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8月26日专电(记者许晓青)7月下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针对一段时间以来电视歌唱类选拔节目形态雷同、夸张作秀等问题启动了调控措施。如今,“限歌令”实施满月,人们看到部分电视综艺节目已“急刹车”,部分电视台开始改变原先的“模仿”套路,下半年一批原创综艺节目蓄势待发,电视荧屏及视听网站上不乏新气象。
有专家指出,“限歌令”实施的初衷,并非仅强调一个“限”字,而是在于“限”了之后,要鼓励更多的原始创新。北京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陆地教授还提出了鼓励各大卫视实现“增量创新”的概念。
“增量创新”这个原本用于经济学领域的提法,指的是在“限歌令”下,希望今后能看到更多的电视台研发出符合本土观众口味的原创节目,同时也激发广电从业人员不断创新的潜力。
3年多前,中国广电领域从海外引进了“达人秀”的综艺模式,一批“草根”才艺比拼节目在全国范围内流行开来。与以往“闷头引进”“偷学功夫”有所不同,中国电视人开始学习研究他国的电视生产“流水线”和版权模式,版权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普及。但近年来在收视率竞争白热化的环境下,对版权模式的“崇拜”,也有“过了头”的一面。往往是一个“能赚钱”的模式,大家一哄而上、争相效仿,产业内部消耗的主要是“存量”,“增量”较少,更别谈创新了。
上海一位街道党工委书记告诉记者,这些年很多综艺节目都是“热热闹闹走过场”,除了捧红一两个小明星,很少能让观众留下些深刻印象。这位在基层社区工作已达15年的干部感慨,今年夏天小区里的居民倒是对歌唱家韩红在《中国梦之声》节目里演唱的那首《青春》很欢迎。他说:“大家为什么欢迎这样的节目,因为歌是从一个淘汰的参赛选手那里买来的,韩红自己出钱、自己唱,这种从群众中来的原创歌曲,大家就是喜欢。”
曾担任多档全国性歌唱类选拔节目音乐总监的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安栋说,“节目做多了,就要反思一下,最后你总要为中国的音乐产业留下些什么吧!”。他举例说,比如近年来东北、西南等地专业音乐学院科班出身的青年音乐人借助一些综艺节目增加了与沿海地区的交流,快速提升了编曲和创作能力,又比如通过版权交易,推动了部分周边文化产品的繁荣,这才是“增量”,才能激发更多的创新。
专家认为,今天电视综艺要走出“你模仿我、我拷贝他”的怪圈,真正实现“增量创新”,还是要有一股勇于“自我改革”的闯劲。
人们已经看到,央视推出的专门面向青年群体的“电视公开课”《开讲啦》,河南卫视近期热播的《汉字英雄》等,都富有原创特色,让人耳目一新。
尽管在国际上研发一档优秀的原创电视节目也非朝夕之功,但我国部分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制作人已经行动起来。湖南、上海、浙江等地的一些名导、“名嘴”更是摩拳擦掌,不乏选择“下海”自创新节目的。观众若想看到更多高品质的本土原创综艺节目,估计为时不远。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