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光明日报》中的高考世界【2】

——以1978-2010年的高考新闻为例

卢亦涵

2013年10月14日16:50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3、议题篇幅

表六:

 

根据表六可以看出,《光明日报》,对高考新闻的报道以“300-800字”范围所占比例最高,有429篇,而深度报道相对较少。

 

(二)《光明日报》33年来对高考报道方式的演变

1、议题内容

表七:

 

由表七看出,这五个阶段报道高考新闻的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特别是在2003-2010年新闻报道量则可用“突飞猛进”来形容。1978-1998年高考新闻的报道议题类型较为单一;1978-1984年,媒体最为关注度的是“高考试卷”和“弱势考生”;1985-1992年,最关注的是“人本服务”和“高考改革”;1993-1998年和1999-2002年,媒体仍以“高考改革”和“人本服务”的新闻内容为主要报道内容;2003-2010年这一阶段,媒体关注到的则是“人本服务”和“高考公平”,另外,媒体也充分关注到“冷思考”、“高考改革”和“高考信息服务”这三个议题。总体而言,《光明日报》对高考新闻的议题内容由“高考试卷”转向了“人本服务”和“高考公平”这两个议题内容上。

2、延续时间

表八:是5、6、7、8、9月份,高考新闻在每一个阶段的总篇数

 

表八表明1978-1984年,八月份新闻最多,其次是七月份;1985-1992年和1993-1998年正好相反;1999-2002年,七月份的高考新闻达58篇,其次是六月份的最多,32篇;2003-2010年,六月份和五月份新闻最多,分别为251和89篇。可见高考新闻的报道高峰期,从八月转到七月最终变换到六月。

3.关注人群

表九:

 

1978-1984年,学生和官员的报道量最多,分别为10篇和11篇;1985-2002年,学生新闻的报道量都为最高,其次为官员的。直至2003-2010年,官员的报道量迅速攀升,达到116篇,学生的新闻数量为57篇。

4、报道篇幅

表十:

 

根据表十可以看出,在这五个阶段当中,《光明日报》对高考的报道篇幅一般都是以“300-800字”这一类最多;1800字以上的深度报道较少,但呈上升趋势。1978-1984年“1800字以上”的新闻有13篇,但是有8篇是高考试题的新闻,所以这一阶段的深度报道较少,但于2003-2010年这一阶段的报道数量明显增加。

四、研究结论:

(一)高考在《光明日报》中的风貌构建及演变趋势

1、高考事件的整体风貌构建

在832篇高考新闻中发现,从月份来看,六月份的新闻报道数量最高,从33年的时间段来看整体呈现不断上升趋势,到2008年出现最高峰;从议题内容看,集中在“人本服务”“高考公平”和“高考改革”这三个内容上;从报道人群看,官员、学生和老师是报道最多的;从议题篇幅来看,“300-800”“300以下”和“800-1300”字范围的新闻最多。

2、高考事件在《光明日报》中的演变趋势

本文研究的五个阶段篇数分别为53、50、102、126和501篇;议题内容从“高考试卷”转变到“高考改革”最后到“人本服务”;报道高峰期从八月到七月再到六月;报道人群从学生转到官员;报道篇幅一直都是“300-800”字范围的新闻数量最多。

(二)《光明日报》所呈现的媒介特点

1、政府认同情节

表四中除去“其他”这一类,报道最多的是“人本服务”和“高考公平”这两类官方色彩较强,强调纪实性的新闻;表五中,“官员”的报道量最高的一类;表九表明33年来报纸所关注的人群,从“学生”转移到“官员”,且对官员新闻的报道量逐渐增多,到了2003-2010年这一阶段,官员的新闻报道数量则是学生的2.04倍,出现了较强的“官员”方式。这种从内容到数量都不断倾向于官员、政府新闻的报道则体现了媒体的政府认同情节。

2、服务考生情节

《光明日报》在这33年中,热衷于报道社会各界贴心服务考生的高考新闻。表四中“人本服务”报道篇数最多,都是报道社会各界为高考考生热情服务的新闻;表五中《光明日报》对考生的关注度仅低于官员的报道量;表七中表明从1993-1998年,这一阶段就开始大量报道“人本服务”的新闻,并且持续到2003-2010年这一阶段,充分反映出《光明日报》对“人本服务”新闻的重视,也体现出《光明日报》“服务考生的情节”。

3、顺应历史的情结

纵观《光明日报》的发展历史,回顾报纸内容,使我们看到其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可以说是60多年来历史的见证者,《光明日报》随着时代变迁,不断改进自己,丰富自己,体现出其与时俱进,顺应历史的情节。表二1989-1991年的新闻篇数有略微下降,而表三中1989-1991年这段时间的新闻时效性弱。回顾1989年的中国,正处于纷乱之中,但是在政府和党的领导下,这场纷乱被迅速平息,所以两个表格中的异常变动也仅持续了较短的一段时间。并且表二表明1992年之后高考新闻报道量不断攀升,表三中1992年之后的折线趋向稳定,表明高考报道时效性较强。反观历史,1992年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极具历史意义的一年,这一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对中国未来发展影响极其深远的“南方谈话”,从此中国各个领域也在逐步踏入和谐、稳定的发展状态之中,表二及表三的曲线走势正体现了这一时代特点。

再看2000年,这是中国进入21世纪的第一年,中国迈向一个崭新的时代,所有风貌焕然一新。由表二得出2000年之后的新闻报道量明显攀升,并且是1978-1999的近三倍;表七得出《光明日报》的议题内容在2000年之后也更加丰富,覆盖面扩大,开始关注港澳台同胞的高考新闻,及“高考公平”及“冷思考”等议题内容。2008年是33年来,高考新闻篇数最高的一年,其中“人本服务”远高于当年其他议题的篇数,且也是33年中该议题篇数最多的一年。2008年的中国遭遇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512大地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最终取得了重大胜利。2008年是《光明日报》报道“人本服务”新闻有史以来篇数最多的一年,也体现出《光明日报》与时俱进、顺应历史潮流的情节。

 (作者系:西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张鸣,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高考年轮——恢复高考三十年的民间观察 序[M], 2007;

【2】郑若玲,高考对社会流动的影响——以厦门大学为个案研究[D], 2007;

【3】马国川、赵学勤,《高考年轮》[M],新华出版社,2007;

【4】韩晓蓉,《高考30年:缴费上大学,从“两包”到“两自”》 [N],东方早报,2007-6-5;

【5】杨敏 ,《高考30年之历史节点》[J],东北之窗2007,11期;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