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惹"炫富"质疑 郭敬明:物质本身无善恶分【2】--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

《小时代》惹"炫富"质疑 郭敬明:物质本身无善恶分【2】

2013年07月01日18:49    来源:羊城晚报    手机看新闻

  3

  关于观众群体

  “粉丝的作用只是一部分”

  “小四”郭敬明有一批人数众多的粉丝——“四迷”。有人说《小时代》是一部“粉丝电影”,票房就是靠这些读着郭敬明小说长大的90后来支撑。对此,郭敬明回应:“电影就是造梦,看过的人就会喜欢。”

  羊城晚报:影片最让你得意的是什么地方?

  郭敬明:我觉得它带来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而且最关键的是,它是一部很年轻的电影,你看完之后真的可以感受到年轻的气息,而不是一个年纪大了的导演拍了一部青春的片子,这个还是很有区别的。

  羊城晚报:有人说这部电影就是给中学生看的。

  郭敬明:其实很多年纪大的人看了也很喜欢,像我们的制作人,是一个40多岁的女士,她看了之后也很激动,她说她不觉得成年人会不喜欢。可能会有人说你这个电影太浮华、太不接地气,但是从电影的角度来说,电影本来就是一个梦,像《红磨坊》、《芝加哥》那些,更浮华、更不接地气,《钢铁侠》那些更是梦。《小时代》就是一个造梦的电影。

  羊城晚报:在做这个项目的过程中,是否已经把这个考虑在内了?

  郭敬明:我其实不太考虑观众什么的,其实都是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我的审美本身就是很主流的,说服了我自己其实也就说服了一大批主流的观众。

  羊城晚报:有人说《小时代》就是一部“粉丝电影”,你认为呢?

  郭敬明:我觉得“粉丝电影”是很难制作的,其实《小时代》也不是一个“粉丝电影”,如果它只有粉丝看的话,没有办法产生这么高的票房和关注度。粉丝的作用只是一个部分。

  羊城晚报:在内地作家里,你算是跟粉丝的关系处理得很好的那个吗?

  郭敬明:我其实不太接触粉丝,但他们对我很好,很爱护我。我平时太忙了,实在没有办法有很多的互动,跟他们私下聊天、吃饭、喝茶是不可能的,你能对着多少个人啊?一千个还是一万个?我跟他们的交流还是靠作品,他们喜欢你也就是喜欢你的小说、你的电影。

  4

  关于种种争议

  “物质本身并没善恶之分”

  对郭敬明的争议从来就没有断过,有人说他是“物质的奴隶”,而《小时代》中处处出现的名牌奢侈品更是将他推上了风口浪尖。对此,郭敬明回应道:“物质是我们这个时代避不开的问题,只不过我是第一个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人。”

  羊城晚报:这两天你频频在微博上说“放过我吧”,是因为压力很大吗?

  郭敬明:压力最大的应该是在电影跟公众见面之前,我会担心大家喜不喜欢、会有什么样的反应,但第一场点映之后,看到大家的欢笑和眼泪,我就放心了。对我来讲,只要票房正常、不让投资人赔钱就好,没有多大的野心。我更注重观众的体验,而那些没看过电影就批评你的影评人,不用去管!

  羊城晚报:有人统计过,《小时代》里出现了近百个奢侈品的镜头,因此影片遭遇了很多批评,有人说它炫富,宣扬物欲。

  郭敬明:其实这部小说五年前出版的时候就已经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所以电影一定会放大这种争议。但我觉得,人们会渐渐意识到物质和名牌是避不开的,满大街都是,你转个头就会遇到。如果小说不写、电影不拍,这些东西就不存在了吗?我觉得可以勇敢一点,大家来讨论它是好是坏,你是凌驾它还是做它的奴隶,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其实捅破这层窗户纸不可怕,问题就是我是第一个捅破这层窗户纸的人,大家第一次赤裸裸地去面对关于物质的讨论,大家可以开放一点,不用觉得物质、财富都是洪水猛兽。

  羊城晚报:你说有的人成为物质的奴隶,有的人掌控物质,这二者之间的分界线在哪里?

  郭敬明:这要看你的灵魂有没有强大到去征服它,抑或是被它征服,这是一个人格建立的过程。我刚开始接触奢侈品的时候觉得那些东西很厉害,有一种被臣服感。但当我接触更多之后就发现,那些LOGO并不重要,我在乎的是它的品质、文化,那些商品上真的凝聚了很多心血。奢侈品文化在中国流行不超过十年,一定会有一个激烈的对抗阶段,其实美国上世纪70年代也是这样,大家都对抗,在这个社会浪潮里面你会经历阵痛,但是你不可能拒绝物质。

  羊城晚报:你对物质的看法是不是也融入到电影里去了?

  郭敬明:我觉得物质不需要特别去定义好或者不好,就像一把枪在警察手里和在杀人犯手里是完全不一样的功用,但这支枪本身是没有善恶的。有些人是通过犯法或者违背道德去敛财,这种的确是应该抨击的;但有些人是辛勤工作赚到钱的,干吗要被仇视呢?我怎么去享受自己赚到的财富是我的权利,你不能剥夺人家的权利,不要轻易审判别人。不过,这些观点在这部电影里表达不了,它有三本小说,这部电影讲的只是第一本小说的前半部,年轻人为了梦想去奔跑追逐,很美好很梦幻,但青春到最后还是得面对残忍的现实,这些要放到后面几部电影慢慢去讨论。

  5

  关于自身问题

  “我最想能改变的是身高”

  郭敬明的身高一直让他成为许多人取笑的对象。对此,他承认自己会介意,但不得不学会接受这个现实。

  羊城晚报:你是不是一个不管外界评价、内心很强大的人?

  郭敬明:我头两年比较脆弱一点,后来就好得多了,越来越不在乎了。现在依然会有些影响,但要看那个非议是什么,如果人家讲得很有道理,比如“小四,你这个光用得不好、那里剪辑有问题”,这种客观的评价是一定要听的,我甚至希望听到更多这样的信息,我可以成长得更快。而面对无端的非议,我会更冷静,也会更释然。

  羊城晚报:如果你可以改变你的性格、外貌等方面中的某一样东西,你会想改变什么?

  郭敬明:身高。

  羊城晚报:身高对你有很大的困扰吗?

  郭敬明:在早几年会困扰,当时自己也没有那么强大,到今天已经稍微好了一点。每当别人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都会说,我能怎么办呢?你能告诉我应该怎么办吗?这个不是可以改变的缺点,我觉得拿这个说事的人,本身在道德上是有问题的。就像你去问一个瞎子:“你为什么看不见东西?你为什么要靠拐杖走路呀?”这不是你人性的缺点,也不是你能够改变的道德上的问题。那你要去骂我爸妈吗?我觉得这个东西讲多了就没有意思了。

  羊城晚报:父母会为你现在的一切感到骄傲吗?

  郭敬明:他们很骄傲,但是看到关于身高这些议论,他们也会难过,他们会觉得很对不起我。我就安慰他们说,没事,没有关系。但作为一个母亲,她可能会觉得比较内疚。(羊城晚报记者 余姝 通讯员 石珊珊)

分享到:
(责编:吴亚雄、李岩)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