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张国涛:《最美和声》的成功体现选秀节目成功共性

2013年10月31日11:3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燕帅 实习生韩鑫)10月19日晚,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电视台、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最美和声》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创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的成功经验及亮点剖析、《最美和声》第一季节目总结回顾及第二季节目展望及建议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会议中,《现代传播》编辑部主任、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副秘书长张国涛提出,《最美和声》在整个选秀节目大潮当中,体现了当下所有选秀节目的几个共性特征,即细分化,差异化,去草根化,国际化。

以下是张国涛的部分发言:

去年我们在一个项目报告中建议北京卫视要着力打造一个顶托性的赛季类节目。今年《最美和声》这个赛季类节目的出现,确实为北京卫视提升卫视市场竞争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最近我看到省级卫视综合评价体系在发布,发布的前十名里面,北京卫视排在第五,东方卫视第四位,前面是湖南、浙江、江苏。最近我在很多课堂和场合做了很多调查,大家能随口说出一个频道的几档综艺节目,这个频道的收视份额在全国当天晚上的收视份额就是几个点,很多调查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大家基本能说湖南卫视三到四个综艺栏目,那么湖南卫视收视份额经常接近4,浙江、江苏一般能说出两到三个,这两个台的收视份额每天都在2左右,结果两个台每天晚上收视率都打得不可开交。五名开外的卫视频道几乎不用调查,因为大家几乎都记不得它们做过什么节目。下面谈谈我对《最美和声》的看法。我觉得,《最美和声》的成功,体现了选秀节目成功的共性和其自身的个性。

一、《最美和声》的成功体现了选秀节目成功的共性

《最美和声》在整个选秀节目大潮当中,体现了当下所有选秀节目的几个共性特征:

一是细分化,音乐选秀选到现在,大家都绞尽脑汁,包括北京卫视只做音乐的和声部分。

二是差异化,大家每个节目都有自己主打的标签,包括刚才提到的“和”和“真”,《中国好声音》主打励志,其他有节目打激情,因为如果不做差异化,就会与其它节目直接“撞车”,直接导致两败俱伤。

三是去草根化,这是今年娱乐选秀节目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前几年大家都主攻草根、主打平民化。但由新媒体尤其微信、微博传播时代,草根缺乏市场号召力粉丝量太低,追随者少。今年重拾“明星化”这条路线,包括《星跳水立方》、《我是歌手》,包括《我是歌手》等选秀节目。

四是“国际化:抄国外节目模式能不能成功,最主要看能否做好本土化的改造。

二、《最美和声》的成功更体现了其个性

除了以上的共性特征外,《最美和声》更体现了其自身的个性特征。至于《最美和声》的个性,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坚守纯粹性、专业性,专业音乐的竞技类节目,通过导师和选手合作,“和”的精神贯穿始终。

第二,坚守主流价值观,主打有文化的价值传播。

第三,坚守美誉度第一。而不是像其它音乐选秀节目将收视率第一位,市场影响、微博影响力做到第一位。

《最美和声》这些个性特征都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来看。

一是越专业越纯粹就意味着受众规模越小,只要做的深,那就会存在不够广的问题。现在来看《最美和声》有些做得太专业了,大众性有些缺乏,“和声”在音乐表演当中本来就是扮演绿叶角色的,怎么表现它本来这是一个问题。所以专业化、纯粹性的音乐肯定要考虑一个大众化接受和传播的问题。

二是粘合度问题,我们因为坚守主流价值观,就显得太主流了,特别强调自身立场与态度,导致宣传上、社会化营销上放不开手脚。粘合度,就是要观众追着节目要看,我看了两期节目,中间一期看了,没有想到下一期什么时候再看。有的节目看完了之后,下周定会接着再看,如果下周没有看到,就会下载到iPad上找时间看。总之有一个点,一个节目不能做得正气凛人,更不能拒人千里。

三是美誉度,既然将美誉度放在第一,那么收视率肯定会排在第二。其实《非诚勿扰》在受众对象并不和我们直接竞争,周六的市场比较复杂,《中国好声音》放在周五是不是考虑这个原因,《非诚勿扰》太强,影响其它的收视率。

三、北京卫视《最美和声》成功的启迪

北京卫视打造《最美和声》获得巨大成功,有着一些有益的启迪,我觉得至少证明了三点:

第一,综艺是卫视节目市场竞争的主要武器。中国电视节目市场中,地面频道市场中民生新闻最强,资源利用效率达到百分之两百,卫视市场当中综艺节目的资源利用效益要以接近百分之两百。

第二,市场化的制播分离一定是电视台的不二选择。对于电视台来讲,现在能拿出来制播分离的,都已经实现了制播分离,不能分享的新闻、专题永远不可能分享。其实拿出来制播分离的节目都是电视台自己干不了的节目,如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等,综艺是电视台最后能够放开的市场了,如果没有《中国好声音》,可能这一块电视台还是不愿意放开,因为之前收视率也不太差,也基本体现了每个卫视、电视台自己的制作实力,尤其是一些资源占有垄断优势的电视台。不过事实证明了“开门办卫视”肯定是对的,央视春晚冯小刚都当导演了,地方卫视还有什么拿不出来的,可以目前我们就是选择了“制播分离”这样一个可操作可实现的途径。

第三,下大功夫对海外节目做本土化改造,一定是海外节目在中国能够成功落地的最主要原因,最美和声的“本土化改造”从现在来看,力度还是非常大的,傅导演他们肯定下了很大的功夫。海外版的DUETS主要是选择二重唱,我们将其变成了导师加选手的组合,赛制上也了很大工夫,肯定也花了很大成本。

四、对《最美和声》第二季节目的建议

接下来要探讨的是在“加强版限娱令”的背景下,展望一下《最美和声》第二季怎么做。虽然我在微博上批评了该政策不尊重历史,不尊重收视率,不尊重受众,但不排除广电总局有一个良好的初衷和动机,那就是为了杜绝节目的低俗化,提倡节目的多样性,尤其音乐选秀节目,大家为什么都干音乐,虽然跟市场选择有关系,但是一窝蜂一拥而上肯定是不对的。在这个背景之下,《最美和声》明年第二季如何提升,我主要从细节上提出三点建议。

第一,导师介入到什么程度,《最美和声》导师目前显然介入太深。选秀1.0时代,青歌赛导师就是评委,高高在上,模仿的是各个音乐学院考学生的面试模式。选秀2.0时代,就是超级女声,你表演给我看我再说两句,评语都带有一定的导向性,短信投票的时候都有倾向性。选秀3.0时代,就是《中国好声音》,将导师的因素调动起来,发挥出来,《中国好声音》发掘了明星在选秀节目可以当作重要的亮点去开发、去利用,那就是让导师深度参与进去,而不能高高在上,也不能说说就算,要主动带队员提升节目品质。《最美和声》在选秀3.0时代基础上导师的位置又往前发展了一步,但这一步迈得有点大,导致看节目只看导师不看学员,任何选手的专业性再强、竞技水平再高,毕竟没有导师能力强、影响大。这个歌到底谁唱得好,显然一听还是导师唱得好,所以导师赚满了人气,选手没有赚满人气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导师太抢戏了。如何削弱导师的功能,第二季要考虑。

第二,矛盾情境的营造与转换。在真人秀节目中哪怕10分钟的节目,它的矛盾情境一定是可以互相转换的。像中国好声音中看似选手处于弱势地位,但当两个导师同时转过来,选手就拥有了选择权,此时导师则处于了弱势地位,这种强弱关系通过转椅的因素不断地发生变换。《非诚勿扰》也是如此,并不是女选手多就强,因为每一个女嘉宾都要跟其它23个女嘉宾进行PK,其实也都挺弱势。强弱关系的转换、矛盾情境的营造在《最美和声》有,但不是特别明显,转换也不是特别流畅。来神秘大嘉宾当然是悬念,这种转换还是有点硬。矛盾情境、强弱地位要主动营造、转换。节目太追求专业之后,大部分的篇章都在强调选手、音乐本身,真人秀的“秀”就落笔太少,“秀”的成份太少,这个情境考虑得稍微少一些。

第三,选手要风格化打造。现在选手无所不能,无歌不唱,这很危险。这次决赛的时候,丁于唱了一个特别柔的一首歌《夜来香》,唱完了之后,我觉得这个选手肯定这一轮被淘汰,果然被淘汰。当然可以追求选手风格多样化,风格化打造是必须的,一个选手有唱得了和唱不了的歌,不能唱所有的歌。还是要风格化,形成自己的风格和台风。

以上就是我能够提出来的细节方面的三个建议。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燕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