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的硬伤--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5期

标题的硬伤

凌顺龙  

2013年06月04日14:57    来源:新闻实践    手机看新闻

制作新闻标题,首要的也是起码的一个要求是准确。近读省内一些纸质媒体,发现一些标题有硬伤,或提法不妥,或用词不当,或语法不合,或编排不善。这些硬伤可谓是报纸的常见病,它或多或少削弱了宣传报道的准确性,影响了报纸的声誉。

谁能“套上”紧箍咒

纸质媒体上不时出现“套上紧箍咒”的词句。3月20日《浙江日报》第15版又以此作了一篇“热评”的标题。“套”与“咒”的动宾结构在语法上是说不通的,“套上”咒语在现实操作中也是行不通的。

《西游记》第十四回讲到:见孙悟空将嵌金花帽戴上了猴头,唐僧就念起了观世音菩萨传授的紧箍咒,痛得悟空竖蜻蜓,翻筋斗,耳红面赤,眼胀身麻。那师父见他这等,又不忍不舍,复住了口,他的头又不痛了。从此悟空死心塌地跟定了唐僧。用紧箍咒来比喻约束或逼迫官员而使其不得不遵守的法律、法规,是十分妥帖的,问题在于紧箍咒是一种咒语,只能用口念叨,而谁也无法把它“套上”的。

何处寻访“行政村”

《青年时报》3月22日A7版刊发报道:《继舟山嘉兴等地后绍兴再推“海葬” 浙江生态葬法行政村覆盖率达85%》。大标题中“行政村”的提法,在媒体上屡见不鲜,甚至在有些红头文件中也时有所见,但这既不符实际,也不合法律。

《宪法》第三章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三条规定:“村民委员会根据村民居住状况、人口多少,按照便于群众自治,有利于经济和社会管理的原则设立。”而《辞海》对“行政村”的释义为:“我国革命根据地以及新中国成立初期部分地区的农村基层行政区域。一般由几个自然村组成。1954年乡政府成立后,行政村撤销。”由此可见,“行政村”是一个历史词语。现在的村不再是一级行政机构,只是农村的基层管理单位,是地方行政体系中最小的群众自治单位。凡经省市级国家机关批准设置的村,又有称“建制村”的,其管辖范围可以是一个或几个自然村。其负责人称村民委员会主任,简称村主任。媒体继续沿用“行政村”及“村长”的提法,是很不妥当的。

切莫乱“伸”橄榄枝

《杭州民办初中招生细则尚未出台——部分学校纷纷向“牛娃”伸出橄榄枝 要求押获证件原件做“约定”,“次牛娃”家长举棋不定》,这是《今日早报》3月22日A10版头条报道的标题。“橄榄枝”的提法值得商榷。

“橄榄枝”典出《圣经》。据《创世纪》载,上帝降洪水灭世时,挪亚等避入方舟得以保全生命。一天,他放出鸽子去探测洪水是否已退,当鸽子回来时,嘴里御着一片新拧下来的橄榄枝,于是挪亚知道地上的洪水已退,平安已临。后来人们就把鸽子和橄榄枝当作和平的象征。现在人们常常把橄榄枝用于国与国之间的交涉。《今日早报》所报道的,是杭州部分民办初中向“小升初”学生家长发出同意“约定”的信息,这与“和平”怎么搭得上界呢?赠玫瑰以示爱,折杨柳以惜别,花卉草木大都有自己独特的“心语”,让它们因景制宜、各得其主才好,乱伸乱赠是会误事伤人的。

“一刀两截”惹异议

《浙江老年报》3月1日第二版刊发一幅漫画,标题分上下两行,上行为“员工帮领导”,下行为“女儿干私活”。这是两个独立完整的短句,主语分别为“员工”和“女儿”。乍一看,读者一般会以为干私活的是员工的女儿,而父母为给女儿争得干私活的机会,就去帮领导的忙。事实并非如此,图片说明写得很清楚:某单位“上班第一天,居然出动9个员工帮领导女儿做寒假作业”。之所以产生这样的异议,是把一个完整的标题“一刀两截”惹的祸。

因版面安排的需要,编辑有时要将一个长标题分拆成两行甚至三四行,这在事先就必须考虑到会不会引起误读和疑义,以尽量避免负面影响。像上面这个标题,如一定要排成两行,可在文字上稍作改动,上行为“领导女儿私活”,下行为“竟要员工帮忙”。(作者单位: 浙江老年报社)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