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最新资讯

关正文:"汉字听写大会"不搞套路化的娱乐设计

金力维

2013年08月27日11:00    来源:北京晚报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汉字听写大会”不为娱乐而生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话题度和社会效应的不断升温,央视决定将这档节目由科教频道引入CCTV-1晚黄金档,明天在CCTV-1晚间重播。每周五晚在CCTV10的首播时间也提前半小时。总导演关正文接受采访时,他表示希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同时,也解答了部分观众对这档节目娱乐性不足的质疑。

  成为热点话题不是目标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播后,6小时里,其微博话题登顶至电视节目排名的第一位。70%的成人未能在听写测试中正确写出“癞蛤蟆”三个字所引发的社会讨论持续发酵。然而,总导演关正文接受采访时表示,这档节目设计的初衷并不仅仅在于引发话题。他说:“现在媒体议论最多的是节目对键盘时代书写能力下降这一社会现象的提示功能。如果沿着这个方向制作节目,那么它的价值就是短暂的、有限的。如果明年还想看到这个节目,你总不能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再次提醒大家提笔忘字这事儿很严重吧?”

  网络热度排名第一,收视屡创科教频道新高,但关正文似乎并未因此特别兴奋。“这只是节目的开始,它的高潮还远远没有到来。话题是属于新闻的,好看才是属于节目的。高收视背后的文化影响力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美国的《National Spelling Bee》从1925年一直办到今天,成为一个多种族移民国家全民参与的体现主流文化凝聚力、体现国家精神的民俗活动,这不是靠短暂的话题热度可以维持的。中国是地域辽阔的多民族、多方言国家,汉字是国家统一、社会和谐的重要工具,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它的意义甚至超过汉字本身。”

  节目组接到很多观众电话,建议节目加入更多娱乐元素,比如主考官加入一些调侃性的语言以活跃现场气氛。的确,和同档播出的歌唱选秀节目相比,《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显得有些单调。关正文认为:“代表娱乐元素的不只是明星,靠抖机灵搞笑更不是赢得观众的唯一方式。我们以最简单的规则构筑节目,它所形成的紧张氛围、带有强烈悬念感的戏剧性、精彩的成功和令人扼腕的失利,同样具有超强的愉悦大众的功能。套路化的娱乐设计只能产生雷同的节目,而观众早就对这种千篇一律的所谓娱乐倒胃口了。”

  因为原创历时四年等待

  《中国汉子听写大会》是一档纯原创形态的电视节目。想法起源于六年之前,设计完成于四年以前,在国家版权局的登记完成于2011年初,之后就是漫长的推广和等待。即使在央视,制作一档新节目也必须要考虑市场反馈,收视率是个绕不过去的考核指标。因为时尚娱乐的收视效应比较容易好判断,复制已经有成功先例的节目样式风险也小得多。像汉字听写这样一档文化节目能否获得收视支持,判断起来却比较困难。

  关正文说:“六年中,我不断制作各种节目,但这个想法不断被生活中的观察强化,最终转变成一个电视梦想。我需要等待一个敢于支持原创的媒体。央视科教频道总监金越就是我一直在等的人。还是在十几年前,金越把我从《开心辞典》组拉出来,一起创办了《挑战主持人》。那时候金越刚当上代理制片人。后来我们又一起做了好几届春晚,他当总导演,我当总体设计。越是多年的朋友,有时候越是不愿意发生工作上的关联。直到去年的一天,他跟我说,你必须得为10套做点什么。我说,我只想做汉字听写大会。他说:好。” 关正文向记者回忆起这档节目研发过程的一点一滴,“立项之后,我们并没有急于开始制作去抢占什么位置,而是用了整整两个月的时间,按照国外模式,制作了一本厚厚的节目执行手册。对未来节目制作中所有的管理细节进行了尽可能详细的思考和规定。这本手册后来成了庞大剧组的行为指南。”

  然而,仍有太多无法想象的情况出现,比如题库。汉字的难度跟常用频度有关。目前词频研究的所有指向,都是确认哪些词更常用,研究成果可以直接用来建立电脑输入时的联想功能。但是哪些词不常用到什么程度、难到什么程度,就没有学术支持了。而这,偏偏是节目中最重要的。“我们只能靠自己。我们按照经验推想,将汉字词汇从所有人都能写对的到所有人都写不对的分成了10个等级的难度。这个分级并不具有全社会的普遍意义,只是针对本届参赛选手可能形成的竞赛需求。比如第六级,就是推想60%的选手都该写不对,第八级就是80%的选手都该写不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控制现场比赛的节奏,不至于让竞赛无休止地进行。”关正文说。

  题目太难都是让孩子们逼的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播出,观众发现题目难度明显升级,即使是天天跟文字打交道的人,跟随书写也几乎绝望。节目组介绍,进入半决赛、附加赛之后,题目之难,甚至连现场的语言专家都不断惊叹。这自然会引发记者质疑:节目是否会走入被普遍诟病的应试教育误区,引导学生专攻疑难字词?

  关正文解释:“这都是让选手逼的,他们的水平远远高于想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首先是一个有规则的赛事,两个小时之内必须出现胜负结果。你不能要求奥运会的男子百米运动员都跑慢一点。我们在制作题库时,强调了与日常生活用语和可能的阅读经历的相关性,尽最大努力保持与观众的互动。但是作为全民汉字狂欢,我们就不只面临动员力的广度问题,还面临着汉字书写能力继承的深度和高度问题。孩子们的精彩,是靠难度表现出来的,孩子们每年能够达到的难度极限,是未来文化继承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全民汉字狂欢的重要象征。每场的决胜词现在已经成了话题词,相信未来每年冠军的决胜词,也将是新闻媒体和广大观众最感兴趣的话题词。高难度的精彩的竞赛,挑战着选手和观众书写能力的极限,这是节目最有趣的部分。”

  节目组工作人员介绍,在准备过程中,题目的难度设计经过反复测试。导演组首先按照10级难度的构想出了第一份测试题,成人测试组正确率只有40%,导演组觉得这对拉动成人互动是个有效的设定,但同样的试题拿到测试学校,学生的正确率就超过80%,只好进行难度升级。经历过两次升级之后的试题用于各地初赛,结果入选正式参加复赛的选手,正确率还是超过80%。这就意味着在节目制作时80%的题目很少有人会写错,只好难度再升级。

  “这就是为什么大家看到的节目中的考题好像有些生僻。到了后面几期,你一定会惊叹,这题太难了。这不是节目主观上要用难词,而是参赛的孩子们实在太优秀。我们原先准备给节目竞赛高潮使用的八级难度词汇,在第一轮复赛仅进行到一半赛程的时候,就被这些孩子耗光了。题库组的导演在集中录制期间一直在出题,根本没有睡觉的机会。大家感叹最多的,就是真斗不过这些孩子。”关正文笑言。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赵光霞)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