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内地票房已破100亿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逆袭--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2013年内地票房已破100亿 国产中小成本电影逆袭

2013年06月26日08:20    来源:西安晚报    手机看新闻

  《生化危机5:惩罚》剧照

  《钢铁侠3》以7.5亿元登上进口片票房榜首位

  《被解救的姜戈》剧照

  不到半年时间,内地票房就超过100亿!今年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继续高歌猛进,截至6月19日,电影票房已超过100亿元人民币大关,而去年这个数字是在8月份才突破。盘点票房,最让人欣喜的是国产片成了市场主角,《泰囧》《西游·降魔篇》均过12亿,《钢铁侠3》以7.5亿元登上进口片票房榜首位。 国产片票房高达62%,周星驰的《西游·降魔篇》在成为第一季度票房冠军后,上半年依然独占鳌头。不过,面对大幅度上涨的票房数字,电影市场仍有不少堪忧的问题。

  国产片票房大幅上涨

  2012年,中国电影全年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其中进口片份额占到52%,《碟中谍4》《3D泰坦尼克号》等一度令国产片成为炮灰。去年五一档前后,一批青年导演集体对抗好莱坞,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而今年上半年,国产电影算是扬眉吐气了。

  从去年年底开始,国产片一路凯歌,《泰囧》《十二生肖》《西游·降魔篇》的票房屡破纪录,《致青春》《北京遇上西雅图》《中国合伙人》等片以超过5亿元的票房攀进排行榜前列,而上半年唯一过5亿元的好莱坞片是《钢铁侠3》。

  从目前取得的100亿票房来看,国产片总票房占比高达62%。《北京遇上西雅图》打败《虎胆龙威5》《生化危机5:惩罚》等好莱坞进口大片,《致青春》的表现能与《钢铁侠3》这样的超级大片相抗衡,来势汹汹的《被解救的姜戈》经过停映事件后无力回天,好莱虎的威力相比而言暗淡了许多。

  中小成本电影逆袭

  去年年底,在贺岁档的票房博弈中,小成本制作的影片《泰囧》脱颖而出。今年上半年中小成本影片仍不断上演票房奇迹:3月有《北京遇上西雅图》,4月有《致青春》,5月有《中国合伙人》。与之对应的是,一些题材相对沉重的大片如《毒战》《忠烈杨家将》的票房却达不到预期表现,远不及同档期上映的中小成本电影。

  导演陈可辛在西安宣传《中国合伙人》时还提出了“十年大片时代结束”的概念,他认为中国的大片时代从2002年的《英雄》开始,到2012年的《泰囧》结束。导演何平近日出席上影节论坛时直言,中国电影要走出去必须拍高质量大片,“小成本影片不是中国电影的未来,而且由于今年中小成本影片屡屡跑出黑马,许多投资人以‘赌马’心态批量跟风生产。”

  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认为,中小成本电影丰富了市场,但还不是主流,更不能代表全部,“每次中小成本电影取得成功都会给整个行业带来非常大的推动力和生命力,也给新导演、新演员带来了机会,但国产大片确实在行业当中发挥了行业标准的作用。中国电影市场可以容纳很多商业大片,也需要各种高品质的大片去创造更大的市场。” 记者 曾世湘

  相关新闻

  高票房背后有隐忧

  今年上半年,中小成本电影确实逆袭了一回,在电影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打破了国内市场以往“中小成本电影一上映就成炮灰”的惯例。然而,让人担忧的是:在这票房数字大幅上涨的背后还存有一些问题。

  问题一

  好票房成营销话题

  随着好莱坞大片《超人:钢铁之躯》6月20日在内地登陆排片超过41%的强势开局,暑期档的银幕大战拉开帷幕,国产片也将与暑期档的进口大片正面展开PK。记者注意到,国内市场在获得高票房的同时,国产片现状依然不能过于乐观:毕竟赚钱的只是极少数,大部分国产片依然属于质量不高、定位不清、取名不当等类型,最终上映难免凄凉收场。

  内地票房虽然数字增长迅猛,但需要避免经济泡沫,电影人更需要保持清醒。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认为,现在中国电影处于成长期,纪录一定会不断刷新。“全世界仅中国所独有的现象,就是电影处在发展期,再过几年,电影票房数字被打破会变成一个有趣的事情,而现在更多的人是把好票房跟破纪录当成营销的话题,今年出现《富春山居图》的好票房和烂口碑尤其值得电影人警醒。”

  问题二

  同题材被过度消费

  随着网络小说的走红,以青春为题材的电影已经成为近几年电影界的赚钱法宝。青春类题材花费少,回报高,仅今年上半年就有《甜蜜18岁》《大野狼与小绵羊的爱情》《柠檬》《分手合约》《逆光飞翔》《全城高考》等十几部青春电影上映。从《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及赵薇的《致青春》的高票房,青春成为电影行业的新生代“能源”。而即将上映的郭敬明执导的《小时代》也被市场普遍看好,再加上郭敬明个人的粉丝力量更是不容小看。

  不得不承认,年轻人目前已经是电影市场消费的主体,因此他们的口味也变成了市场的风向标。有业界人士认为,“青春题材”消费过度也容易让观众失去兴趣。与港台地区相比,国内青春题材电影曾长期与大银幕无缘,如今终于有了成长的契机更需要良性培育。如果还是过度消费“青春”,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英年早逝”。(记者 曾世湘)

分享到: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