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未来发展的多重视阈
充分利用大众传媒的力量。大众传媒是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产物,它对人类社会进步产生着重大影响,它将一个庞大的世界拉得更近,使“地球村”现象日益凸显。由于一档好的电视栏目能够很容易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因此,武术的传播要特别重视大众传媒的力量。传统的传播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武术的未来发展也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多角度的方式宣传包装。大众传媒是传播武术很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武术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出现在电视屏幕上,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找到武术与传媒的契合点,以内在文化背景为武术传播的根本,使之着上具有时代文化因子的靓丽外衣,真正为大众所熟知和喜爱,这样才可以体现出大众传播对于中国武术的价值。《武林风》在发展过程中已经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它将体育、文化、娱乐有机地宣传和包装,其对于扩大武术影响力的作用是任何人都无法否认的。充分利用电视传播等现代化传播方式是武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要的过程,也是在推广和发扬中国武术中一个有效的途径之一。
以中华文化为根走多元文化结合之路。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能够渗透于各个领域并无所不在的软实力存在。文化强则国强。文化是根,是事业发展的内动力,是国家综合发展的软实力。特别是在今天全球文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我们的文化建设和对外文化传播不能仅仅局限在物质和技术层面,而应该从中国文化中挖掘具有普适性、具有民族特色、可以为世界所接受和认同的文化价值,以此提高中国文化的软实力。因此,发展武术、传播武术不能单纯依靠其外在技艺,而是要在依托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彰显武术中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只有以文化为根才能持续释放其夺目的魅力。
现今,我们不断强调武术走出去的方针,但是在强调这一点的同时还要深刻认识到,“走出去”需要依靠一个好的对外传播模式和策略。武术的对外发展要以文化为主导,文化的对外输出就是一种魅力的输出,如果一种文化媒介在传播的时候彰显不出其自身魅力,受众群体是不可能被强制接受的。美国传媒学者D?麦奎尔和S?温德尔早在上世纪就提出了著名的“受众中心模式”,他们认为:媒体受众才是传播的主动者,而传媒终端却是被动者。现代社会的传媒受众并不是被动地消费“接受”信息,而是积极地寻求自我心理满足和实现,这种现象在传播学上被称为“受众本位意识论”。受众与传媒的关系,与消费市场的供求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致的,受众因某种心理欲求选择传媒并“购买”其期待产品,传媒离开受众将失去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而,对于受众期待心理的满足,是广大传媒探索的永恒主题。
《武林风》栏目的运作模式将武术所具备的文化性、艺术性、民族性很好地推销出去,这是非常值得借鉴和吸收的。武术作为一种具有艺术性的文化形态,处处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价值和艺术魅力,不仅具有健体防身的作用,更有其独特的教育功能,能够培养品德和意志力,提高个人的精神修养,以达到“德”与“艺”的统一为最终价值取向,武谚中的“以和为贵”“武德比山重”等都体现了此种价值。中国文化对外输出需要一个过程,此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它要求我们以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向其他的优秀文化学习,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吸纳其精华,摒弃其糟粕。因此传播武术应以武术中所具备的文化价值为根本,如此才能彰显出中国武术的独特性,使其具有鲜明的、可识别的信息元素。
中国武术总是和中国其他文化形态相伴发展,武术与兵家、武术与佛家、武术与道家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正是因为武术与其他传统文化的密切结合,才更加显现其不同于其他体育项目的价值所在,使武术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而被广大群众所接受。随着多文化实体、学科门类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武术也应该适应这样一种形势,与其他学科的优秀学术成果有机融合起来,找到武术与多文化实体之间的契合点,才更能体现出武术的价值性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引入符号识别理念。所谓的文化符号一般指的是一个企业、地域、民族或国家独特的体现方式,是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和形式,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丰富的内涵。文化符号不仅凸显一种文化事物显著的特点,还是该文化事物是否被大众认知和识别的标志性对象,是凝聚着精神内核的文化元素。《武林风》作为一个娱乐节目,在获得收视率的同时,对于文化符号的塑造也十分成功。栏目开始前的《武林风》主题歌、《武林风》开场舞、运动员的出场等,将武术的内在意蕴用这些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外化,包括与该栏目相关的裁判员服装、栏目中的武术明星王洪祥、武僧一龙等,都成为代表该栏目的一种宣传手段。武术文化符号在《武林风》栏目强有力的外在表现过程中不断给予大众以理解性强化,大众在此强化下逐渐对武术产生视觉和理念的符号识别,反过来又促进了该栏目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