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媒体还是研究机构,抑或是广告代理公司,都需要建立一个好的内容和标准,以能够让广告主在现在纷繁复杂的媒体阶段,在媒体上投入资金以支持自身发展。这是最近两年大家经常讨论的问题,也是代理商需要完成的工作。
从年初发布的2012年中国电视收视蓝皮书的内容和数据可以发现,媒体电视、报纸及广播传统媒体的媒体接触度整体呈现下滑态势,其中电视状态相对稳定,还有平均每天90分钟的收视,降速趋于缓慢。相对于电视而言,报纸、杂志、广播下降的幅度比较大,而以互联网为首的新媒体升温则比较快。媒体之间似乎并无关联,但就电视而言,现在已不再是被选择的唯一媒介,中国已经进入了多屏时代。诸多数据显示,观看电视同时手持智能手机的比例将近50%,形成了双屏或多屏互动的方式。为什么在现在数字环境之下,媒体之间会呈现这样的互动?以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与电视作为相互的关联方来看,可以发现互联网用户与媒介接触的相关性,媒介之间存在相关性。那么,在之前的传统媒体时代,媒体之间就没有关系吗?实际上是没有关系的,因为电视与报纸没有产生互动和关联,但是现在电脑、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相互之间所产生的强关联是跨屏营销的基础,根据以下图有三个观察:
一是媒体间由弱关联到强关联。在传统媒体阶段,我们不需要关注电视与报纸的关系,因为这二者也不会发生关系,但是在现阶段,尤其是在电子设备移动终端兴起之后,二者关系由弱到强;二是媒体间已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同一空间、时间我们可以对相同或不同的内容进行评价;三是数据能够记录受众同时间、同地点的媒介接触行为。比如,受众在观看电视的同时,是否使用了智能手机搜索和电脑上网,通过数据可以很容易看出来。
媒体间关系呈现出的以上三个趋势,使得跨屏或是跨媒体之间的评估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且广告与信息的传播,其叠加效应亦是非常重要。Kantar Media研究显示,四分之一的英国家庭拥有四屏,49%的人基本每天都在家中使用平板电脑,53%的智能手机用户在商店时使用智能手机来查询产品或服务的信息。中国也有调查数据显示,51%的被访者观看电视时玩第二屏的人自我感觉良好,71%的人会在社交媒体上讨论对电视节目的感受,17%的人会因社交媒体的印象而观看一部电视节目。跨屏营销的基础就在于这类行为已经发生,作为最容易产生互动的在线视频,目前,其用户规模已经突破4.5亿。从本质上讲,覆盖做的是广度,双屏或多屏做的是深度。当拥有广度之后,如何去做好深度?目前,在线视频用户的规模增长已到了一个顶点,而且在线视频广告市场持续增长,视频广告份额在网络广告中持续扩大。尤其是独立视频网站,其广告份额从2008年的3.4%增长到2012年的7.7%,增长了两倍多。2011年,中国视频广告预算占电视广告预算的7%,预计2014年这一比例会上升到16%。可见视频广告对电视广告的分流相对有限,关键是如何形成叠加效应。此外,视频广告观看模式与电视广告有较大差异。索福瑞对全天各时段到达率的调查结果显示,跨屏组合全天各时段到达率最高。对于电视来说,无论是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还是今年《我是歌手》,从美兰德提供的监测数据来看,跨屏整合有助于提升传播效率。在网络上形成话题或关注能有效提升电视广告收视率,这一点毋庸置疑。台网联动聚焦了电视与视频,是大势所趋,也是当前的主流。台网联动已走向了台网整合“5+1”模式,即联合制作、联合购买、联合推广、联合营销、联合评估以及联合评估模式。
昌荣传播正在做一个台网联动多维度的评估课题,其中对视频广告的评估有三个维度:到达率、态度改变和频率、行为改变,通过这三个维度来看投放电视和视频所取得的效果。在到达率方面,一、根据历史项目数据基准值,自动预估跨屏到达,根据收视率与视频点击数据先做一个假设;二、指导广告主在预估时选择最佳网络媒体组合方式,设计方案评估投资多少电视的GRP和视频的GRP能使到达效果最优,;三、投放后评估电视和网络视频组合的投资回报率,GRP和视频广告投放的购买比例如何分配能使投资回报率最高;四、在相同预算下,如何投放能带来最高跨屏到达,经过测试得知,在TV和OTV的投放比例为5:1的模型之下,跨屏效率提升9%。
在态度改变和频率方面,有调查显示,通过品牌认知度、在线广告认知、信息关联度、购买意愿进行测试发现,在线视频广告品牌建设效果好过其它展示广告;一次曝光下视频的效果更为显著;影响态度改变的频次需求,品牌知名度与曝光频次正相关,曝光频次的增加可以持续提升品牌知名度,品牌美誉购买意向提升的峰值出现在3次左右,过多的曝光反而会引发消费者反感,从而降低美誉度及购买意向。
在行为改变方面,有案例显示,视频广告在销售促进的ROI更高;跨屏整合投放的用户行为驱动力最高;视频广告可以直接拉动产品销量。
对于未来的发展趋势而言,大视频时代已来临;多屏用户占比91.8%,多屏接触已成主流;受众的媒体接触碎片化更甚;72%的广告主认为需要相同标准评估跨屏媒体。虽然多屏之间能够形成互动,但如何对传播效果进行评估,尤其是未来手机屏与电视屏的效果评估,这是业界人士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单位:昌荣传播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