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传媒>>传媒专题>>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第九届全国新闻学子优秀论文评选参评论文

[学子论文]浅谈智能电视与互联网跨界融合发展的驱动力及其影响

郑 健

2013年12月09日13:28    来源:人民网-传媒频道    手机看新闻

摘 要:2013年可以成为传媒业的变革年,这一年,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传媒行业的冲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互联网对平面媒体的冲击上,随着乐视网、爱奇艺等互联网企业纷纷进军智能电视领域,开启了智能电视与互联网产业跨界融合的新浪潮。视听传媒迅速进入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时代。曾经对平面媒体构成威胁的电视,也在智能化与网络化的时代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智能电视的发展及其与互联网的跨界融合寓于媒介技术发展的逻辑中,由技术进步、文化发展、产业变化和政策导向共同驱动的,未来的互联网智能电视势必将成为电视行业的主流,人工智能、双向互动的多样化功能也将逐渐颠覆传统电视被动单向传输的传播方式。传统电视行业将面临革命性的挑战。

关 键 词:智能电视, 互联网, 传统电视行业, 驱动力,影响 

一、智能电视行业的现状

智能电视是指电视拥有更广泛的互动电视平台,可以让用户从电视浏览任何网站、使用各种应用程序实现丰富的多媒体娱乐功能。从应用方面,就是使电视连接上网线,采用机顶盒处理电视视频、互联网等多种内容,从而向家庭用户提供各种服务,融合了PC、数字电视和互联网的功能。

2010年5月,Google FO大会上,推出了自己的智能电视Google TV,该产品并不是一个实体,而是包含在各种产品中的软件,它既可以应用于电视机,也可以应用于机顶盒或者影碟机。按照Google的设想,未来的智能电视可以成为一个PC、互联网和各种App的合体,是具有一定运算能力的处理器,可以外接鼠标和键盘等设备。同时搜索引擎可以和智能电视实现对接,让用户轻而易举地看到想看的节目,并且能对用户偏好进行跟踪分析,同时拥有App扩展功能。同年9月,苹果公司推出了Apple TV,采用ios4操作系统的Apple TV可以实现对YouTube和Netflix的访问,更加侧重于支持用户对于在线视频观看的需求。

我国的行业发展在经历了由家电厂商主导的初级互联网电视、LED电视、3D电视热潮之后,智能电视已经成为推动整体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2011年,中国智能电视销量同比增长690.4%。2012年,这一市场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销量达到了1413.3万台,同比增长319.8%。近日,互联网企业纷纷出手圈地,进军电视产业。2013年5月7日,乐视网宣布推出乐视超级电视,这意味着乐视网成为国内首家正式推出自有品牌电视的互联网公司,也标志着互联网模式正式杀入传统电视领域。 2013年9月3日,百度旗下视频网站爱奇艺携手TCL推出智能电视“TCL爱奇艺电视——TV+”。互联网企业与终端厂商合作的方式成为互联网电视发展比较受关注的一种模式。其后阿里巴巴联合华数传媒推出搭载智能TV操作系统的彩虹盒子初定于9月9日上市,华为发布的高清互联网电视播放器——华为秘盒,正式上市时间也在9月,而优酷土豆和小米也有意在9月推出相关电视产品。智能电视对于传统电视,就像智能手机对于传统手机一样,智能化掀起了手机产业的大洗牌,当初炙手可热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老牌手机厂商纷纷被赶超,苹果、谷歌、三星等新军崛起;而在电视终端的智能化、网络化过程中,互联网企业的实力更加不容小觑。

二、互联网电视跨界融合的驱动力

互联网电视是人类文明自图画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一路走来,进入视听时代的必然产物。人认识世界的过程逐渐演化为从人脑外的世界图景,经由数字化的拟像或视像,又回到人脑内的图像这一过程。同时,互联网电视的从无至有是电视的延伸、互联网的延伸共同发展驱动的结果,最终将成为三网融合的典型应用。其发展动力、现状与趋势的逻辑完全寓于社会、电视、与互联网的共同影响之中。

(一)视听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

人类传播的历史从图画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一路走来,当前已步入典型的视听时代,每个时代都有各自起主导作用的传播媒介。图画时代的主要表征为口语传播、图式传播辅以标记传播与声光传播,文字时代的主要表征为人对文字的掌握,印刷时代各种书籍、报刊纷纷出现,而到了视听时代则以摄影、电影、广播电视与计算机互联网互动技术为主要标志。主导视听时代的传播媒介就是视听语言,它是一种双频语言,包括视频(Video)与音频(Audio)两频,其中音频处于辅助地位。人类接受的信息70%来自视觉,其中活动图像是信息量最丰富、直观、生动、具体的一种承载信息的媒体。视频(Video)就其本质而言,是根据人类对光波、声波特殊的接收机制——视觉暂留、拟动现象与心理补偿的特性创造出来的,实际上就是其内容随时间变化的一组动态图像(25或30帧/秒),所以视频又叫做运动图像或活动图像。随着模拟技术向数字技术的全面转换,视频在电影、电视、游戏、动画、视听新媒体中的技术趋同,实现了视频跨媒介、跨平台、跨屏幕的转变。

视听语言如今赢得了“元语言”的地位,如同文字在印刷时代以前是知识分子阶层的特权,现在人们获得视听语言的审美情趣,掌握操作技术,阅读名著所耗费的智力与劳力丝毫不亚于人们当初习得文字所苛求的身心投入程度。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尚未获得如此发展以前,视听语言被极少一部分专业人才所垄断。大多数人能做的就是“视”与“听”。视听时代与后视听时代都实现了单媒体到多媒体物态的整合,确立了视听语言为中心的语言形态与语法,视听时代也改变了以往的视频使用方式,简单来说就是从“看”转为“用”。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条技术发展的现实逻辑:正是由于人类获取视频信息的本能需求促发了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衍生,视听接收终端的智能化及其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又为人们获取视频信息提供更为满足的体验感,同时,视听新媒体产业又给传统广播电视产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必然又催动传统电视行业的重塑,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任何媒介的发展都经历过信息传播主体由少数到多数的过程,印刷术曾是破除文字垄断、划时代的技术发明,现在看来能破除视听语言垄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技术发明是手机。近十年诞生的视听新媒体,如互联网广播影视、IP电视、楼宇电视、车载电视等,仍然是相对被动的视听,以单向传播为主,视频采集制作主体单一,专业化程度高。而互联网又进一步改变了人们作为单一信息消费者的局面,使其同时成为信息生产者,从单向被动到双向互动,这才是新媒体与新语言结合的力量所在,才是推动互联网电视发展内在的不竭动力。

(二)经济需求引发新政频频示好

2012年出台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就明确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制定了产业发展路线图,提出了发展的标志性目标、提升整体创新能力与拓展市场应用等创新发展重大行动计划、主要政策措施等。2013年国务院又在《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我国的信息消费规模要超过3.2万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其中基于互联网的新型信息消费规模达到2.4万亿元,年均增长30%以上。随后,被广泛关注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终于通过并有了明确的时间表和技术路线、政策保障。这份文件明确了宽带网络是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发展宽带网络对拉动有效投资和促进信息消费、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小康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支撑作用。

由此而论,互联网电视产业的跨界融合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而在面对现实中已经发生的OTT的大潮汹涌而来,广电系统的危机感日渐深重,终于在2013年初下发了《广电总局关于促进主流媒体发展网络广播电视台的意见》。该文件要求将网络广播电视台提升到与电台电视台发展同等重要地位,并明确三至五年后确立网络广播电视台在新媒体传播格局中的主流地位的目标。这无疑是从政策上给予互联网电视发展变革一剂强心剂。

(三)“三网融合”的加速前进亟需引擎

三网融合的概念在我国提出已多年,“推进三网融合”的概念从国家“十五”规划中就开始出现。直至2010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的决定,我国三网融合发展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自2010年开展三网融合试点以来,全国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扩大至54个,覆盖人口达到3亿以上,三网融合已经进入规模化推广阶段,同时在电信广电双向准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建设、互联网电视终端等方面有显著的推进。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的《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2013)》(广电蓝皮书)显示,截至2012年年底,共7家单位获批建设、管理和运营互联网电视集成平台,10家机构获批提供互联网电视内容服务,互联网电视终端用户数接近3000万;截至2013年3月31日,全国共有608家机构获批开展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另有19家省级以上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开办网络广播电视台,22家地市级广电播出机构获批共同建设运营城市联合网络电视台(CUTV)。此外,工信部也分别批准广东深圳市天威视讯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电广传媒集团和北京歌华有线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基于有线电视网的互联网接入业务、互联网数据传送增值业务和国内IP电话业务。

政策的演进是基于现实的逻辑,但是事实也的确如此,随着数字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三网融合的进程再次聚焦在公众的关注下。而三网融合在概念上基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涉及了技术融合、行业融合、终端融合和业务融合等多个层面,其中,业务融合才是三网融合的核心业务。而视频正是业务融合的有效切入点。有鉴于此,互联网电视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

(四)传统电视产业进退维谷

传统电视产业包括两个维度,一是电视机终端生产,一是广播电视网络服务,这两者都正面临着来自互联网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家电行业在国家“家电下乡”、“以旧换新”、“节能惠民”等刺激政策的推动下,获得了高速发展,尤其是家电下乡,让电视行业获得了连续高速增长,不过,随着家电下乡、节能惠民工程以及家电以旧换新三大拉动内需政策的退出或将逐步退出,过去两年中国电视生产企业的好日子不再。此外,电视机设备制造商的微利经营也无法支出互联网电视的运营成本,终端商必须寻找新的突破点,与互联网企业的合作似乎成为一片新大陆。

而三网融合进程中广电系统的拘泥也久为人所诟病,体制呆滞已成为广电网发展新业务、创新旧业务,突出重围与电信网、互联网抗衡的一大瓶颈。据央视索福瑞(CSM)调查,2012上半年全国观众收视量较前两年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在7分钟左右。观众规模持续缩小,由2009上半年的75%下降至2012上半年的68%,观众以每年2%的速度远离电视。2009年上半年至今,15-34岁的年轻观众收视持续减少,34-54岁的中年观众收视略有下降,55岁及以上的老年观众稳中略升。CSM相信,年轻观众在逐渐远离电视,而老年观众是电视的忠实观众。数据印证了电视观众在收视时长与规模上加速分流的趋势,尤其近年来电视广告的增长放缓,2012上半年仅为4.2%,低于GDP的增幅,互联网对电视广告的分流是不争的事实。

在这样的背景下,OTT TV服务增长迅猛,OTT TV可以绕开有线网络直接以更低的成本卖更多的内容给更多的人。尽管目前国内OTT厂商受政策限制还尚在摸索中,但OTT产品的爆发式增长,背后所潜藏的颠覆产业的能量不能不引起市场重视。据调研机构的相关报告显示,支持OTT的产品出货量预计将从2011年的2.58亿个增长到2015年的7.31亿个,其中2012年的出货量达到3.848亿个,比2011年增长近50%。而2012年中国网络视频总收入约100亿元,OTT TV的爆发使观众收视节目由被动变成主动,由受众群体演化为主动传播者,并且OTT能够打破现有的节目地域覆盖限制,扩展所有的接入点到所有的终端,结果就是,电视屏幕已经不再可能仅由广播电视独占了。

(五)互联网企业冰冷的现实

在经历了野蛮生长、版权和带宽大战后,我国的互联网企业迫于资本与生存的双重压力,纷纷走上合纵连横的道路。盛大网络牵手酷6网、人人网收购56网、优酷土豆合并、百度收购PPS、SMG增股风行网等一系列事件,仿佛让人们看清了互联网企业的冰冷现实。业界评论说这些年来中国的视频网站一直在赔本赚吆喝,盈利遥遥无期。视频行业其实一直以来都是竞争惨烈,无论是改善软硬件系统,还是提供优质内容,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被一线寡头的车轮碾压之下,处于二三线的视频网站苟延残喘,无奈只能走向合并之路。但这并非坏事,互联网企业的集团化发展,也代表着未来的方向,整合以后的业务可以更加集中、更加专注。目前我国的视频网站给人的感觉依然是电视台的附庸,也并不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传播平台,重点在于视频网站的内容和使用方式依然因循旧制,导致其广告价值未能完全释放。

因此,互联网企业在经历了行业的大浪淘沙之后,也逐渐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视频业务势必回归互联网的特性,基于娱乐消费的高清内容和海量内容、基于互动需求的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方式都要求互联网电视发扬互联网的优势。

三、互联网智能电视的发展对传统电视产业的影响

乐视、爱奇艺等许多互联网企业也纷纷进军智能电视行业,试图将互联网上的内容移植到电视机上并进行多种形式的创新,以收视为主要功能的传统电视机乃至整个电视传媒行业都受到了巨大冲击。未来以云计算、大数据等为核心内容的下一代互联网技术逐渐融入智能终端,语音控制、动作控制、面部识别、体感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等设计,在人机交互方面融入了更多的人性化设计,大大地提升了人机交互体验,从而推动终端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传媒行业的冲击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互联网对平面媒体的冲击上,曾经对平面媒体构成巨大威胁的电视,也在多屏智能化的时代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进入21世纪,电视机终端已经衍生出了背投、液晶、等离子等多个品种,当前更注重终端系统的开放性,具备独立操作系统的智能电视正逐渐成为电视终端市场的主流。人们想玩游戏,往电视上插个手柄就是街机,想看最新电影,打开电视就是家庭影院,还能自备3D眼镜,刷微博、网上购物一键搞定,还能直接将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上的内容直接显示在电视机屏幕上,智能技术的发展使电视机逐渐变成一个大型的平板电脑或是个人电脑(PC)。随之而生的是传输方式的多元化,从有线到无线,从地面广播到太空卫星,从金属同轴到玻璃光纤,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从单向传输到双向互动,从标清到高清,如此种种,电视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快,电视机的功能越来越多,越来越符合新媒体时代受众的消费需求,但是电视机传统的收视功能却在逐渐衰落,以电视机为核心的客厅文化、家庭氛围也在日渐消退,人们的情感诉求、阅读形式、消费习惯、思维方式都开始发生巨变。

(作者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

参考文献:

[1] 林少雄著.视像与人:视像人类学论纲[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5.

[2] [加]马歇尔?麦克卢汉著、何道宽译. 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M].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

[3] 郑维东,张天莉.网络视频发展深化对电视媒体的影响[J/OL].收视中国,2012

[4] 李萧然. 视频网站进入拼爹时代[N],载于《IT时代周刊》2013年第11期

[5] 高巍. 从互联网走向电视机——OTT TV的兴起与有线网络的应对思考[J]. 载于《广播与电视技术》,2013年第1期

[6] 王传珍. 三网融合背景下互联网电视业务发展研究[J]. 载于《广播电视信息》,2012年10月

分享到:
(责编:王立娟(实习生)、宋心蕊)



社区登录
用户名: 立即注册
密  码: 找回密码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查看全部留言

24小时排行 | 新闻频道留言热帖