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郎劲松:《最美和声》成为北京卫视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2013年10月31日11:4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燕帅 实习生韩鑫)10月19日晚,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电视台、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最美和声》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创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的成功经验及亮点剖析、《最美和声》第一季节目总结回顾及第二季节目展望及建议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会议中,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教授郎劲松提出,《最美和声》的诞生,是继多个大型节目尝试,特别是《一起唱吧》之后的华丽升级,是北京台在电视竞争中一步步持之以恒探索结出的果实,可以称之为北京卫视的一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以下是郎劲松的发言:

这两年我对北京台节目关注比较多,也参加了多次的研讨、策划、看片和总结,可以说看着北京卫视越来越具有系统性、品牌化的竞争力。今年上半年北京台的一个重要会议上,我还说北京卫视缺少一档具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力的大型季播节目,所以特别期待下半年《最美和声》的诞生,它是继多个大型节目尝试,特别是《一起唱吧》之后的华丽升级,是北京台在电视竞争中一步步持之以恒探索结出的果实。对此,我要表达一种敬意,北京的政治环境对卫视既要完成规定动作,还要完成好自选动作,小心谨慎地进行市场探索和参与娱乐节目竞争真的不易,他们一直非常努力地寻找突围之路。《最美和声》让这个团队第一次品尝到小胜的滋味,难能可贵,可喜可贺!

对于《最美和声》这个节目的制作,可以看出制作团队很卖力气,北京卫视线上线下全力推广营销,这些都是可贵的经验,这是明年再做季播节目的良好基础和开端,这个积累很重要。每一个成功的节目都是一个一个前仆后继创新的节目铺垫出来的,每一个成功的团队都是在市场竞争中一个一个堡垒打出来的,我相信明年这个节目和制作团队会更加优秀,这是北京卫视最大的收获。

节目的品质、品位、品相都不错,收视也都保持在1个点左右,虽然没有冲高,但也没有大起大落,说明操作层面比较稳定,观众忠诚度较好,这些都是积极面,我们练了兵、开了光、亮了剑。大家已经说了很多赞誉,我都同意,不再重复。

对未来节目的建议,我想说以下几点:

一、这个节目模式需要一定的改造。特别在赛制上,对抗性不足,百分制过于复杂,分数和结果的产生与公布过于简单,环节上不够细腻,让观众的心提不起来,期待不足,谁胜无所谓就不会带来悬念感和话题性,这是这个节目的致命伤,导师的参与过高,实际是评导师,而导师与歌手的双重身份无法使“角色化”更清晰,弱化了竞争性,零和博弈的对杭性不足,可以考虑增加1+1方式,歌手独立完成一个抽取到的歌曲类型现场发挥,观众和媒体评分,增加难度系数;

二、节目空间转换需要固定化、标识化,不要随意变动。增加第二现场和第三现场,要有选手的“关联人”出现,目前只有“竞争对手”、观众、导师的观看反应,而且比较没看点和设计,没同期声,缺少“亲友团或者粉丝团”的氛围烘托。这是一个“情绪流”,一定要流动起来,而且符合观众心理需要,影响观众情绪,配合歌曲的起承转合,与观众的情绪产生甚至带动共鸣;

三、技术服务方面,现场机位与素材量问题,目前大型歌唱节目现场不切换,全程多机位跟拍,捕捉细节和针对性、关联性人物,以及情绪表情变化,最后剪辑时在大量素材中选用最好的画面组接,最有情绪、最丰富的画面,基本3到5秒一个转换,用细节叙事、镜头叙事、蒙太奇的组接渲染情感、心理和情绪,所以应该有完善的技术指标,减少随意性,增加戏剧性和流畅性;

四、线上线下的营销方面要加强。正面声音固然重要,但形成争议和话题性才是王道,没人去更多关注唱赞歌的评语。个性化、风格化、争议性、情绪化的才会带来参与性,当然这需要更高的智慧和策划,分寸适当,火候适度。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燕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