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法制新聞報道娛樂化
——基於南方都市報微博號的內容分析
摘要:市場經濟下受眾需求成為重要的內容生產標准,新聞注入市場化的元素,催生新聞娛樂化的潮流。本文旨在運用內容分析法來梳理法制新聞娛樂化的表現形式。筆者以南方都市報官微中2039條法制新聞報道作為樣本進行分析,總結出都市報中法制新聞報道議題煽情化,敘事戲劇化,總體呈現新聞娛樂化的特點。
關鍵詞:法制新聞﹔議題煽情化﹔敘事戲劇化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9)09-0000-02
一、引言
法制新聞報道在普及法律知識、傳遞法治理念方面起到關鍵的作用。都市報文字風格平易近人,百姓關注度高,都市報中的法制新聞有利於加速我國的普法進度。本文以新浪微博南方都市報官微為研究對象,原因在於該官微粉絲數量為1582萬,在現有的都市報官微中粉絲量最大。筆者從南方都市報官微的2017年下半年至2018年11月17日前的全部報道中,以“罪”“法律”“刑罰”為關鍵詞,篩選出2039條法制新聞報道當做研究樣本。
二、法制新聞娛樂化的具體表現
(一)報道議題的煽情化
煽情通常定義為能夠吸引受眾觀看並能激發他們反映的能力。煽情新聞的議題通常包括性、暴力、犯罪、火災、意外傷亡等。
從選取的2039個樣本中,以“強奸”或“性侵”為關鍵詞,篩選出108條新聞報道,其中高校學者性侵事件形成系列報道﹔公共區域遇害的新聞報道也十分常見,如“在醫院”“值班時”“老板猥褻”或“快遞員性侵”等新聞詞匯﹔從案發地點來看學校是被性侵高發地,兒童性侵多發生在農村地區。以“毒品”或“販毒”為關鍵詞,篩選出120條新聞報道﹔以“惡性傷亡”“暴力”為關鍵詞篩選出74條新聞,其中校園暴力、兩性傷害、“繼母毒打”和“惡性傷人”等新聞議題較多。
(二)敘事方式的戲劇化
1.標題中使用感嘆號,增強視覺感染力
研究樣本中標題使用感嘆號的有497條,佔比24.3%。使用情景大致如下:第一,強調事實結果,如“查出來了!長春長生、武漢生物問題疫苗生產過程曝光”,“ 判了!他挪用930萬公款打賞“女主播”:判刑7年、全額退賠”。第二,突出部分事實,如標題“嚴重超載!核載44人大巴擠滿82人!長途大客車涉案人員東莞被刑拘”, “國內首例!上海閔行建涉性侵犯罪人員名單: 禁從事密切接觸未成年人行業”則強調這一事實的首發性。第三,幫助受眾形成某種態度,如“提醒!”“警惕!”“令人發指!”“可恨!”“心酸!”“可怕!”。
2.講故事,搞噱頭的報道方式
法制新聞報道通俗易懂有利於原本晦澀的法律知識普及大眾,都市報重視受眾的易讀性,然而過於追秉這一原則就導致現實中法制新聞報道集中在故事性和噱頭上,忽略新聞背后的法制思想。
首先,新聞標題天花亂墜。比如“電信詐騙犯被抓時吞硬盤 忍肛裂之痛拒不招供”“ 新疆8歲男孩因接種疫苗致癱”“ 北京一男子被鄰居裝修吵醒后死亡 法院:和噪音無因果關系”“ 女子稱無故被辭退 公司:她是前台不化妝”等,標題新奇,超越受眾一般認知,吸引眼球。
其次,新聞報道的行文邏輯充滿噱頭。如《獨行女深夜遭猥瑣男當扑倒猥褻 目擊者:她又沒有受傷報什麼案》首先詳細描述猥褻場景激發讀者的憤怒情緒﹔緊跟其后的是不合常理的目擊者言論 “沒受傷報什麼案”,將讀者的情緒推向高潮,於是評論區儼然從對女性弱勢現狀的擔憂和不忿轉為對冷漠路人的譴責和謾罵。作為法制新聞原應告知的是新聞事件的來龍去脈和依法對猥褻男的制裁,但新聞將重點放在抬高報道的故事性與營造噱頭,並沒有擔當起傳達法理知識的責任,這樣反而加重網絡戾氣。
學者波茲曼認為“我們的問題不在於媒體為我們展示娛樂性的內容,而在於所有的內容都是以娛樂的方式變現出來。”法制新聞本為普法的專業新聞,媒體卻過於強調情色凶殺等煽情元素。讀者收獲的僅是一時的可讀性,喪失的是對新聞報道背后嚴肅法理信息的思考。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相關新聞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