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3年·第9期

范以锦:报纸不容易消亡,报业易消亡【2】

张晓燕

2013年10月10日15:41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范以锦
范以锦
原标题:低调人生蕴涵新闻富矿——访范以锦

良好理念+学习能力:终成大器

记者:您离开报业一线后,转行到新闻教育领域,这些年来,对于新闻教育,您有哪些心得体会?

范以锦:一是感到新闻教育与实际脱节,要从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二是感到传媒教育大有作为,社会需求量非常大。到传统媒体的虽然少了,但整个社会对具有媒介素养的人才需求量非常大,学传媒的可以到泛媒体岗位就业。传媒教育要适应这种新形势。三是现在办传媒院系的大学非常多,有盲目性。具备力量才能办,而且要分层次办,不同的传媒院系要有不同的定位。

记者:从社长到院长,从业界到学界,跨度有点大。做院长和做社长的最大不同在哪里?

范以锦:这是我刚转行那会思考得最多的问题。做院长要静心研究学问,做社长要紧张应对挑战。宣传有纪律,讨论无禁区。在校园里,有宽松自由的话语环境,而在媒体,报纸上的言论、报道,有严格的口径,宣传无小事。现在来看,做好一个社长对做好一个院长的益处显而易见。

记者:前不久,美国公布的最差职业中,报纸工作者榜上有名。您认为在中国,目前新闻院校的毕业生,会愿意从事报纸工作吗?

范以锦:想到报社工作的新闻院校的大学生还是很多,但不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很多人感觉学传媒的转行非常多,这是事实。一方面,大学生现在都想找平台比较好的媒体单位,但你在挑媒体,媒体也在挑你,想进的也许进不了。另一方面,有些优秀生被媒体录取了,但优秀生还会收到更心仪单位的通知书,因此就会放弃纸质媒体。

记者:学校所受的教育只是给了我们一些基本知识,与实际所要从事的新闻工作脱节太多。请问您担任院长以来,有没有在这方面采取过一些措施?这会是一个不能解决的问题吗?

范以锦:传媒教育必须联系实际,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做到的。我们学院引进了一些有媒体工作经验的师资,也要求没有实践经验的年轻教师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有的让他们到外单位挂职。在本科层面,我们通过建立准记者“南方训练营”、特训营等方式,请业界知名人士授课,并从二年级假期开始安排他们进入业界见习。在硕士层面,这几年我们每年都举办传媒领袖讲习班,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业界人士与学生进行交流,专业硕士实行学业界各有一位导师的“双导师制”。学院基本每星期都有半天的业界名人讲座。学生还参与自办内刊、网站等活动。暑期还有社会实践活动,分别由老师带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调查。

记者:依您作为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年轻人要想日后成为名记者、名编辑,有哪些基础是最关键的、必须要先做的?

范以锦:有三个方面不可忽视:一是一定要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二是要联系传媒的实际,提升创新能力;三是多读书,包括新闻之外的书,积聚深厚的知识功底。

记者:相对而言,报社侧重使用人才,学院侧重培养人才,您认为在培养时,如何增强针对性?

范以锦:学院要强化与社会、与业界的联系,了解社会和业界对人才的需求。一般的“ABC”,学生一听就懂、一看就明白,用不着花太多时间。要多研究前沿媒体生存环境的变化,分析媒体和社会最急缺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教学实践。学校培养的人才不可能一下子就与社会完全对接,哪有可能“立竿见影”?但学校可以培育启迪思维的学习能力,培育良好的终生受用的理念。有理念支撑,又有善于学习的能力,终成大器才有可能。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