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本网原创

蒋昌建:《最美和声》是有三重个性组合的文化产品

2013年10月31日11:47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燕帅 实习生韩鑫)10月19日晚,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第一季完美收官。10月22日下午,由北京电视台、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评议与舆论引导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最美和声》高峰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与会专家学者就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我国音乐综艺电视节目的创新、北京卫视《最美和声》的成功经验及亮点剖析、《最美和声》第一季节目总结回顾及第二季节目展望及建议等议题进行了充分研讨。会议中,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蒋昌建提出,《最美和声》是最有机会在电视文化工业化生产中不以消失个性为代价的一种文化产品。这个个性,与《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不同,它是一个组合的个性,也就是有三重个性组合,即导师、选手以及导师和选手。

以下是蒋昌建的部分发言:

关于北京卫视的《最美和声》,我有以下几点观感和看法:

第一,《最美和声》是最有机会在电视文化工业化生产中不以消失个性为代价的一种文化产品。这个个性,与《中国好声音》等选秀节目不同,他是一个组合的个性,也就是有三重个性组合,导师、选手,以及导师和选手。对于《最美和声》来说,这是操作文化产品个性化表达的最好机会,但要注意的是,这也可能操控不当而容易失败的组合。导师的个性情感,由于是导师的身份等原因,很难淋漓精致地投射在选手的故事上,而选手,出于对老师的尊重,也比较难借用导师的经历加以升华。而歌手和导师合作的个性,很容易被歌曲本身的诠释要求和稀释,很难看出这种层次个性组合所爆发的张力。而《最美和声》,试图在这些难点有所突破,我们欣慰地看到了节目在这方面很多的努力,但也许是较难突破的场域的限制,个性组合的应有效力,还没有全面地表现出来。

第二,《最美和声》,由于参赛选手和导师有组合表演,在舞台上,尽管和声是主要的演艺产品,但导师和学生的合作,不容易把握舞台中心和焦点,演艺的冲突中心和重心,容易飘移,受众很难分清主角配角,这是最美和声节目比较难把握的一种平衡,即,既要和声的优美,又要选手的个人英雄主义的彰显,以在受众心目当中形成强烈的记忆点。而不是记忆点在导师和选手之间来回飘移,在导师能和谁唱,变成谁能和导师唱。这种困惑,在受众心目当中,比较难激发受众的追选手情结,相反极易变成追明星情结,而这种情结,追明星在于其稀缺性的现场呈现,而这种现场欣赏的稀缺性被定期出现的明星合作伴唱表演所稀释,也不容易形成稳定的收视冲动。《最美和声》在这个方面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尽力让歌手呈现在舞台的中心,导师也竭力淡化自身的角色,但是,由于选手水平的层次不齐,导师的填平补齐,也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这番努力。

第三,《最美和声》如果要深扎在中国的土壤,必须考虑民众普遍的跟追明星的心态,把《最美和声》的舞台从草根歌手选拔,变成明星歌手淘汰回归的演绎,似乎更能够吸引观众。明星组合,能够有双加和乘数效应,具有相同社会影响力的明星组合,是否能够得到观众的任何,也就是其歌唱是否能够为市场接受,这一悬念本身,就带有很强的戏剧性。因此,明星的个性张扬程度、相互配合程度、输赢在意程度与观众沟通程度等,都具有戏剧化表示的机会。另外,由于明星本身舞台经验丰富、对与歌曲的理解和表达技巧的运用相对娴熟,相对能够保证演唱水平和质量,从而避免选秀选手,靠一两首歌曲博彩,而到后面,由于选曲的多元化,和比赛的激烈性,水平开始普遍下降的状况。

第四,《最美和声》可以尝试一些对民族歌曲的改编演绎,并且适当地吸纳草根性强且专业性也强的唱将加入。多种音乐表达元素的融入,容易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一方面,让观众有些机会看到打破传统表达模式的努力,一方面也更新观众习惯的欣赏趣味。为此,除了必要的明星效益之外,挖掘具有个性特色的明星尤为重要,个性表达的演绎策略好处在于,能够保持相关演唱者的水平,因为其价值已经超越传统的判断模式的驾驭。在一定程度上,个性表现,也就是水平本身。至于,个性表达,在一段重复表现过程中是否会陷入新的一种程式化的问题,实际上,此问题可以通过后台的专家团队的帮助加以解决。帮助具有个性的明星组合不断推陈,不断吸引对其个性表达有强烈期待的观众的注意力,从而扩大节目的影响,是值得一试的举措。

第五,《最美和声》的社会效益,不仅仅在于是否表达了对和谐、团结和奉献的道德理念,而在合作过程中歌手们对于合作的理解、及在此基础上的实践本身就有意义,因为它实际折射了当代民众的名利观、合作观和奉献观。该节目的重点不在于仅仅表达歌手最后呈现的结果,而在于表达歌手呈现结果的过程,每一个环节或者细节,都是现实生活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体现。因此,与其说,节目要刻意成为一个编辑剪刀下的道德教材,不如说让节目本身成为整体社会呈现的素材,其蕴含的道德伦理指向,由观众自己去观察、去衡量和评判,从而激发观众自身的价值反思,从而以议论带收视,以收视带议论,从而实现相关道德教谕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第六,《最美和声》的传播,除了借用主流媒体的平台之外,如果考虑到网罗更多年轻的受众,仍需要大力利用年轻朋友乐于接触的媒体平台,并根据相关媒体平台的传播特性,建构新的传播叙事方式,包括叙事语言、叙事结构、叙事风格和叙事体例。必须承认,文化快餐是不少青年朋友喜欢补充文化精神食粮的方式,因为,歌曲选择的大众化非常重要,而不能仅仅把演唱技巧和乐理的功底的表现作为决定性歌曲选择考量的因素。应该更多地从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欣赏需求出发,定制相应的曲目,并根据合唱的需要,进行一定的创新演绎,激发年轻人不仅追星,而且追歌的热情,最好能够出现以歌强星的局面,而不是像某些歌唱类节目那样,以星强歌。所以,如何考虑年轻观众的胃口,平衡好星歌的关系,也是本节目着力考虑的问题之一。

分享到:
(责编:韩鑫(实习生)、燕帅)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