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城市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思路--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3年第2期

耳听八方 汇聚精华——

改进城市广播电视新闻节目的思路

石万昀

2013年07月23日10:00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传媒环境的变化和新闻信息的丰富,为“随时随地耳听八方”的广播新闻提供了无限的空间。只要定位准确,努力打造品牌栏目,广播新闻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地位。

广播传播的轻快和灵活特性,在目前的传媒环境下越发凸显。一是传递消息快;二是可以随着重大事件发生和发展的时间进程,连续不断地向听众报告新闻;三是广播利用人们不间断的听觉,把广播内容强行灌输到听众的脑子里,四大媒体中,只有广播具有这样的特性。

在编辑策略上,笔者认为,首先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能充分发挥广播优势、提升广播地位的报道上。传统的新闻编辑策略是把重点放在独家新闻,放在本地新闻的大而全上,笔者认为,独家新闻不应成为衡量城市广播影响力的主要标志。对城市电台来说,独家新闻是不能包打天下的,况且真正意义上的独家新闻也越来越难求。正确的策略应该是抓重点报道。比如,早晨黄金时段的新闻节目大多播的是昨日新闻,而听众已从电视盒网络上看到了,广播快的优势被固定的工作时间消弭了。白天发生的要力争在广播中首先播出,早新闻中应该重点播出昨夜和今晨以及现时发生的新闻,特别是当天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天气、交通等资讯。有些主持人把生活体验带到节目中,也不失为好的尝试。

其次,要海纳百川,以本地新闻为核心,构筑新闻综合信息平台。这也是广播“耳听天下”编辑观念的体现。报道好本地新闻是打造城市广播竞争力的核心,但仅仅做到这一步是不够的。当今社会,听众对信息的需求已经跨越了地域界限,他需要了解全省、全国、全世界的新闻。要想使自己成为听众心目中“关不掉的收音机”,城市电台的新闻节目还必须构筑成一个新闻综合信息平台——集本地、全省、全国、全世界新闻为一体的信息总汇。在广闻博览上,城市电台花费的精力远远不够,编辑技巧更有待商榷,与其让无效的信息填补时间,倒不如在“汇精华”上下功夫。

传播学研究提出一个规律,决定受众选择哪种媒体有两个重要因素,即获取信息的“费力程度”和信息受众的“满意程度”。一般情况下,受众都会选择最能充分满足他的需求,又最方便快捷的媒体。广播“费力程度”最低,需要努力的是信息对受众的“满意程度”。传统的编辑观念认为,广播要走自己的路播自采的稿,不能办成报纸的“有声版”,即使摘报,也只是点缀。现实情况却是,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任何一家媒体单靠自己的力量根本不可能包揽所有的新闻,更何况是一家城市电台。要“汇天下之精华”,必须突破狭隘的旧观念,在保持本地新闻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海纳百川的心态,为听众努力搜索各种有价值的新闻,实行“拿来主义”,当好“二传手”,以满足听众需求。

如何把互联网上的信息用广播手段进行“为我所用”的整合,是一个广播编辑不可缺少的必修课。无论是把消息改为短评,把通讯改成消息,还是把同题报道进行集中,都需要编辑具有整合、提炼和策划的功夫。技巧只是手段,目的是让听众知道他想知道的。

也许有一个事实让广播“独家新闻”的坚持着沮丧,相关调查发现:听众听广播,他关心的主要是内容,很少关注是不是你广播自采的。这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其他媒体发布的新闻也是听众想知道的,你广播报了,他就认为是从广播里听到的,就会信任你广播,从而锁定你。至于消息来源的可信度,那是广播编辑应该弄清楚和把关的问题,普通受众没有兴趣去关心、打听。但是,当他打开收音机想听这件事时,你却不能为他提供消息,他肯定会失望,会与你“拜拜”。因此,一通天下,汇集精华,为我所用,打通广播新闻节目目前的编排方式,按照本地新闻、本省新闻和国内外要闻进行编排,是广播适应现实传播环境的必须。

(作者单位:徐州广播电视台广播中心)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