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共十八大对国内和国际社会未来发展的意义重大,成为世界观察今日中国的窗口。本文拟通过对《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在11月1日至11月30日期间关于中共十八大的报道进行横向比较,以构架分析为研究方法,运用新闻框架理论对报道的内容及形式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旨在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探析两国媒体不同的报道框架,对两国媒体在报道思路、话语逻辑上存在的差异进行探究,努力寻求走出跨文化传播现代性困境的方法,为优化新闻报道、真实全面呈现中国形象提供理论参照。
【关键词】 中共十八大 ;框架理论 ;跨文化传播
2012年11月8日至11月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中共十八大)在北京召开。党的十八大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党的奋斗历程中又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有着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长期以来,美国媒体在涉华报道上与国内媒体存在较大冲突和差异,妖魔化的中国形象成为报道的主要基调,“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论调甚嚣尘上。新形势下,美国媒体对中国报道的倾向性发展趋势如何,中国国家形象在西方涉华报道中是否有所改观,这些都需从跨文化传播的视角进行进一步解读。
一、研究方法及研究目的
台湾学者臧国仁将“框架”的内在结构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结构层次, 高结构层次从宏观、全局层面对新闻事件进行定性阐述;中结构层次主要体现媒体报道的侧重点;低结构层次通过语言或符号进行呈现。三个框架层次构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分析框架,能够较客观的反映出新闻报道的基本面貌。
(一)研究方法
1.样本选取
本研究选取《人民日报》和《华盛顿邮报》作为研究样本。《人民日报》是中国最具权威性的主流报纸,据“2011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显示,《人民日报》年发行量238.1万份,名列第12位。 之所以选择《华盛顿邮报》,是因为实证研究领域对美国媒体进行分析多选用《纽约时报》,而对《华盛顿邮报》研究较少;其次《华盛顿邮报》在美国极具影响力,因报道“水门事件”而名声大噪,且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尤以政治性报道见长。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也日益提升,中共十八大成为世界观察今日中国的重要窗口。笔者对《人民日报》十一月全部版面进行人工翻阅,查询报纸中有关中共十八大内容的报道;通过登录《华盛顿邮报》官方网站(http://www.washingtonpost.com),对“China’s 18th Communist Party Congress”、“Chinese government”、“Chinese Communist Party”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得到《华盛顿邮报》对中共十八大事件的报道。
研究时段:2012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时间跨度一个月。
2.研究工具
编码表是记录被分析材料性质归属的关键所在,根据本研究前述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及相关文献探讨,从报道体裁、报道版面、媒体话语偏见、是否有直接引语等四个基本维度,构建指标编码表(见表1.1)。
表1.1 指标编码表
A报道体裁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以迅速简洁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反映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新动态为基本特征
2.通讯 通讯抓住新近发生的典型事物、重要事件,从一个侧面或角度,具体深刻的阐述某种现象或某个问题
3.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声音,反映媒体编辑部或记者的立场与主张
B媒体话语偏向 1.平衡 正反方观点都引用的新闻报道
2.客观 纯粹的事实报道
3.偏见 刻意歪曲、妖魔化中国的报道
C消息来源 1.实名 公布消息提供者的身份
2.匿名 隐藏消息提供者的身份
3.信度检测
内容分析中的信度(reliability)可以定义为“不同编码员对内容归类的一致性” ,是数据质量的体现。本研究由研究者(编码员1)与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葛熠(编码员2)共同担当编码员,运用霍尔斯提(Holsti)公式(图1.1)对议题部分进行信度抽查。
图1.1 霍尔斯提(Holsti)公式
其中,M为编码员间一致同意的编码数,N1为编码员1得出的编码数,N2为编码员2得出的编码数。抽查结果显示编码员间的信度为95.6%,说明编码信度可靠,误差主要出现在对新闻主题的归类上。
(二) 研究目的
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本研究致力于解决以下问题:中美媒体对中共十八大的报道框架是如何呈现的?如何解读与评判中美媒体的报道框架?如何提升跨文化传播中的中国国家形象?
二、中美媒体关于中共十八大的报道框架
(一)高层次结构框架分析
1.报道体裁
新闻文体的体裁主要包括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两类,二者协同配合,共同实现传播新闻事实、体现新闻价值的目的。根据中美媒体具体的报道内容,研究者将《人民日报》报道体裁分为动态消息、通讯和评论三类(见图2.1),将《华盛顿邮报》报道体裁分为动态消息、深度报道和评论三类(见图2.2)。
图2.1 《人民日报》报道体裁
图2.2 《华盛顿邮报》报道体裁
新闻的体裁承载着主题立场、内容呈现和新闻从业者意图等多项功能。《人民日报》以通讯为主,对中共十六大以来的建设成就进行回顾,设置“身边故事”、“十八大代表风采录”专栏,采用纪实性通讯或访问记形式,生动再现新闻故事。
《华盛顿邮报》以动态消息和深度报道为主,将“news”以“story”的形式呈现,并运用极富镜头感的语言,使文章更具可读性。如在介绍李克强出任中国政府总理的文章中,并不仅仅停留于事件层面,而是从学生时代、工作理念和外界期待三个方面进行叙述,让读者更加清晰的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及其对今后中国的影响。
2.主题设置
中共十八大总结了十六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并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全面部署。基于此,笔者将《人民日报》报道主题分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等11个类别(见图2.3)。
图2.3 《人民日报》主题设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