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台开设纪录片栏目的可行性--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3年第2期

城市台开设纪录片栏目的可行性

夏欣才

2013年07月23日10:07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2012年,随着法国纪录片导演雅克?贝汉的《海洋》在国内各大电影院线与观众接触,以及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甚至海外的热播,纪录片成为电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热门话题。城市台曾经是这一影像艺术热衷的生产者和创作者。十多年前的城市台,几乎每一家都有专题部或国际部之类的部门,专事各类纪录片的制作和播出。但随着电视收视市场的急速变化,城市台黄金时段的荧屏上,逐渐被本土新闻、电视剧和少量的综艺节目填满。偶尔还保持纪录片生产的一些电视台,也只是零星地有一些作品问世。城市台几乎都取消了定期播出的自制类的纪录片栏目。纪录片能否摆脱长期以来给人“高投入、低产出”的固有看法?城市台开设纪录片栏目的可行性到底怎样?本文从城市台开设纪录片栏目的优势和可操作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纪录片应成为城市台竞争的重要内容

1.丰富城市台的节目类型

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定型,城市台在中国电视收视市场逐渐形成了优势品种:本土新闻、电视剧和少量的自制综艺类节目。很多城市台将其主频道黄金时段的电视剧场作为栏目来进行品牌塑造和推广,得到了本地观众的认可。通过这三类节目,城市台本土化的落地优势得以很好体现,形成了稳定的收视市场份额。随着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本土新闻的同质化和琐碎化弊端限制其在外延上的扩张,城市台的电视剧更是被卫视的“独播剧”、“自制剧”以及重金哄抬的“大剧”所压倒,综艺类节目在卫视动辄数千万甚至上亿元投入的综艺节目的挤压下也只能是小打小闹。面对强敌,城市台只能高举本土化大旗,把这一独家优势发挥到极致。在内容和题材上本土化优势都很突出的纪录片,无疑是可以重点打造的节目类型。

2.吸引本地的高端受众

本地高端受众对民生新闻和电视剧不太感兴趣,他们往往更关注有关这个城市的文化、历史以及时代变迁等深度解说题材的节目,以真实记录和深度描述见长的纪录片,往往能和他们的兴奋点产生共振,满足他们的收视需求。而且,城市台纪录片的采制过程,往往也能把本地相关领域的精英纳入进来,邀请他们参与创作,形成口口相传的传播效应,产生影响力和美誉度。

3.培养精良的节目团队

很多城市台的节目制作人员都在参与“短、平、快”的新闻节目采制,这对从业者迅速熟悉业务、融入栏目团队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但长此以往,如果仅仅满足于每天完成一两条快餐式电视作品,从业者的业务水平提升会受到限制。短的电视新闻片注重“拍得到,说得清”,对画面质量、谋篇布局以及内容深度等往往无暇顾及。如果有一个常年固定播出的纪录片栏目平台,电视新闻从业人员可以去这个平台进行一定时间的轮训和磨练,他们在题材把握、画面要求、细节捕捉以及深度挖掘等方面的专业水准将会得到明显提升。

4.助推城市外宣

城市台承担着为本地进行电视外宣的任务,除了向省台、央视发送电视新闻片外,精心制作的城市纪录片也是外宣的重要手段。城市台纪录片可以从容表现城市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往往受到央视甚或海外电视媒体的青睐。三年来,苏州台精心择取了苏州虎丘、各大古镇以及苏帮菜等题材别拍摄、制作了六集《话说虎丘》、三集《苏州古镇系列》以及《苏式菜肴》等纪录片,在央视四套和凤凰卫视播放,取得了较好的城市外宣效应。

5.打造稳定的广告经营承载平台

纪录片栏目的收视率一般不会很高,但由于其观众的高端化和稳定性,以及节目的美誉度和影响力,其广告价值不容小觑。广告商近年来对纪录片栏目青睐有加。去年央视的广告招标会上,《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承纳了8000多万元的广告,上海纪实频道早几年就实现了近两亿元的广告收入。纪录片的内容之广,使之能够在精心选择后巧妙实现植入式广告。纪录片不像电视新闻片那样大多只能一次性播出,它可以实现节目内容的再销售,国内日渐成熟的纪录片市场说明了优秀的纪录片大受欢迎。

二、城市台纪录片栏目的可操作性

许多城市台担心纪录片栏目投入大、产出小,偶尔组建临时团队拍个几集还能应付,一旦实现栏目化播出后,就会非常困难。其实,按照目前纪录片的广泛定义和生产周期,城市台可以在人手、物力投入和产出效益等方面取得平衡,实现栏目化播出,满足周播一次或两次的定期播出需求。

1.本土题材的广泛性和丰富性

中国的城市大都历史悠久,本土的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名人往事、历史风云、自然形胜、地方美食乃至现代生活中的时代风采和社会、经济大事等,都可作为纪录片取之不尽的题材。十年来,苏州台拍摄了《苏园六记》、《苏州水》、《水天堂》、《烟波太湖》和《话说虎丘》等表现本地园林文化、水文化、古城文化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优秀纪录片;杭州台反映改革开放后城市巨变和心路历程的十集纪录片《跨越1978——2008》,播后好评如潮。纪录片题材本无所谓古今先后或不同领域之分,只要紧扣所在城市,去发现、再现、记录,就会有源源不断的题材。苏州台曾在民生新闻栏目《新闻夜班车》里连续六年开设小型纪录型子栏目《故事连载》,每天以5、6分钟的时长,长则5、6天,短则3、4天,真实记录并讲述一个故事或一个事件,收视率很高,原来担心的题材枯竭问题从未出现。

2.与新闻栏目在人力、技术及播出上实现统一管理

城市台新闻栏目是采编人才和各类资源投入最多的生产单元。很多城市台的民生新闻长达一个小时甚至一个半小时,这样大容量的新闻栏目,其中的部分子栏目已经不纯粹是新闻性的内容,而是小型的人物或事件纪录片。如果一时还不能直接开设固定播出的纪录片栏目,城市台可以利用这些大新闻栏目的采制力量,进行统一管理和安排。既能定期生产一定数量的纪录片,又能满足这类杂志型新闻栏目的高质量片源要求。苏州台在《新闻夜班车》、《前沿930》等新闻栏目中,开设了《故事连载》、《社会能见度》和《解码》等固定子栏目,几年来采制了一批可看性强、收视率高的纪录片,这些片子还成为各类奖项评选的重要片源。

3.与同行尤其是全国城市台的交流与合作

全国城市台面临共同的竞争环境和突破难题,播出区域上又互不覆盖,可以联合起来,有效整合各自优势共抗“强敌”。由广州台作为理事长台的全国城市台联盟已经吸引各大城市台的参与,但目前它的主要功能还是集中在电视新闻短片的互相传送和使用上。如果能把这个平台利用起来,各城市台制作的纪录片也能互相传送和播出,可以有效解决纪录片栏目片源不足的问题。不同城市不同题材的纪录片,可以满足观众差异化的欣赏需求。各大城市台还可以利用这一联盟,事先策划一些热门主题(如环境、旅游、美食及各类达人等),拍摄这类主题在不同城市的体现,交换后播出能丰富城市台的节目内容。

4.充分利用社会力量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各类“拍客”和影像爱好者层出不穷。他们有创作热情和深入不同类型生活的“在场”优势,电视台只要通过合适方式把他们充分利用起来,给予适当指导和后期加工,其作品会成为难得的纪实类电视精品。城市台也可以与一些制作公司合作。据不完全统计,仅苏州地区有影像作品制作能力的社会公司就不下200家。电视台只要在题材内容、导向观点及后期质量等方面把好关,在纪录片采制上可做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夏欣才:苏州广播电视总台副台长)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