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多精品有限极品奇缺 中国电视剧该在哪下功夫--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作品多精品有限极品奇缺 中国电视剧该在哪下功夫

2013年04月08日07:06    来源:光明日报    手机看新闻

中国电视剧该在哪里下功夫

中国电视剧该在哪里下功夫

中国电视剧该在哪里下功夫

中国电视剧该在哪里下功夫

  作品很多、精品有限、极品奇缺是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典型现状。具体而言,部分电视剧选材视野狭窄、崇古轻今、扎堆雷同、甚至胡乱混搭;思想内容方面良莠不齐、浮光掠影,穿透力和震撼力有限,无度的资本逻辑甚至侵蚀了中国电视剧的深度和力度,影响了中国电视剧的思想真实、文化真实和存在真实;审美理想方面拿庸俗当高雅、将严肃当笑谈,境界低矮和情怀狭隘之作时有出现;艺术创作方面叙事节奏难以中西融通,故事母题的创新和拓展不足,影音质量较为粗糙,艺术制作的精细化程度不高;市场传播方面,播出权交易取代版权交易,播出平台赢利模式机械单一,收视率注水造假事件迭出;电视剧文化软实力的海外吸引力和感召力疲软。总体看来,诸多问题困扰着中国电视剧的健康发展。

  培养创作队伍 呼吁诚意批评

  电视剧艺术发展的生产力构成方面存在着诸多先天性的缺陷,以及人为的后天失衡现象。目前,电视剧艺术生产机制的病症影响了其生命健康,多数制片人的话语权一元独大,电视剧编剧和导演很大程度上沦为了听命的“打工仔”,演员的选取受到了太多外力的干扰和左右。在捞金思维主导下,部分艺术生产变成了儿戏,演员的文化素养和表演涵养退居二线,演员的绯闻指数就是最大的印钞机,如此变形走样的艺术生产机制,使得部分电视剧创作者眼中没有“艺”、只有“术”,惟“术”者走遍天下,惟“艺”者寸步难行。

  积极培养和造就中国电视剧自己的艺术生产队伍是当务之急。专业院校的专业性培养迫在眉睫,基层创作人员的开放式培养不可或缺,专业院校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编、导、演的技巧层面,更应扎实其文化底蕴、丰富其生活阅历、砥砺其艺术节操,基层创作人才队伍的培养应不拘一格、应重在包容扶持、重在发掘民间艺术家的创新活力,只有两支队伍共同发力并形成互补态势,中国电视剧的艺术生产机制才不会缺钙贫血,才可能克服因队伍不专业、散乱庞杂、创新乏力导致艺术生产滑坡的窘境。

  此外,还应改变创作者和评论家的对立格局或抵触情绪,评论家应该用通俗性的语言说出创作者听得懂、用得上和效果好的话。创作者也应该放下身段,以谦虚谨慎的姿态主动倾听评论家的声音,没有“艺比天大”的敬畏情怀,不以评论家为镜鉴,难以成为青史留名的大艺术家。理想的状态是,让评论家的真知灼见成为创作实践的引导员和环保员,从而避免创作的低级错误和低俗做法反复上演,避免中国电视剧艺术带给大众太多的精神污染和文化垃圾,降低电视剧艺术生产的浪费程度,从而为中国电视剧的创新超越集聚正能量并稀释负能量。

  突破创作套路 发掘典型形象

  当下有些国产电视剧热衷于复古和恶俗,渴望权力欲、金钱欲和身体欲的刺激,绕过人性的弱点而嘲弄身体的缺憾,撇开心灵的慰籍去渲染生理的隐私,误以为“刺激”和“奇观”就是艺术本身。事实上,电视剧故事内容并非对人生和社会的逃避,而是我们借此去叩问现实的媒介。

  电视剧创作应突破思想的“任务”标签,在情感和命运上动脑子;突破思想的“矫情”装饰点缀,应在深邃宏远和自然勃发方面想办法;突破老套的“道德劝善”模式,在建构现代精神信仰上做文章;走出“文化自残、文化自负”误区,在“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方面下功夫;突破“内陆自闭”空间,在中外交融上费思量。内容是电视剧的血脉,小而言之,事关电视剧艺术给观众带来怎样的意义满足和情感满足,大而言之,离开真诚而强有力的故事内容和思想主题,假以时日会影响社会的文明程度和文明走向。国民经年累月不断地被空洞、浮华、矫情和离奇的故事内容浸泡,全社会的审美趣味可能在堕落中一路走低。

  人物形象是电视剧艺术的生命力所在。当下中国电视剧人物塑造模式化的痼疾较为明显,由命运和情感主导的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并不多见,依托人物形象,实现“情感慰藉和人性关怀”的艺术理想尚未占据核心位置。譬如,婆媳战争中“恶婆婆”的形象让大批家庭伦理剧竞相模仿,“多情帝王”形象、“毒辣嫔妃”形象使得宫斗剧人物形象大同小异。鉴于此,电视剧人物形象质量的提升必须对“人物塑造”、“人物本质”的真谛再度探究并自觉应用。人物塑造并不等于人物本质,两者互为表里辅承关系,人物塑造是优秀人物形象的显性存在,它是人物独一无二存在的综合体和结晶体,人物本质是优秀人物形象的隐性存在,人物塑造集中体现人物本质,人物本质潜藏在人物塑造之下,而且人物本质的核心是欲望和人性,人物的许多言行会过时,但人物的人性光辉却历久弥新,典型人物正是靠普遍而独特的人性穿越时空而不朽。

  拓宽题材视野 实现跨界传播

  当前中国电视剧的传播生态总体上不容乐观,电视剧产销脱节的现象屡见不鲜,有的赔钱赚吆喝,有的血本无归,有的制作完成后难见天日,有的奖杯一举即入库房多数作品在国内没有市场号召力,购销体制不畅,传播环节无序竞争,盗版市场的无度膨胀,高端播出平台有限,使得电视剧的发展空间受限。

  首先,中国电视剧要在传播内容上多动脑子,诸如“农村题材”、“工业题材”、“科技题材”等电视剧菜单要丰富多样,不能只局限于“抗战剧”、“谍战剧”、“宫斗剧”等贫瘠的电视剧菜单而原地打转。事实上,当代“核心内容”的传播应包括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趣味,大众是在多样性的内容碰撞和内容选择中,才有可能逐步走向对“核心文化”的认同和归属。此外,电视剧传播要在“三网融合”上真正下功夫,让三网之间的立体交互传播在寻常百姓之间获得广泛接纳,有时并非受众选择了媒介,而是媒介选择了受众,它们会悄无声息地改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其次,优质电视剧的卡通版、视频版、书籍版、戏剧版、实景演出版、音像版、主题公园版等多维衍生产业链不容忽视,不仅如此,剧中人物“衣食住行”方面的特征可能成为受众的“效仿”对象,剧中的“生活品味”可能成为全社会的“流行元素”,这对于制造业、第三产业的发展都具有广阔的挖掘空间。(作者为太原师范学院文学院副院长、博士)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