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闻媒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思考--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北方传媒研究》>>2012年·第5期

新时期新闻媒体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路径思考

杨志勇

2012年11月27日14:03    来源:北方传媒研究    手机看新闻

不少传统媒体有识人士冷静比较:2012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传统主流媒体广告创收下滑,内容产业延伸举步维艰,“双过半”成了难以跨越的门槛。个中原因虽然可以罗列出多种,但从业人员应对新时期各种新的挑战,士气不高、信心不足、办法不多、劲头不大等,应该是内因之一。在这种情况下,传统新闻媒体如何振奋从业人员士气,稳定人心,凝心聚力抢抓机遇,迎战挑战,谋求又好又快发展?笔者认为还是离不开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法宝。创新队伍、创新内容、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载体,以变应变,给传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经常降下思想洗礼的“及时雨”,补充提神鼓劲的“营养剂”,不让新闻从业人员“思想缺氧”、“精神欠收”。

一、当前传统新闻媒体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报纸杂志和广播电视传统新闻媒体,是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舆论工具和文化阵地,在党的思想政治领域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是我党思想政治建设的主要载体。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强调“政治家办报”、“政治家办台”和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应该说,传统新闻媒体一贯倡导和贯彻执行“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新闻方针及“坚持正确导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实际上就是对社会公众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范畴。媒体内部持续不断地开展的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精神教育和 “三项学习教育”、“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实践活动等,更是新闻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化。但是,由于近十年来,各地各级各类新闻媒体在改革整合中,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体制机制不断变化,人员流动进出频繁,媒体生存环境及职业环境、社会环境也都发生了巨大改变。加上近年来出现的“三俗”之风、虚假新闻、有偿新闻等不正常现象,以及网络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冲击等因素,使传统新闻媒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了挑战,有相当一部分传统新闻媒体出现了思想政治工作弱化现象,也凸显出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1.职责不明、缺少骨干,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队伍薄弱。由于传统新闻媒体具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重效益,而经济效益又直接关系到媒体的生存、发展和从业人员利益,故而在改革整合后,大多数报纸和广播电视媒体政工队伍呈现弱化现象。媒体内部虽然设有人力资源、工会、妇联、共青团组织等部门,但缺乏思想政治工作专职部门,缺乏专职分管领导。平时,人力资源部门抓组织人事工作,工会抓旅游、文体活动和福利发放,妇联和共青团则大多兼职,只在“三八”、“五四”等节日时参与搞些活动。媒体内部的党组织因平时忙于各自的宣传报道和经营创收任务,大多也没有把思想政治工作当做份内事抓上手。职责不明、骨干力量不足,导致一些年轻的新闻从业人员对“思想政治工作”一词感到生疏。在经济环境的价值追求冲击、职业环境的信念取舍冲击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迷失方向,迷失自我,在履行新闻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方面打“擦边球”。这些,应该说都与这些年新闻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组织不健全、职责不明确、体制机制不畅达、骨干不充足、工作不到位有一定关系。

2.认识偏颇、重视不够,导致思想政治工作时紧时松。在媒体竞争十分激烈、广告创收形势十分严峻的情况下,主流新闻媒体各层次人员都疲于重抓新闻稿件质量和内容产业延伸,这便容易产生思想政治工作不重要、工作岗位不关键的错误认识:一是认为主流媒体从业人员素质高,大多数人员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即使是新进不久的年轻工作者,也起码是个大学本科毕业生,不必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花太多功夫;二是认为从事新闻工作本身就是天天对社会公众做思想政治工作,工作岗位特殊,记者、编辑天天在想方设法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先进文化鼓舞人,他们在教育、引导别人的同时,自己必定先受教育,再去花力气开会、学习、做思想政治工作,是多此一举;三是认为现在是网络时代,人们思想和价值取向多元化,上级强调包容、理解,思想政治工作老方法不顶用、新方法不会用,不如顺其自然;四是认为主流新闻媒体学教活动接二连三,这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不必再占用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影响新闻生产和经济创收。在这些片面认识支配下,思想政治工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抓学教活动时紧一阵,开过大会、做过报告便松下来无人问津,所部署的学习、讨论,也大多数走程序、搞形式,排查问题轻描淡写,议定整改措施也大多纸上谈兵,难以落实。

3.岗位差异,忙闲不均,导致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不强。传统新闻媒体大多部门林立、岗位繁多。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职责、目标、任务及考核要求都不尽相同。比如广播电视集团或总台,职能管理部门形同机关、分工很细。而生产部门又分节目采编、播音主持、包装编排、广告经营、事业技术、活动营销、后勤保障等多个不同岗位。这便造成忙闲不均、报酬不等、目标考核不同等情况。光凭学教活动动员和转段时作几次报告,“满堂灌”式地讲大道理、讲要求和注意事项,势必会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实际存在的问题很难会通过一、两次会议、报告,得到圆满解决。

4.集中培训、方法单一,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吸引力。应该说,各级各类主流新闻媒体对人才队伍建设还是一贯比较重视的。在学教活动、平时业务技能培训方面,常常会请条线上的专家、有关知名大学新闻学院的教授来新闻单位上大课、作专题报告,基层新闻单位也会选派人员到有关新闻院校和上级新闻单位进行集中培训,跟班学习。但是,这类“请进来、走出去”的培训大多还是新闻业务层面,真正的思想政治工作培训极其稀少。不少单位的政工干部大多年龄偏大、知识结构偏低,对媒体融合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缺乏研究,信息技术把握仍较肤浅,有少数新闻单位工会、妇联等部门,被视为闲置人员的“收留所”,“易入难出”,自己把自己当成等年龄退休的“坐冷板凳者”,内心不想有所作为,所以造成单位办学习培训也大多是读读文件、学学报刊有关章节及中央领导有关讲话。新闻单位从业人员的思想脉搏摸不准,吃不透,隔靴挠痒,不着边际。单一单调的培训方式,致使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吸引力,从业人员从内心不愿意参加,参加了也是“出勤不动脑,过后脑后抛”。

5.媒体竞争、压力过大,导致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时间和空间受到挤压。由于思想政治工作是对人的思想充氧、补血工作,虽十分重要,但不能一时直接看出经济效益,而媒体工作人员大多也不会故意无视社会效益,乱搞胡来。一些人在媒体竞争、市场至上的理念支配下,迫于压力,一心谋求经济效益快增快转,故而出现了一种经济效益“一俊遮百丑”的倾向,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计划性和执行力,都缺乏过硬的考核、检查、奖励和问责措施,导致不少新闻从业人员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是“软任务”,与个人工资、奖金分配实际利益不大。无利便无为,平时对思想政治工作兴趣不大、关心不够,学习的时间、活动的空间都会在无形中受到挤压,开会不到、领导讲话不作记录、活动迟到早退、培训时思想开小差,这也就难以谈说有什么效果了。

分享到:
(责任编辑:赵光霞、宋心蕊)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