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20日四川芦山地震发生后,新媒体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优势,拯救了一个又一个生命,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快速稳定,传统媒体难及
芦山地震中,新媒体尤其是微博成为最大信息集散地,速度之快为传统媒体不及。地震发生后仅一分钟,中国地震台网速报的官方微博凭借自动测定功能,发出了地震消息。随后在微博上,求救的消息大幅散播开来。而此时,传统媒体如电视台正在播放抗战电视剧,纸媒只能坐等次日付梓。
在技术考验面前,微信、微博比传统通信表现更为稳定。不久前,运营商指责微信服务“挤占信令通道”,逼宫似地催问微信收费,地震却验证了微信的可开发性:一位北京用户第一时间给成都、雅安的家人朋友打电话,无法接通,他形容自己“全身发凉,头脑发懵”。但稍作冷静后,他选择逐一给亲友发微信,很快,微信带来了回复:“一切平安”。
为什么一个通、一个不通?因为工作原理不同。微信微博可经存储式一站站推送,而手机、固话等都需要建立点对点的独享通道。芦山地震使数百基站停止服务,地下光纤受损,在此局面下,新媒体担当起联络重任。
寻人平台,见证生命奇迹
谷歌、百度、新浪、腾讯、360等门户网站在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推出了自己的寻人平台。腾讯平台至4月22日即确认340人通过该平台找到亲人朋友。百度整合了自己的贴吧信息,新浪整合微博信息,腾讯整合自己的微博及微信信息,人人网依托自己社交网站的优势。更为难能可贵的,4月22日,百度打破和360的芥蒂,一起开放寻亲数据,携手推出寻亲平台。
问题也同时存在。寻人产品从市场缺失迅速发展到市场过剩,诸多平台反而让信息发布者不知所措,只能逐一平台发布。较为成熟的解决之道是卡特里娜飓风后由美国志愿者开发的PFIF(People Finder Interchange Format)协议,该协议可使寻人信息在网站间共享。
警惕负能量,可做更多
微博力量用好了能够为抗震救灾保驾护航,用不好却可能成为混淆视听的利器。地震发生当天,一则“徐敬请速回雅安水城县看重伤妈妈”的信息在QQ群及微信中疯狂转发,经人民网证实是一条高额吸费的诈骗信息。微博大V薛蛮子转发的雅安地震组图中街头多人受伤照片为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资料照片。这些真假难辨的信息浪费了宝贵的赈灾资源和社会情感,为信息监管敲响警钟。
灾难面前,如何把民间凝聚起的“微力量”有效组织起来,这需要政府合理的统筹与管理。此时,脱胎于公信媒体的官方微博、政务微博应当担起责任,对杂芜信息正本清源,正面引导。而对于如何更充分发挥新媒体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新浪微博社区委员会专家成员沈阳教授建议,在灾情发布、信息扩散等功能之外,救灾部门可提供基于LBS定位的求助信息,地震监测部门可提供可视化求救信息图,政务微博可提供网友情绪分析报告,及时回应网友焦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