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7月23日电(赵光霞 尚丹)2013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于7月12日至24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本届大讲堂邀请50多位传媒领军人物,一线编辑、记者、主持人和著名专家学者,为来自海内外130多所高校的350余名学子讲授传媒业改革创新的经验与教训,帮助学子们了解传媒业界和学界的最新发展动态,深化对传媒业和新闻传播学科的认识。以下为东方卫视著名主持人骆新于7月20日在第四届中国传媒领袖大讲堂上的演讲。
骆新的演讲主题为“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传播”,幽默风趣、接地气的演讲风格博得了在场学子们的一阵阵掌声,积极地师生互动更是给学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手机占据人们碎片化时间的70%,电视走向衰落是不争的事实。”演讲开始,骆新即以电视媒体人的身份抛出残酷的现实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哪?骆新认为,技术最有可能改变电视传播。在渠道终端稀缺的情况下,谁占据渠道生态链上端,谁就拥有更高的话语权。
“信息是一种权力”,在谈到互联网对人们的影响时,骆新指出,与以往死记硬背相比,今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颠覆了人们对信息的掌握方式和渠道,而随机性与碎片化是互联网时代电视的关注点所在。要把握随机性与碎片化这一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契合与共鸣。以《中国好声音》和《非城勿扰》为例,前者成功的“王道”在于节目设置契合了当下社会亟需的“公平”,后者实际上是在人际博弈的过程中做社会批判的脱口秀,两个娱乐节目都利用了观众潜在的社会心理,这种心理起伏随着节目的成功产生了新的语义。
电视媒体人在当下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将信息整合,增加与观众的黏度,从而找到契合与共鸣。对此,骆新认为,要达到这一目标,需要掌握三种基本知识。第一,原理型知识,掌握这类知识是为了了解社会,对比加深对社会的认知,比如哲学;第二,技能型知识,电视即属于此类,这类知识的获取主要依赖于长期的积累;第三,人际型知识,即如何与人打交道,与人沟通的知识。
学生提问
讲座最后在与学子们的互动环节中,针对学子提出的“作为主持人,你从严肃的新闻节目转向娱乐节目是不是折射出电视生态环境下无奈的选择?”,骆新作出解答,新闻节目主持人转向娱乐节目有两方面原因,首先要服从电视台工作安排调动,其次新闻节目主持人身上带着一种社会视角,而不单单是依靠身体语言和情绪表演,对节目的掌控更有力度,两种原因综合下的选择不能单纯地被标签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