本質是在討論人與人、人與世界的關系。”⑦
該主題的凸顯是《奇葩說》的定位和價值所在,也形成了觀眾與節目和選手的連接點,改變對主題的強化也是對這種關系的深化,根本是在敘事中的互相敞開和看見,從而形成認同感。當然,對於辯論節目而言,這要求辯題設計的新穎與合理。
(四)話語拉近策略
在敘事學中,話語是指敘述故事的方式。“敘事學家之所以對表達人物話語的不同形式感興趣,是因為這些形式是調節敘述距離的重要工具。敘事學家對語言特征本身並不直接感興趣,他們的興趣在於敘述者與敘述對象之間的關系。”⑧而在傳播研究中,傳播者的“視角”經由特定的話語方式直接影響受眾對內容的接觸與理解程度。
對於《奇葩說》這檔以辯論為內核的節目來說,零視角、內視角與外視角的結合,除了主持人和當時人的視角外,還引入“上帝視角”,以增加節目的敘事效果。同時,辯題本身是一個引導觀眾觀看的視角,選擇某些話題也意味著觀眾可以從該話題切入看見什麼樣的信息,而導師團和主持人等多種視角在節目中的越軌、交替與並存,使得節目呈現出一定的深度與豐富性。
同時,在講述方式上多了空間,多了台前和幕后、備戰室以及觀戰室等,借助影視屏幕來“再現空間”和“構成空間”,並通過“事后追述穿插現場”這種雙重時態交疊,利用節目參與者的追溯,穿插在事件於當中,通過靈活的剪輯重構故事,這些手段都是對視聽形式這種敘事表達方式的完善,通過多視角、多形態的空間呈現,給觀眾提更深層次的感知體驗和交流渠道。
而這些講述方式最根本的變化是,將影視空間的構造轉化為觀眾心中的空間構造,完成了觀眾情情感化接受的過程。比如,本季《奇葩說》專門把選手們內心的焦慮通過事后採訪等方式予以放大和梳理,以呼應觀眾內心真實的情緒,雖然會一定程度影響辯論的流暢性,但另一方面,也是對敘事作為一種交流手段的回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