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拍《牢笼》——批判性摄影的思考--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新闻实践》>>2013年第5期

我拍《牢笼》——批判性摄影的思考

郑晓群  

2013年06月04日15:14    来源:新闻实践    手机看新闻

今年2月15日晚,第56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揭晓,我的作品《牢笼》获得了自然类组照二等奖。《牢笼》由12张照片组成,拍摄的是动物园里被关在笼子里的孤独、忧伤、无助的动物。在动物园里,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非常微妙,动物虽然过着寝食无忧、饱食终日的日子,却因此失去了自身最宝贵的自由和野性。《牢笼》试图通过镜头来阐释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微妙、矛盾和纠结的关系。画面里,那一个个形单影只的身影,一双双忧伤无助的眼睛,一个个狭小拥挤的空间,传递出对非原生态和谐的无声控诉。

我一直非常喜欢富有思想且带有批判性的摄影作品,从开始学习摄影时,就坚定地认为批判性的摄影作品更能引发人们的思考。触发拍摄《牢笼》的灵感缘于一次对温州动物园的采访。2011年5月的一天,我去温州动物园采访一只长尾黑叶猴产仔的新闻。采访完后还有时间,我便在动物园转悠,看到一只孤独的长颈鹿很无聊地在圈栏边走来走去,就拿起相机拍了一张(获奖照片中的一张)。说实话,当时按下快门后没有敏锐地感觉到这会是一张好照片。然而,回到办公室将照片输入电脑细细品赏时,突然发现很有意思,特别是处理成黑白之后,画面有一种孤寂哀婉的美,自己也被打动了。

何不就各种被囚禁的动物拍一组呢?聚焦它们的孤独、无助与痛苦,折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灵感一下被触发了!这年的9月底,领导派我去黑龙江采访温州农民将粮仓建在北大荒的新闻,我便抓紧时间去了一趟哈尔滨动物园。这次的拍摄让我很有感觉,在与动物静静地对视观察中,我们之间仿佛突然达成了某种理解,对着我的镜头,它们用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打开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这之后,我正式开始了笼中被囚禁动物的专题创作。进入2012年,我又陆续抽时间先后到了杭州、福州、上海、成都、重庆、武汉和南京等地的动物园,前后拍摄了数百张照片。拍摄告一段落后,我先从中挑选出了40余张自己比较满意的照片,再进一步筛选出12张,投给了“荷赛”。

《牢笼》的创作灵感,看似偶发,但有它的必然性:它是我长期以来关注人与自然关系的结果。1993年,我在日本拍摄的组照《山的发言》,反映的是人们开发山体获取砂石和建造高尔夫球场对自然环境造成的破坏;1997年,组照《代价》揭示了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农村利用废旧编织袋加工塑料粒子对环境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破坏;1999年,组照《当自由失去的时候》,拍摄的是乡间马戏团里的动物在铁网中凄惨表演的景象和受虐后痛苦不堪的表情神态;2006年,我又拍摄了一组题为《鸟儿,还能找到自己的家园吗!》的作品,反映温州沿海大规模的填海造地,对南来北往的侯鸟栖息地所造成的严重破坏。

组照是用瞬间影像的画面来讲述一个故事。面向国内的摄影故事,我们可以用一定篇幅的文字来补充画面所不能表达清楚的某些章节和细节。但是,面向国际就不同了,“荷赛”获奖作品的文字说明都十分简洁,我的这组照片的文字说明更加简单,总说明只有一句话,像一句标题:关在笼子里的各种动物。每张照片的分说明是:动物的名称、拍摄的地点和时间。这么简洁的文字无需专业的英语翻译,自己借助网络搜索就能搞定。文字越是简洁,就要求影像的画面能够更加形象、深刻地阐释清楚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在《牢笼》摄影手法和影像语言的运用上,我有意识地采用了这样两种方法:一是使用广角或中焦镜头,画面留出较大的空间,来凸显动物孤独寂寞的身影,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一是使用长焦镜头,拍成没有空间、满画面的大特写,强调视觉张力,让动物哀婉、绝望、无助的表情打动读者。从作品得到评委的认可和读者的反应来看,应该说我的目的达到了。

《牢笼》创作的基本格调确定下来以后,我便将精力花在镜头瞄准囚笼中的各种动物时,捕捉到能够揭示它们内心世界的“决定性的瞬间”。世界摄影大师布列松在1952年出版的摄影集的前言中提出了著名的“决定性的瞬间”论,特指通过抓拍手段,在极短暂的几分之一秒的瞬间中,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物加以概括,并用形象生动、强有力的视觉构图表现出来。他这样概括:“现实生活当中发生的每一个事件里都有一个决定性时刻。当这个时刻来临时,现实环境中的元素会构成最具意义的几何形态,而这个形态也最能显示事物的完整面貌。有时候,这种形态瞬间即逝,因此当运动中的所有元素处于平衡状态时,摄影家必须抓住这一时刻。”动物遭长时间囚禁后,会变得慵懒,反映迟钝,在很多情况下出现表露心迹的神情或者动作要等很长时间,且稍纵即逝,拍摄中需要耐住性子。为了定格下那些能够揭示它们内心世界、符合表现主题的神情和动作——即获取“决定性的瞬间”,我必须平端相机,从取景窗中目不转睛地紧盯对象,随时准备按下快门。

《牢笼》的原照是彩色的,因为我更喜爱黑白色的影调,故在后期将其处理成了黑白。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部分照片的画面我特意压暗了四周,让动物的面部表情或肢体语言更加突显出来。但是,我严格遵守纪实摄影的基本原则,没有在后期处理中对画面进行任何的添加、移除或者删改。在奖项揭晓前夜,组委会发来邮件调取原件,顺利通过了评委严格的审查。

《牢笼》的拍摄还没有最后完成,获奖只是给了我更大的鼓励和更足的信心。我要继续专心拍摄,争取在年内举办一个《牢笼》专题摄影展览,将更多的好作品呈现给社会。 (作者单位:温州日报)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