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1月26日电(记者陈冀)11月26日晚,第九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广州大剧院闭幕,367名选手经过了8天43场的激烈角逐决出胜负,6位老艺术家荣获终身成就奖。本届金钟奖凸显专业权威与低价惠民等显著特色。
据介绍,本届金钟奖共有367名选手参加声乐(美声、民族)、钢琴、钢琴与弦乐重奏四项比赛。经过8天43场的激烈角逐,6位选手获得金奖、12位获银奖、19位获铜奖。同时,胡松华、于润洋、冯文慈、何占豪、李重光、谭冰若等6位艺术家获得终身成就奖。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协分党组书记、本届金钟奖组委会主任徐沛东指出,本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所呈现出的艺术上的开放性,健康向上的导向性以及专业上的权威性,赢得广泛的社会关注。
据徐沛东介绍,本届金钟奖参赛选手不仅人数多,而且新面孔比例大大提高,说明年轻人对金钟奖越来越认可。同时跟往届男女选手失衡的情况相比,本届金钟奖在声乐比赛中涌现了大量优秀的男歌唱演员。“这些可喜的现象说明,金钟奖经过多年的不断完善,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选拔音乐人才的重要平台。”
据悉,本届金钟奖评委团队囊括国内一线名家,除了邀请到金铁霖、陈晓光、宋祖英、孟卫东、马秋华、但昭义等51位名家外,同时还非常注意老中青结构的充分结合。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金钟奖推行低票价的惠民措施,票价均在50元以下。广州市民表现出高涨的热情,开卖一周门票基本售罄。此外市民在“金钟进社区”的活动中和评委名家零距离接触。众多知名音乐家、参赛选手、本地艺术家到社区演出辅导,让市民在家门口享受金钟成果。
徐沛东认为,自2003年第三届金钟奖永久落户广州,金钟奖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影响广泛的全国性文化品牌,这也是国家级文艺奖项与地方文化建设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下一届金钟奖将于2015年在广州举行。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