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传媒期刊秀:《中国报业》>>2013年·第9期

范以锦:报纸不容易消亡,报业易消亡【3】

张晓燕

2013年10月10日15:41    来源:中国报业    手机看新闻
范以锦
范以锦
原标题:低调人生蕴涵新闻富矿——访范以锦

“给自己打分:基本合格”

记者:您本身就是一座新闻富矿,您觉得有哪些经验是可以和我们一起分享的?

范以锦:我原来是学经济的,由于“文革”停课,实际只上了两年大学,而且当时学的经济学与现在的情况有很大差异,甚至可以说是被完全颠覆了。我们学的经济学的社会主义部分,完全是计划经济那一套。到南方日报之后,在实践中学习,一方面是实际操作的学习,另一方面是看书,当了领导之后,还要读经济管理方面的书。进入新媒体时代,还得向年轻人学习,因为他们接触新事物快且广。我这个人有一个特点,喜欢了解新鲜的东西。

因此,我认为一个人单单在学校学到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要不断超越自己,就要建立持续学习的能力。

记者:听说您在任时就很低调,出门不会前呼后拥。有一次,南方日报的门卫不认识您,居然不让您进报社大门。有这样的事吗?

范以锦:有这样的事。大部分保安认识我,那位保安是新来的吧!的确我不喜欢前呼后拥,出差除有特殊任务,我都是一个人走的,司机负责把我送到机场就行了。办公室的门也是敞开的,那不是我的发明,我前面的领导都是这样。

记得20多年前,有一个人跑到老社长办公室煽了他几巴掌,后来弄明白是外面进来的一个经神病人。但老社长并没有因这一“偶发事件”而改变原来的办公方式。

当然,现在社会环境比较复杂,按我们过去的那种办法也不一定行得通,但不管如何,优良传统作风的确要继承发扬。

记者:您在南方日报时,知人善任,但应该也面临了巨大的压力,比如一些新闻报道太露“锋芒”。请问您是如何面对这些压力的?

范以锦:坦然应对,不要自己先把自己吓倒。有些可能自己没有错,来自莫名其妙的压力;有的可能有错,意识到了就改。对的方面,该干的还得干。不能一遭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转型期社会比较复杂,社会政治生态环境是要考虑的。要生存和发展不能老畏缩不前,但也不能一味猛冲猛闯。只有前进,没有后退,不可能。有时退,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记者:您在任时,一大批优秀的人才聚集在南方日报,这和您温和、包容的个性不无关系。温和、包容的您造就了锐意改革创新的南方报系,这两者看上去好象并不互融。

范以锦:我曾经说过,对于哪些“吃里扒外”、“敲诈勒索”的道德败坏者决不宽容,但对于那些积极工作的要宽容他们犯错,包括被一些人认为“政治错误”的人。对于有创新能力、能打开工作局面的开拓者,更要鼓励和保护。我曾经说过“谁出主意谁来干”。这指的是,出了主意经认定是可行的,而且经考核确认其有这个能力,就尽量让他来干。不这样,久而久之,谁还会给你出主意?温和、包容,加上“谁出主意谁来干”,一个单位的事业才会兴旺。

记者:您在任时留下了非常好的口碑,您的人品值得我们尊重。这是如何做到的?

范以锦:当面少听奉承的话,背后就会留下更多的好话。

记者:您1970年进入南方日报,到2006年退休,其间历经36年,您认为您对南方日报最大的贡献是什么?您给自己这段工作打多少分?

范以锦:南方报业的发展是一代又一代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拿到接力棒后继续往前跑。不是我一个人,是一群人。在任期间,我感到自豪的是,人才聚集,总有那么一个大的群体在执著地坚守南方文化,倾心打造南方报业。即便离开了,也以“南方系”为荣,执著追求新的事业。我离任时说过: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我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忠诚;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南方报业对中国新闻事业所作的特殊贡献。那是集体的贡献,不是我个人的贡献。但我可以给自己打个分:基本合格。

分享到: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