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鹏林(左)在毕业典礼上与同学合影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今年的研究生毕业生中,有一个普通而又特殊的人。说他特殊,是因为他上研究生之前的身份曾是这所大学里的一名保安;说他普通,则是因为他在选择走的这条路上,并不孤单。
故事
河南财大保安自学考上硕士
6月的大学校园里,伴随着栀子花的香味,离别开始了。
在即将离校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中,刘鹏林显得与众不同:相对于同学们的青春逼人,已经33岁的他显得沉稳大方。你肯定也想不到,身穿硕士服的他之前是该校的一名保安。
老家驻马店泌阳的刘鹏林出生于1980年。因为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成绩一直在年级前五名的他,不忍心再给父母增加负担,便辍学打工。但在刘鹏林的内心深处,他还是想继续自己的求学梦。20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刘鹏林看到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招聘保安的消息,便毅然辞掉了原来的工作,应聘了这所大学的保安。
刘鹏林当保安后,除去每天8小时的工作和5小时的睡眠,剩下的时间都用在了学习上。但即便这样,他13年的求学道路依然坎坷不仅学习上有困难,他还要忍受旁人的冷嘲热讽。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12月,他拿到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法律专业的大专毕业证;2005年,他取得全国自考法律专业的本科毕业证;2010年,他开始攻读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学位,今年6月,他硕士毕业。
链接
央视赵普也曾是“保安哥”
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赵普,曾经也是一位“保安哥”。
据媒体报道,1971年,赵普出生在安徽省太平县一个贫穷的小山村。读初中时,赵普辍学参军。1990年3月,赵普退伍后到安徽省体育局下属的省体育馆当了一名保安。但赵普并没安于现状。他虽然每月只有几百元的工资,但大部分都被他买了有关主持艺术的书籍。从保安职位“下岗”后,赵普利用4个月的时间,学完了整整3年的高中课程。1996年2月,只有初中文化的赵普接到了北广播音系的录取通知书。
毕业后,赵普成为北京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2006年年初,恰逢中央电视台举办魅力新搭档比赛,赵普报名参加并夺得比赛第三名,后进入中央电视台。
20年间,已有500名北大保安圆梦大学
提起“保安哥”,就不得不提北京大学。据媒体报道,在过去20年间,北京大学保安队,已经有500名保安上了大学,其中一位名叫张国强,还是咱河南人。
张国强初中毕业后就到北京找工作。幸运的是,他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进入北京大学当保安。几年下来,每天出操锻炼,他都能看到未名湖畔正捧着书籍阅读的大学生们。
都是同龄人,张国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他下了决心,还得接着学习。从此后,张国强利用别人休息的时间抓紧学习。
几年下来,他不仅拿到了两个学位,还取得了有“全国第一考”之称的司法考试和企业法律顾问资格证。
观点
求学不应“功利化”
“保安哥”通过求学改变自己的人生道路,这对在大学安稳上学的学子来说,无疑很“励志”。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团委副书记原方认为,这对于大学里迷茫,甚至逐渐忘却理想的学子来说,是一个鼓励,“只要愿意求学,不管你在什么位置,都可以努力,并且获得回报”。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恰恰说明目前还是一个文凭社会,成功的途径还太狭窄。
著名教育学者、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保安哥”的故事不是励志,他们只是做了他们自己的人生选择而已。
他认为,“求学”不应该带有太多功利性,“求学成功”不代表“人生成功”,即使这些“保安哥”没有获取文凭,也可以在自己原有的职位上做得出色,“成功的模式不应该是单一的”。
谈到近年来流传的“读书无用论”,熊丙奇认为,最大的原因是我们把求学看得太功利,“如果拿到文凭了找不到工作,个人会很沮丧,社会也认为你很失败,便会把问题归结到读书上”。
“其实读书和上学本身,只是一种选择,不是为了收获名誉和地位,从长远看,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短期内也许看不到效果。”熊丙奇说。(记者 段睿超 实习生 孙李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