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剧照
一个在争议中走红的作家,一个注定会引发争议的故事,电影《小时代》就在这样的背景中诞生。有人预言它会引发70后与90后之间关于“拜金”的争论,有人认为它正好迎合了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连郭敬明自己都说“何不直面物欲”。然而,这一切都是影片未上映前设的讨论,为这部影片冠以了影像之外的意义,但它是否真能承担如此沉重的反思?
昨日,“长江日报·银兴院线审片室”在西园乐天影城审查了郭敬明“原著、编剧、导演”的这部《小时代》。小四的导演水平无需讨论,与他没能毕业的导演系学历很匹配。至于人们关注的物欲、浮华,虽比原著中弱化了不少,依然浮华而矫揉。
郭导演果然是没毕业啊
“从《小时代》看郭敬明的导演水平”,这简直就是个伪命题。试想一下,一个“左手明媚右手忧伤”,还要“45度角仰望”的作家,哪还有空去顾及故事的逻辑、人物的立体、情绪的铺陈呢?因为只要他皱一皱眉,全世界就开始忧伤了呢。这样一个作家,把自己的作品改编成了电影剧本,还要自己执导,哪还会记得电影要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一个完整的人物呢?因此,片中充斥着逆光、大特写、慢动作,镜头语言还停留于“伴奏带式MV”的年代。
在这一点上,审片员们意见一致:“故事凌乱、线索破碎,如果还有续集,勉强可以看做是一部预告片,如果这就是全片,那只能说‘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这是郭美美的小时代
说实话,影片中的拜金色彩已经比原著中弱化了不少。不过,要把书中那些“推窗就能看到恒隆LV橱窗新款、全上海的士司机只听名字就能知道的高档社区”之类的空洞字眼变成画面,其实还挺难的。所以片中只能晒LOGO,从B字头的豪车,到硕大H字母的毛毯直到片尾致谢名单中几十个时尚、奢侈品牌LOGO排排坐。物欲,的确是毫不掩饰地在《小时代》里横流。
不过,对70后来说,这种晒LOGO的行为实在是幼稚而无知,处于奢侈品装精食物链的最底端。而对90后来说,这只是一场集体的意淫而已,这不属于他们。
因此,有审片员神评价道:“这不是我的小时代,它也许是郭敬明的,或者是郭美美的。”
他们的奢侈
他们的眼泪
关你什么事
这是第一次,在电影院里看到这么多背着双肩包、眼神稚嫩的观众。《小时代》,是一次中国初中生的集体狂欢。只是这狂欢,所景仰、向往的不是梦想,而是空想。
电影中人,从小奔驰接送,刷着40万透支额度的信用卡,跋扈地将车开到违禁的区域,说着“没有物质的爱情只是一盘沙”。就算小四刻意强调所谓姐妹情谊,但用片中“富二代”的话来说:“如果我没有钱,你还会爱我吗?”如果顾里和你们一样,穿着松垮的校服球鞋,考不上大学时没有家人相助出国、走后门,你们还会觉得那是梦想中的生活吗?不管怎么撇清,小观众们爱这样的故事、电影,是因为那里面有他们不可能拥有的浮华人生、轻松生活。
但电影之外,你们还是得用团购来的电影票,精心挑选最实惠的影院来观看《小时代》,因为所谓奢华的青春,无关年轻年长,只关乎背景、出身,而这是最无从选择的。如果想“一秒变格格”,这样对奢华的向往只会将这些双肩包们引上郭美美的道路,因为那是让他们以最快速度过上“顾里式”生活的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