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3年·第8期

情到深处气自华——访大众报业集团党委书记傅绍万【2】

张晓燕

2013年10月10日14:42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傅绍万
傅绍万

报网关系的三个维度

就是报网共存的依据

记者:传统报业发展新媒体的赢利模式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您认为对于新媒体的巨大投入是一种浪费吗?“报人办网,十年不成”,对此,您怎么看?

傅绍万:中国的报纸和报人没有西方的报纸和报人那么幸运。西方报业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才遇到了网络媒体。中国报业刚刚在市场学步,就遇到了网络媒体的强烈冲击。在这个冲击面前,报业理论界和实践者一直在探索对策,但基本的结论是:报纸将死亡,网络将取代报纸。报纸要加快转型,将纸变成网,最有代表性的理论是“活的是报,死的是纸”。在实践中,报业集团纷纷触网,办网站,办电子版,办手机报,搞阅读终端。国际上,英美报业触网步子很大,日本报业触网比较谨慎,中国报业基本学欧美。现在的现实是,报业搞网络,全世界没有走出路子。

记者:有些人对发展新媒体并没有把握,但一看大家都在搞,自己也坐不住了,怕再不搞,就会被淘汰。

傅绍万:在这个问题上,大众报业集团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选择,走的是自己的路子。触网的风浪不断刮过来,我们的定力比较强。

首先,我们提出必须坚守报业。我们的着眼点、立论的依据,主要是报业发展的阶段性、梯次性。阶段性指按照产业发展规律,一个产业有生长期、成熟期、衰退期,中国报业必然经过从分散到集中、集聚,形成垄断,就进入成熟期了,目前第二个阶段还没有到来。梯次性是说,一个产业在美国早就衰退了甚至消灭了,在中国可能还在成长期呢!所以,报业还有发展空间。

第二,对新媒体的态度,我们坚持,让别人探路,我们谨慎跟进。这个探路者,恐怕中国人当不了,要由美国人干,日本人也是在看着美国人试错,错的他们不学,对的拿过来。

第三,我们形成自己的认识,真正对网络媒体明白起来。别人都说,报纸会死,我们也说不清楚是死是活,问了很多懂行的,讲的道理很难让人信服,我们觉得它可能会死吧。反正多少年以后的事,我们解决不了。跟人家抬杠,地球还要毁灭呢,难道我们的日子就不过了吗?

从去年开始,我们开始考虑这样的问题,就是只从报业这一面论证报业,毕竟不全面。能不能从网络这一面,来论证要坚守报业?从两个方面都说明白了,说服力就更强了。

记者:那这个论证的结果怎么样?

傅绍万:报纸有报纸的优势,网络有网络的优势,报纸和网络互相不可取代,而是可以共存共荣。报纸转型,要利用网络巩固、壮大报纸,而不是削弱报纸,是利用网络巩固壮大报纸的发行和经营阵地,而不是削弱它。作为报业集团,要“坚定不移干报业,风吹浪打不动摇”。

记者:您这句话很出名很实在。那大众报业集团找到报网共存的依据了吗?

傅绍万:面对网络的冲击,报纸必须转型。转型,必须把握正确方向,从政治、经济、媒体三个维度,正确认识三个关系,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防止片面性。

从政治维度看报网,认清网络和媒体的关系。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制度下,都有一套法律法规管理媒体。在中国,媒体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特殊,坚持党管媒体,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台、办网。就是说,网络如果具有媒体功能,就必须纳入媒体管理,不能任其话语权无边无际,也不能照搬西方的管理办法,而是纳入我国的新闻管理制度。如果它不想纳入媒体的管理体系,那它就要取消媒体功能。

有一种理论,认为可以通过提升网民素质,逐步实现网上舆论的理性和成熟。这没有抓住问题的本质。本质上,放开了网络,类似于开放了报禁,开放了一个威力比报纸更大的媒体。你把报纸管死,却把网络完全放开,道理上说不通,其后果也将极其可怕。随着理论上的清醒,网络管理必然走上正轨。因此,网络特殊宽松的环境将完全改变,对报纸的冲击将逐步减弱。

从经济维度看报网,认清报业和一般产业的关系。从产业的角度分析,报纸仍然掌握着社会主流人群,掌握着社会主流消费群体,掌握着最优质的经营资源。报纸经营是影响力经营。报纸形成影响力,广告商购买这个影响力,报纸获得效益。影响力包括发行量、发行密度、发行人群构成。一个产业,如果市场分割已经基本完成,并出现了垄断寡头,后来者要想挤进这个市场,没有巨额资金投入,或者重大技术突破,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新媒体领域已经形成寡头垄断的今天,发展新媒体之艰难,投资取得效益之不易,就不言自明了。因此,报业如果不坚守好自己的阵地,就会失去自己的容身之地。

从传媒维度看报网,认清报纸和网络的关系。网络是无边界的平台,人人都可以传播,形成信息的汪洋大海,价值反而弱化了,选择就显得重要了,没有选择就没有价值。媒体传播的生命在于新闻的真实性、导向的正确性。这是报纸的强项。虽然网络新闻内容,部分来自传统媒体,但是,由于它的趋利性,往往采用标题党的方式进行加工,效果依然是失真和误导。人们需要了解新闻事件,更需要正确认识新闻事件,报纸专业队伍的加工、解读能力就显得极其重要。这些方面,都决定了网络代替不了报纸。

记者:这三个维度也可以说是三个依据吧。很多说明报纸没有明天的论据是,现在的青少年很少读报,报纸读者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一趋势?

傅绍万:这个问题确实让报业困惑。对于青少年读者群体的减少,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报纸传播的是主流价值,在我们这种国情的国家,党委、政府靠报纸等权威、主流媒体传播自己的主张,传播主流价值观。一个中国公民,要想在政治上进步,在经济界有大的发展,必须融入主流社会,就必须阅读报纸。否则,在政界,他连“老板”想的是什么都不了解,想进步是不可能的。在商界,他也难以和政府与管理部门有效地进行沟通。所以,青少年进入社会以后,随着角色的变化、作用的提升,一定会拿起报纸。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