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董路:《最美和声》是一档有胆量有品位的节目

2013年10月31日11:44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燕帅 实习生韩鑫)10月19日晚,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电视台、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最美和声》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创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的成功经验及亮点剖析、《最美和声》第一季节目总结回顾及第二季节目展望及建议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会议中,知名电视文化评论人董路总结了对《最美和声》的八点评价,概括为“八有”,即有胆量、有准备、有创新、有品位、有追求、有突破、有未来、有遗憾。

以下是董路的部分发言:

一、我对《最美和声》的评价:“八有”

昨天晚上我写下了对《最美和声》的八点认识,我归结为“八有”。刚才很多专家都提到了,我简单地总结一下我自己的意见,也是总结之前专家表达的意见。

第一,这是一个有胆量的节目,同类节目频出,而且把节目放在竞争最激烈的周末档,没有胆量做不到 。

第二,这是一个有准备的节目,从节目样态版权合作,到制播分离,再到主持人以及导师选择,这是有设计的,具体说,比方说主持人杨坤,借力于《中国好声音》,有一定的亲和力,对于中老年的观众还是非常认可。四位导师两个至少是当代90后粉丝偶像,有粉丝节目一定是有收视率的节目,羽泉组合也是借力《我是歌手》,希望稳固粉丝团收视基座,在这个基础上有所突破,这个方针非常务实,也非常聪明。

第三,这是一个有创新的节目,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某一期节目而是宣传片,宣传片拍得太棒,突出北京特色、时尚元素,突出了到个性因素、风采,大概半个小时。包括节目播出过程当中,包括在舞台的情境呈现上,演绎歌曲和情境之间,甚至有的时候突然间一看,有点像音乐剧这种感觉,这都是创新表现方式。

第四,这是一个有品位的节目,刚才很多专家都提到了,和声是音乐当中高级产品,基于西方人对于唱诗班,本身对于音乐高素质的基础之上所衍生出来的一种音乐的表达方式。能够更空灵、更有层次、更有感染力、更美,让人能够更加带入到音乐的意境当中,最开始看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原版是美国《Duets》,我马上到网上搜原版,换我做不敢做,太美版,必须基于音乐素养基础之上,有可能完成这么复杂的音乐表现方式。像欧美版《幸存者》真人秀节目,到中国落地全死,相反《爸爸去哪儿》火了,因为借助韩国,跟东方文化无缝连接。这个节目我不看好,我觉得选错了一条道路,不断地看下来,不论本土化创新还是编导组齐心合力,最终呈现出来的结果,无论收视率还是口碑出乎我的意料,至少证明汗水没有白流。

第五,这是一个有追求的节目,不断地改进,第一期节目耳朵里塞着鸡毛的音效,好声音已经把观众耳朵磨尖了,很难接受这样一种音效,欧美可以接受比较平静、压抑,中国人喜欢热闹,不断地明星加入,追求所在。

第六,这是一个有突破的节目,一方面收视率,北京卫视周末没有进入过前两名。关注度不是很高,有一个算一个,认为这是好节目,很难做到,提升北京卫视整体影响力,包括大型活动品牌打造,对于未来是非常有帮助。

第七,这是一个有未来的节目,一切只是开始,进入非常好状态当中,不断地开拓进取。

第八,这是一个还有遗憾的节目,不讲故事,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把选手立起来,不煽情,怎么样能够让选手真情流露。其实所有的综艺真人秀节目,我们做减法的话四个问题,第一个谁在唱,明星唱、草根唱,明星加草根,无所谓,怎么唱歌,包括用什么方式演唱,再有唱什么,唱什么歌。除了唱之外,做什么,这是真人秀唱歌综艺节目最难拿捏,有很多悖论,强调竞技性,娱乐属性就会有损伤,强调明星效应,草根属性就会受到一种障碍,强调现场性、真唱性,水准就会有一定的损失,所有这些做到完美无瑕很难。只能我们根据我们的追求,根据实际情况最后完成想拥有什么追求什么,想首先拥有口碑现在得到了,同时想追求收视率,是否按照收视率呈现规律,做一些可能有助于收视率的事情。

现场的氛围,我去过两次,我认为现场还是不错,音乐的呈现,但是转化成为终端到电视机前面损耗有点大,具体问题出在哪儿,各位专业老师有专业评定。

导师要最大限度利用好。我所看到《最美和声》真的是一帮厚道的人,对于导师、学员最大保护,唯一呈现出来的,像陈羽凡那次失误,恰恰我认为是对陈羽凡个性性格、敬业精神所有最美好的品质的一个最大的一种呈现,相反那期节目至少1.07,非常高,我自己看那一段心在提着,一种悬念,大家不知道这个事突然发生了,怎么办,再唱一遍是不是又破了,真的又破了,怎么样,结果那个桥段浑然天成。恰恰给我们一点启示,未来怎么主动设计一些悬念给节目有一些拉动。

我在电视台工作了很多年,这样研讨会参加很多,做电视的人有的时候会有一点误区,包括我自己,有时候会把这个节目当作给领导看的节目,会当作给业内人士看的节目,会当作给广告商看的节目,或许都对,但其实本质上应该是做给观众看的节目。我觉得,在座的人其实决定不了收视率,决定收视率是那些可能远远不同于我们的人,所以我们在做节目的时候,首先要想着观众,怎么样方便观众收看。我觉得过于复杂的赛制是一个硬伤,赛制要让观众容易记住。同时,怎么样才能让观众有更好的视听感受,调动他的情绪进入到你所设计的某一种情绪轨道当中,最后完成对观众的“精神控制”,让他不离不弃就锁定这个节目,其实这是任何一个好的节目有意无意间都做到了,可能我们在这方面还有下一些工夫。

二、对《最美和声》的建议

如果《最美和声》未来有第二季,我有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充分利用高科技,比如3D技术,把经典的歌手3D投在舞台上,然后用萧敬腾或者羽泉原音进行某一种和声。这只是一个提法,用一种新方式,让人对节目有一个标识,让人觉得在这里面能够看到他根本想不到的事物。

第二,学会选择,有的导师唱功是很棒的,但是在导师的功能上,这种发挥的余地就不是很大,要均摊到各种功能都让它来承担的话,有的时候拙露出来,相反不能把最光彩的一面体现出来。包括歌的选择,如果一个人唱一首绝对新的歌,出来的效果非常小,《董小姐》还有张小姐出来了吗?没有,包括《离不开你》、《夜夜夜》,老歌没有唱出来,选秀赋予它最大的生命,这是未来方向。

第三,话语设计,主持人和四位导师都很出色,话语设计不够,两个台湾说话都是台腔,羽泉很卖力,没有进入状态,刚刚从《我是歌手》转变过来,观众还有角色转变,杨坤念广告已经占据90%精力,已经很难了。大腕介入,舞台节奏,任由发挥,效果差一点。和声得坚持,如果做最美和声,和声不坚持很难,我们赶集赶晚了,我们知道卖馒头特别好,只能在馒头上插两个枣去卖,如果把两个枣拿走了,全完了。和声的介绍,下期一定要三个特别专业的音乐教授,在黑屋里,第二现场,只要听到和声不对,就停了。这种方式是对的,然后讲解,人们对于和声所谓产品核心竞争力有了更多的认识,才有更多的粘合度,否则永远是懵懵懂懂的,了解的人了解,不了解的人当成随便的对唱来看。类似的这些情况解决了,还是有希望的。

我的发言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作为一个曾经在北京卫视工作过的员工,我为《最美和声》这样一个节目能够在卫视呈现,我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谢谢!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燕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