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首页人民网首页传媒频道|人民网研究院

--2018华中科技大学篇

获奖名单

2018人民网奖学金获奖名单:
一等奖:李思铭
二等奖:张双双
三等奖:何 媛、殷若冰
2018人民网优秀论文获奖者名单:
二等奖:晏慧思
三等奖:朱政德;王莉媛;江薇薇;刘晶晶

往年奖学金获奖论文回顾:

2017华中科技大学篇
2016华中科技大学篇
2015华中科技大学篇
2014华中科技大学篇
2013华中科技大学篇
2012华中科技大学篇

优秀论文二等奖(1)

晏慧思

新媒体的情感动员与管理—以于欢杀人案为例
从风靡微信朋友圈的“罗一笑”事件到占领微博热搜榜的“辱母杀人案”再到在网络引起全民关注的榆林产妇坠楼事件,情绪和新媒体成为社会热点事件的舆论聚势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本文以辱母杀人案为例发现新媒体在社会热点事件的传播过程中运用道德震撼、原型叙事、结构归因、议程设置等多种方式进行情感动员和管理,引发社会公众关心的快速聚焦。笔者认为在“后真相时代”,新媒体的情感聚合效应是把双刃剑,既能推动公共事件的解决,也可能会引发群体性动乱的发生,因此新媒体要不断增强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有效进行公众情绪的疏导和管理,构建理性交流沟通、解决问题的公共领域。
详细 >>

优秀论文三等奖(4)

朱政德

新媒体社交营销症候剖视与战略重构——引入场所原理与STEPPS场所模型
Web2.0革命初,云技术使两微一端(微信、微博、客户端)为首的新媒体自我赋权,凭借渠道优势广开社交营销。媒介融合加速后,新媒体面临行业性产能过剩与渠道同质,技术衍生的渠道红利所剩无几,噪音、冗余充斥信道,有效传播稀缺,社交体验受损。当下,新媒体社交营销亟待范式革命:为“内容-渠道二分法”去蔽,辨证施治“场景论”,平衡体验式终端虚与实,以公共关系复兴社区感。上述举措之前提,在于将“场所”纳入媒介融合实战,唤醒场所精神,凭高质量关系传播、场所化媒介仪式——切中城市化转型期用户痛点,使品牌故事、社交货币从虚拟空间的易碎品沉淀为城市意象、社区记忆,强化用户黏性与口碑传播。本文引入建筑现象学场所原理、STEPPS场所模型,重构新媒体社交营销战略。
详细 >>

王莉媛

UGC语境下短视频APP中未成年涉性短视频的特性及问题探讨
UGC语境下短视频平台的不合理扩张带来的管理漏洞开始浮出水面,未成年涉性类短视频大量出现,在带来娱乐和话题的同时,反映了用户与平台在内容生产、传播过程中伦理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它的广泛传播不仅祸及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还使得各大平台陷入“低俗化”的口碑失衡。为此,平台需要树立算法价值观、完善管理规章,用户要树立媒介意识和正确的伦理观念,社会要加强对未成年人保护的宣传教育。
详细 >>

江薇薇

社会性别建构与责任放弃—中国公关污名化的思想和行为根源
中国公共关系自诞生之始即遭受着污名化的困扰。本文从传播学和知识考古学的角度,探究了中国公关污名化产生的根源所在,指出社会性别建构是公关污名化的思想根源,责任放弃是公关污名化的行为根源,公关污名化的过程实质上是公关概念在特定环境下位移和转移的过程,并就如何祛除公共关系污名化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重建中国公共关系的身份认同。
详细 >>

刘晶晶

媒体融合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路径探析——以国家化会议金砖会议为例
金砖会议不仅是我国与发展中国家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纽带,也对我国大力实施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通过大数据技术辅助网络挖掘与内容分析研究方法研究金砖会议的传播状况,发现报道力度、报道次数、报道框架以及报道会议的具体形式(开幕式、闭幕式、分论坛)都会对新闻态度产生一定影响,未来大型国际会议仍然需要增加新兴平台的传播力度,以及利用第三方主体(比如企业、智库等)和文化牌来“讲好中国故事”。
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