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会客厅》退出荧屏的启示--传媒--人民网
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视听界》>>2013年第2期

《新闻会客厅》退出荧屏的启示

张利民

2013年07月23日10:16    来源:视听界    手机看新闻

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大型新闻谈话节目《新闻会客厅》的推出,用还原客厅的谈话节目方式谈说新闻,关注新闻中的人性,拉近了电视与普通人的距离,让大家看到了谈说新闻的魅力。随着此类节目在全国普遍开花,更多民众参与到了对公共事物管理的讨论中来。

这档央视重力打造的新闻类谈话节目,后期的收视率出现滑坡,在2009年央视节目改版中退出了荧屏。本文以《新闻会客厅》为样本,从话题与内容、形式与用语、观点与结论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在播的各地同类节目有所启示。

一、话题与内容

谈话离不开话题,话题是谈话节目的核心内容。一项美国电视谈话节目受众调查表明,73%的受众认为,话题是决定其是否收看的主要因素。《新闻会客厅》的成功源于它准确的话题定位:关注当日或近期国内发生的重大新闻事件中的人,开掘新闻事件中当事人和关联人的亲历、亲为和亲感,突出新闻中人性和新闻性的结合,注重栏目对新闻事件个性的解读方式。制片人包军昊曾经对开播5个月的136档节目进行过统计,发现99%的节目都是新闻当事人来做客,新闻中的故事、讲述自己对新闻的感受和想法。栏目组曾统计过开办22周的110期节目中在新闻频道当周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见表1)

表1 《新闻会客厅》高收视率节目(22周110期)

可见,节目内容都具有强烈的事件性、重要性、显著性、时新性、接近性等新闻价值要素,以及有突发事件关联人与新闻的价值关系。

表2 《新闻会客厅》的选题内容(2006年11月10期节目)

从表2中不难看出节目内容与栏目的定位契合。明确的定位,突出人性化与新闻性并存的特点,追求对新闻内容个性化的解读,是《新闻会客厅》栏目拥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保证。

谈话节目的风险主要来自对话题的选择和把握。尽管《新闻会客厅》有不俗的策划团队,但栏目后期却走入了模式化误区,出现了把新闻变成故事或把新闻变成话题的演绎现象,一些价值不高的社会新闻也成了栏目话题演绎的引子。一是话题的泛化和新闻的软化;二是节目在追求刺激和煽情上有抬头之势。栏目选择话题的价值取向发生了一些变化,使新闻报道信息的传递功能有所弱化。这应是栏目被“末位淘汰”的主要因素。

二、形式与用语

我国电视新闻经历了从正襟危坐“我听你说”广播式的播报到插播新闻现场让画面“说话”的阶段,但都未能走出“解说词+画面”的形态模式。《新闻会客厅》采用在客厅“会客”的方式,以“庖丁解牛”般的手法,通过主持人和新闻当事人或新闻关联人对话,将新闻的里里外外呈现给观众,并对其进行深入分析。

构成谈话节目的核心是:话题,主持人,嘉宾,主持人与嘉宾的活动都应围绕话题而展开。从节目形态上看,《新闻会客厅》更带有访谈的形式,或者说《新闻会客厅》更像是被框在了早期《东方之子》对精英的访谈模式中。节目中主持人常是以访问者的身份出现,与嘉宾的讨论和交流多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主持人提问引导嘉宾展开叙述,节目按照主持人的提问走向发展。这种“一问一答”的形式,弱化了嘉宾的谈话,给人以重“访”轻“谈”之感。如2007年1月23日,《新闻会客厅》播出题为《中缅边境的女子护村队》的节目,讲述的是云南瑞丽卡南村的妇女,为了保护村庄、挽救村里吸毒的人而自发成立“女子护村队”。这期节目中主持人共开口75次,其中疑问句就有73句之多。主持人的提问让观众充分了解了村里的情况,但对女子护村队队员内心的变化及在她们的帮助下成功戒毒者的心理挖掘就很难体现。

三、观点与结论

美国电视栏目《夜线》的总制片人汤姆认为:新闻人应该用容易懂得的知识,或者某种特殊的知识通过事实去阐述它,应该指出事实的两个方面,显示事实背后的矛盾关系。新闻人的责任是帮助人们理解、权衡和判断,而不是替他们做判断[1]。纵观国内电视谈话类节目,结尾大都极为相似:主持人的结语、嘉宾的陈词、对探讨现象的结论。《新闻会客厅》也不例外,表面上看是对话题进行探讨,但本质上是对社会事件和问题的探讨。因此,对话题本身来说不一定要有结论。我国大多谈话节目在谈话前都预设好观点与结论,这有助于提前掌握谈话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节目的导向功能。但既然是“谈话”,就应充分体现平等,体现谈话的真实。若将观点或预设结论带进节目中,那“谈话”就更像是说教。

《新闻会客厅》不仅有独特的个性风格,也蕴含新闻类谈话节目的共性内容,其成功经验值得同类节目分享,其失误之处亦可引以为戒。《新闻会客厅》节目退出荧屏昭示我们:遵循规律、彰显特点是电视节目生存和发展的要素,也是在竞争态势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

注释:

[1]王利芬.对话美国电视.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60.

(作者单位:南京广电集团宣传管理部)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